高梦玲,唐雪琴
(AME出版社)
受访专家:吴乐正教授(图1),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亚非眼科学会主席,国际眼科杂志名誉主编。曾任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眼科研究所所长、眼科教研室主任、首届卫生部眼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美国斯坦福大学、霍普金斯大学及美国国立眼科研究所访问学者及研究科学家等;德国慕尼黑马克西梅兰大学眼科医院宾客教授;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委员兼亚澳部部长,第28届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术会议主席,第12,14届亚非眼科大会主席、共同主席。主要从事黄斑疾病、视觉生理和视觉补偿的诊治及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280篇。已是耄耋之年的吴教授如今仍坚定站在科研潮头,探索新世界。作为本次会议的大会主席,他亲自主持此次会议的开幕式与闭幕式(图2)。对于远道而来的国际专家、学者们,他表示热烈的欢迎,感谢他们对这个会议的支持以及分享,希望本次会议能够给同道们在眼科人工智能领域带来一些新的资讯与思考。
图1 吴乐正教授
图2 吴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
本次会议聚焦“人工智能与人工视觉”,汇集了新加坡、韩国、印度、埃及、摩洛哥、突尼斯、美国、法国、中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70多位,分别就人工智能在眼科各个方面的应用分享了他们所在团队的研究进展与成果。能够有这样一个国际交流的机会,让亚非国家和地区眼科领域的优秀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吴教授感到非常高兴和欣慰。他表示,人工智能现在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在眼科方面的研究亦是如此,并且在很多重要的国际会议上这一话题都颇受重视。“刚刚结束的在泰国曼谷举办的第34届亚太眼科学会,翻开日程表,第1天的第1个项目就是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并且安排了连续一天半的时间,其分量显而易见”,吴教授如是说。这是因为人工智能已经深入到不同的领域里面了,这是时代的要求。
吴教授认为:“总的来说,人工智能与人工视觉的研究仍然处在起步阶段。它正在兴起,很多相关研究的学者都是在交流经验,一起探索。这个新兴的课题,是大家都面临着的一个新的挑战,是我们需要共同迎接的一个挑战”。但是,吴教授相信眼科人工智能一定会有非常美好的前景。现在越来越多,包括医学、信息和通讯等跨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加入了这个探索研究的行列,让人备受鼓舞。
吴教授继续补充说道,人工智能的应用无论在科学的探索、解放劳动力、数据的准确性等方面都大有裨益。“我们现在在预防疾病上靠的都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就是大数据。不是50个患者、100个患者,而是数以十万以上的调查数据。比如说AlphaGo,它就可以挑战我们围棋高手。这是因为什么呢?因为它用大量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使得误差率非常小,准确性越来越高。现在另一个比较热门的词是精准医学,我觉得精准医学跟人工智能结合就是非常好的”。
吴教授还说:“我们在人工智能开发有两种:一是图像分析,另一个是机器人。任何医生做手术都有一个问题,就是手抖,但是机器人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这个也是人工智能能够带给我们的好处。”
吴教授主要从事黄斑疾病、视觉生理和视觉补偿的诊治及研究,这是他专注了一辈子的事业。谈到人工智能在这些方面的应用,吴教授显得尤其兴奋。他说视觉电生理就好像心电图、脑电图那样,有很多电波需要分析;而人工智能就可以很好地找到准确点、合理的数据并进行综合的分析。除了视觉生理,他现在主要关心的是黄斑病——最主要的致盲疾病之一。我国目前老年人的基数越来越大,因此老人黄斑病也就显得尤为突出。老人黄斑病如果发现不及时、没有准确的治疗,有相当多的患者会失明。现在,人工智能的图像分析能够在很早期,甚至在有苗头的时候就分析出来了,医生也就可以及时治疗,予以控制。抢时间对于医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除了专注自己的科学研究、医学教育,吴教授还是中山眼科中心出版物《眼科学报》和Annals of Eye Science杂志的荣誉主编(图3)。他认为无论是做研究还是做学术探索,第一都需要有新的东西,第二要关心年轻人,这是最可贵的。而年轻人又恰恰是创造的最大潜力。所以我们要发掘年轻人,面向年轻人,给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
图3 《眼科学报》和Annals of Eye Science杂志科学编辑采访后与吴教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