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威华,熊廷川,王晓文,张晨光,伊丽娜,欧江华
新疆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乌鲁木齐830011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研究一直是乳腺癌研究的热点问题,其在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困扰着不少学者。虽然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但TNBC目前在基因水平的治疗仍缺乏有力的证据,因此亟待寻找TNBC的新靶点以指导TNBC的诊断和治疗。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对 TNBC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它是一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能被不同细胞外因素刺激激活,目前所发现的3条MAPK信号通路中,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通路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应激活化的蛋白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stress-activated protein kinase,JNK/SAPK)通路均在TNBC的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1-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参与了很多复杂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作为原癌基因c-ErbB1的表达产物,其在间充质、上皮及神经源性组织中都有一定程度表达,对细胞的增殖分化有重要作用[3],与TNBC细胞的生长密切相关[4]。本研究旨在研究MAPK及EGFR在TNB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手术经病理证实为TNBC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标准:①首次治疗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②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达均为阴性的浸润性乳腺癌;③有完整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排除标准:ER、PR、HER2表达均为阴性的原位癌。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TNBC患者200例,年龄25~72岁,中位年龄48.5岁。选取TNBC患者的200例TNBC组织及80例癌旁组织(距肿瘤>2 cm)进行研究。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组织中MAPK、EGFR的表达,实验操作严格按照质量控制内容进行,采取双盲法观察切片。
1.2.1 MAPK结果判读MAPK定位于细胞质及部分细胞核,阳性细胞为细胞核、细胞质或细胞膜呈棕黄色而背景清晰。随机取5个高倍视野,同时每个视野计数100个细胞,根据染色强度及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进行评分。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25%为1分,25%~50%为2分,51%~75%为3分,>75%为4分。染色强度:无色为0分,淡黄色为1分,棕黄色为2分,棕褐色为3分。两项得分相乘为综合评分,结果≥3分为阳性,<3分为阴性。
1.2.2 EGFR结果判读 EGFR定位于细胞膜。>10%区域呈棕色或棕褐色染色,但细胞膜染色不连续者为1分;>10%区域呈棕色或棕褐色染色且细胞膜染色连续,但形态不完整者为2分;>10%区域呈棕色或棕褐色染色,细胞膜染色连续,且形态完整为3分。此外,细胞轻度棕褐色为1分,中度棕褐色为2分,重度棕褐色为3分。将两项分值相加,总分≤2分为阴性,>3分为阳性。
比较MAPK、EGFR在TNB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与TNBC患者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预后的关系。局部复发是指同侧乳腺、胸壁或区域淋巴结复发;远处转移为通过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以及组织活检以获得确认,经病理学诊断为乳腺癌的转移。
随访截至2018年6月。无瘤生存时间定义为患者手术开始至复发转移的时间,总生存时间定义为自患者确诊之日至患者死亡的时间。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比较生存情况。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NBC组织中MAPK及EGFR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表1 TNB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APK与EGFR表达情况的比较[n(%)]
TNBC组织中MAPK与EGFR的表达呈正相关(r=0.494,P<0.01)。
不同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TNBC患者的TNBC组织中MAPK蛋白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982、4.547,P<0.05);不同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TNBC患者的TNBC组织中EGFR蛋白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515、9.362,P<0.05)。(表2)
表2 不同临床特征TNBC患者的TNBC组织中MAPK及EGFR的表达情况
至随访截止日期,200例TNBC患者中共55例(27.5%)患者出现复发转移。55例复发转移TNBC患者的TNBC组织中MAPK、EGF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5%(30/55)和65.5%(36/55),均明显高于无复发转移患者的33.8%(49/145)和37.9%(55/1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186、12.181,P<0.01)。
MAPK阳性表达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为62.0%,明显低于MAPK阴性表达患者的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54,P<0.01)。EGFR阳性表达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为60.4%,明显低于EGFR阴性表达患者的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04,P<0.01)。(图1、图2)
图1 MAPK阳性表达(n=79)及阴性表达(n=121)TNBC患者的无瘤生存曲线
图2 EGFR阳性表达(n=91)及阴性表达(n=109)TNBC患者的无瘤生存曲线
目前,基于分子水平的研究可使人类肿瘤被重新分类为多种亚型,不同亚型在疾病进展和对治疗的反应方面不同。TNBC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亚型,其对许多治疗方法均具有抗性,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选择,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与TNBC细胞增殖有关的分子途径,阐明其分子机制,从而帮助改善预后。
MAPK信号转导通路是TNBC关键的信号转导途径之一[5-6]。乳腺癌患者较短的生存时间与升高的MAPK活性相关,而EGFR过度表达或持续激活可活化MAPK[7]。在TNBC的进展过程中,EGFR通过与配体结合的方式形成同源或异源二聚体,然后激活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hydroxy 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PKB,又称PI3K/AKT)、MAPK/ERK等多条信号转导通路,起到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等作用[8]。本研究中MAPK及EGFR在TNB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5%与45.5%,与国内研究报道相似[9],通过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APK与EGFR的表达呈正相关(r=0.494,P<0.01),提示二者在TNB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研究显示,MAPK及EGFR高表达的患者易出现早期复发转移,预后也较差[10-12]。但也有不同结论者,国内外有研究显示MAPK阳性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2,9],而本研究结果显示MAPK及EGFR阳性表达不仅与TNB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有关,也与患者的临床分期有关,TNBC患者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是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并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MAPK及EGFR可作为TNBC分子靶向治疗新的尝试方向,应考虑针对TNBC患者的不同MAPK及EGFR表达状态,而采取不同的个体化治疗,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
随访结果显示,MAPK及EGFR的表达均与患者复发转移有关,复发转移患者MAPK及EGFR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无复发转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无瘤生存率方面,MAPK及EGFR阳性表达患者预后较阴性表达患者差,无瘤生存率更低。这与国外报道一致[13-14],说明了MAPK及EGFR在TNB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一定作用,有可能成为TNBC患者生存情况的预测指标和治疗新靶点。可通过调控MAPK通路抑制TNBC细胞的生长,而达到治疗目的[15-16]。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且样本量较小,建议扩大样本量深入分析,以期获得两分子指标的临床指导价值。总之,MAPK及EGFR蛋白的过表达及活化,在TNB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可考虑作为TNBC基因治疗的新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