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晶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图书馆各类资源的评估项目很多,从图书馆绩效评估和质量管理体系(EQUINOX Project),到NISO美国图书馆统计数据国家标准,以及比较馆藏评估项目CCAB等,反映出馆藏评估研究与实践日益重要。在2016至2018年ACRL学术图书馆十大趋势中,馆藏评估均成为图书馆发展的趋势方向。2015至2017年的ACRL环境扫描报告也提出,在学术资源逐渐多元化的背景下,图书馆愈加重视对馆藏实践和战略进行重新评估。可见,面向绩效的资源建设是现今图书馆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
哈佛大学图书馆是世界上体量最大的学术图书馆,其资源建设的管理模式较为成熟,除了常设的管理机构,还建立跨部门馆藏和内容发展执行委员会。另外,哈佛图书馆也充分应用电子资源管理系统,制订馆藏政策规范模板,开发馆藏发展政策工具。
当前,哈佛大学图书馆的资源建设策略,可以归纳为以下六方面特点:一是从“资源发现”到“资源送达”(所见即所得);二是合作建设,加入ReCap等资源联盟;三是尽量消除复本、保留合适复本;四是数字优先、数字唯一;五是本地聚焦特色及独有资源的建设;六是推进元数据战略。从哈佛图书馆2019年的战略优先计划中,可以进一步看到,数字化策略、合作建设馆藏以及特色资源,都是其优先考虑的工作。
哈佛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主要特色是:保障学术研究的前沿性、体系性、溯源性。另外,以独有资源催生新的学术方向,凝聚世界范围的学术交流社区;资源内容广博、体系完备;便捷强大的存储和获取共享网络,作为补充和保障也是其显著特点。由此也可看到,哈佛图书馆为这所一流大学发挥的作用始终是不可替代的。同时,哈佛的世界影响,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与其馆藏资源密不可分。
近年来,尤其在数字学术这一背景下,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持续推进绩效资源的建设,并做了很多工作。其发展方向可概括为从体系保障到面向使用、面向学科发展的精准保障。下面介绍两个具体案例。
案例一是与学科馆员协同的资源建设模式。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与学科馆员建立了深度协同模式。资源建设遵循“三一原则”,即由院系师生、学科馆员和采访馆员分别搜集需求与意见,由资源建设领导小组统一决策。不管部门如何重组变化,学科馆员所在部门一直设有资源建设专项组。另外,相关部门的岗位人员密切对接,加强工作协同与信息互通。学科馆员的主要工作有电子数据库试用、新订、续订、停订,外文纸本图书采选,院系书展协同,中外文大套纸本书购买评估等。资源馆员的主要工作有书目信息推送、电子资源使用问题反馈与跟踪解决、资源揭示编目数据定期推送、外文图书购买进度通报。除了资源采购建设的协同,资源馆员和学科馆员在资源组织揭示方面也有协同合作,如中图分类号与教育部二级学科对应,机构知识库元数据建设,在图书馆门户网站按学科群重新聚合数据库资源,突出显示学科优选数据库等。学科馆员与资源馆员在这些工作中都各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案例二是数据分析支撑核心学术资源建设。以电子资源为例,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通过研制建立外文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评价模型、全面应用电子资源分析系统(ERAS)等手段,提前介入着力加强相关资源建设,辅助经管、心理学进入ESI前1%等手段,有效保证了用有限的经费,优先保障核心资源,同时动态监测使用情况。通过分析图书馆在ESI工程学方向、高被引学者的文献保障情况,发现图书馆在高被引学者发文时能够覆盖其参考文献的99.05%。事实说明,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交大图书馆协同合作、需求驱动的模式,品质、绩效优先的建设策略,利用工具和模型进行评估、分析的探索和实践,能够高效精准地建设馆藏资源。
资源建设目前面临十大难题:一是经费有限,需求无限,需要未雨绸缪,找准平衡点;二是电子资源一半受制于人,可持续保障乏力;三是与双一流发展相适应的精细化学科资源建设;四是纸电“保存-利用” 的科学协调模型;五是面向全载体全学科的绩效资源实施办法;六是馆藏布局动态规划的制订;七是不同学科的馆藏发展政策;八是实体馆藏与电子文献的长期保存;九是专业人才的梯队建设与成长后劲;十是缺乏系统性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体系,难以令人信服地回应日趋复杂的资源建设问题。
由此,带来了一些后续发展思考,具体包括八个方面:一、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建设积累;二、以使用为目标、以绩效为导向的电子资源建设方针仍行之有效;三、同步加强纸质资源建设,如何采选?如何评估?如何保存?四、满足现实需求的同时,应兼顾长远发展与保存;五、形成与电子资源相协调与互补的纸本资源采选与保存策略;六、面对学校在“双一流”建设中的目标任务,以及第五轮学科评估、新一轮中长期规划等发展要求,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方案、保障体系、作用发挥,需要着手准备、及时谋划和体现;七、学术资源是图书馆服务的根基,当前仍然需要加强:“双一流”建设对资源保障现状与发展需求的整体分析与政策制订;立足研究型馆藏目标,明确优先馆藏,确定优势馆藏;调研缺口馆藏;关注系统性建设,使馆藏具备深度和广度;持续加强数字资源组织、揭示与整合;同时,应思考实体资源长期保存问题;八、从智慧图书馆这一愿景目标层面来说,未来希望在广度上做到资源(数据)是全景式的,共同汇聚成“智慧数据池”;在深度上做到资源(数据)是情境感知的。
总之,大学图书馆应以学校发展战略和师生需求为牵引,在智慧图书馆框架下,构建一个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类型丰富,能够全面支撑学校教、学、研、管、文等各方面发展的高绩效文献信息资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