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霏菲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其中,思维品质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教育部2018)。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主要途径。教师在课堂上应有意识地设计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活动,多提问能够发展学生思维的问题。然而,从当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来看,大多数学生观察能力较弱,缺乏联系新、旧知识的能力,不能准确、深入地理解文章主题;部分学生思维僵化,跳不出思维定势,缺乏创新思维。教师侧重对语言能力的培养,注重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忽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难以促使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有的教师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但组织的活动往往偏离主题。
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强调情境有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构建(张庆宗2011)。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把教学活动建立在主题阅读的实际情境中,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参与小组讨论,最终解决问题。
克拉申(Krashen,1982)提出语言输入假说,指出二语习得的前提条件是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入。输入假说强调阅读输入的必要性,认为提供适当的素材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一环。只有在教学中进行有效输入,才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斯温(Swain,1993)的输出假设认为,语言学习必须有适当的机会去应用所学语言知识。只有这样,学习者才能切实体会到语言使用的场景。主题阅读的最后一环是升华主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将所学知识内化,组织丰富的活动,增强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使其真正做到活学活用,从而发展思维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主题意义探究是重要的语言学习内容,直接影响对语篇的理解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
笔者以译林牛津版高中《英语》必修1 Unit 1 School Life Reading 部分School Life in the UK 为例,说明如何基于主题阅读培养思维品质。
本堂课的课型是阅读课,为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教师首先深入解读语篇,把握主题意义。根据《课程标准》的建议,教师在解读语篇时从what,why,how 三个维度着手。what 指语篇的主题和内容,why 指语篇的深层含义、how 指语篇的文体和结构特征。分析如下:
【what】本单元的主题语境是人与自我,子主题是生活与学习。本篇文章是该单元Reading 部分的阅读材料,标题为School Life in the UK,主要讲述作者在英国的校园生活。
【why】作者通过讲述在英国的校园生活,使读者了解英国文化,感受中英文化差异,拓宽国际视野。
【how】文章是一篇记叙文,话题贴近生活,语言通俗易懂,围绕“different”一词从多方面阐述中英校园生活的不同。
教师围绕校园生活这一话题,播放关于各国校园生活的视频,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联系新旧知识。在播放视频前,教师提出问题:“Which school life do you like most?Please try to use some key words to express your opinion.”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文章标题,预测课文内容,并把学生提到的一些课文内容,如teachers,classmates,activities,homework,courses 等 板 书 在黑板上。
【设计说明】视频画面能让学生回忆起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带着问题观看视频使该活动更有目的性。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章标题预测课文内容,观看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1.预览文本,掌握大意
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旨在让学生较快地把握文章主题。教师引导学生快速阅读,重点关注标题、首尾段及每段的主题句。接着,概括主旨大意。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归纳每一段落的关键词,具体见表1。
表1
【设计说明】阅读策略的介绍与运用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的目标。引导学生概括主旨大意并归纳关键词,有助于其充分理解文章,培养概括的思维能力。
2.细读文本,深入分析
教师提问“Can you use a word to summarize the whole text?”让学生理解本篇文章的关键词different,之后让学生思考“What are differences?”找出细节,完成表2:
表2
学生在小组合作后完成表格,能对文章有更深入的理解。教师顺势提问“What are the causes of these differences?”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生活不同的原因是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学生得出结论“Different countries,different cultures,different school lives.”
然后,教师设计深层次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表达方式,并以小组为单位,复述课文。
【设计说明】细读能帮助学生深入文本,复述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细节信息,记忆文章语言知识,学会组织语言,同时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阅读过程应是不断生疑、不断思考、不断探究的过程(孔繁华2017)。在学生理解文章后,教师应设计开放性问题供学生讨论,引导其深入理解文章结构,发表见解,培养敢于质疑的精神。
教师通过问题“Can you find some improvement in this passage?”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本身。有的学生会发现:第二段“I sat next to a girl whose name was Diana.”中将was 改为is 更合适;还有的学生认为:将第五段“I was glad that all my classmates were fond of the cake that I made.”中made 改为had made,用过去完成时更符合该句语境;也有的学生认为:第六段“Though it did not look very beautiful when it was finished,I still liked it very much.”中“when it was finished”与前文“I made a small sculpture”重复,可以删去。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鼓励他们,待班级气氛活跃后,进一步追问“Is this passage well-organized?”有的学生发现有的段落内容重复,如第四段、第五段和第六段都提到了学校课程,可以将其汇总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等。
讨论结束后,教师让学生思考,小组合作再次梳理文章脉络,修改文章。
【设计说明】教师逐步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待文章,理性提出问题并探索解决方案,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态度,进一步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阅读教学只有将信息输入变成信息输出,才能更加有效地培养语言能力(张献臣2018)。在读后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将语篇内容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紧扣主题,创设以下活动情境:“One of your friend is confusing about whether she or he should go abroad for further study. Tell him or he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教师引导学生在新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辩论,并主动分享观点,从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升华主题。
【设计说明】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深刻理解文本知识,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言鉴赏、应用能力,展现个人的创新思想,从而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主题意义探究的阅读教学需基于学生的语言学习经验、认知水平及生活体验等因素,引导学生阅读一定主题的语篇,通过互动及分享活动,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及交际能力(苏克银2019)。
在主题意义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要在读前活动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激活背景知识,调动学习热情,从而更好地投身于探究主题意义的课堂活动中;在读中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大意,深入解读文本,培养归纳、推理等高阶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对文章合理质疑,培养批判性思维;在读后活动中,教师要设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活动,让学生超越语篇,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在输出过程中培养语言能力。
学习和使用语言能够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思维含量的语言学习活动又有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程晓堂2018)。因此,教师要在切入主题、展开主题、深入主题、升华主题的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思维,创设主题情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此外,教师提出的问题应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综上所述,基于主题阅读培养思维品质,需要教师立足语篇,创设主题情境,设计教学活动。思维品质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教师需要多学习、多探究、多实践,与学生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