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背景,弘扬儒雅文化

2019-10-17 09:16江苏连云港市黄海路小学
教书育人 2019年28期
关键词:儒雅班主任传统

尚 侠 (江苏连云港市黄海路小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融入成了必然的趋势,也成为提高课堂教学和管理的重要手段。而在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力度日益加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早日实现积蓄后备力量,也成为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应有之义。因此,打造儒雅班级,弘扬儒雅文化,契合时代脉搏实现德育的新发展,便是现阶段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切实途径和必然要求。那么,究竟如何在班级管理和德育中有效融入儒雅文化呢?

一、链接课堂内容,拓展素材

1.链接资料,追本溯源

培养“三优三雅”学生是儒雅文化教育的最终目标,而要想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涵养根植于学生内心深处,最基本也是最必要的方法,就是夯实学生传统文化的知识积累,在广度和深度上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从而让学生在追本溯源的过程中,走近传统文化,体悟传统文化,浸润传统文化。

例如,在一次班会课程上,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每位同学利用课下时间,在网络上搜集整合一个历史上著名的爱国人物的小故事,并以手抄报的形式,张贴在班级内的墙壁上。在接到这个任务后,学生们纷纷陷入了沉思,一时间不知道从何下手。这时教师可以从旁指引,让学生们在丰富的网络资源中去寻找答案。在经过一周的查找制作后,学生们纷纷在教室内粘贴上了自己的小报。有的学生查找到了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并形象地将其画在手抄报上,其他学生在了解这个故事的同时,还学到了“精忠报国”这个成语的起源。有的学生抄了几首陆游的诗歌,并简单介绍了他一生的起伏故事,让学生对他诗歌里洋溢的爱国情怀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学生之间就各自搜集到的故事进行分享,从而发挥了群体的力量,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传统文化的初始积累。

通过对课堂资料进行链接,学生能够有效将课内课外进行联合,从更深更广的角度,对课堂上的学习内容进行全新理解,掌握课堂内容的根源,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儒雅文化的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通过链接资料的方式进行铺垫,显然是一个事半功倍的有效开展途径。

2.链接文本,比较鉴赏

儒雅文化要培养出有雅量有气度的学生,而这一切都以学生深厚的学识为基础,如果让学生做到学识深湛,其内蕴的涵养便会自然而然地散发出来。因此,儒雅文化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链接课堂文本,让学生进行比较鉴赏,可以有效实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

例如,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学生都学过“亡羊补牢”这样一个成语典故,明白在意外发生之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即使已经承受了一定的损失,也不算太晚,还能避免损失的进一步加深。这时,作为班主任,教师要以此为契机,从不同的角度来加深学生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在一次以“文化鉴赏”为主题的班会课上,我给学生出了这样几个典故“画饼充饥”“望梅止渴”“见兔顾犬”,让学生将这几个典故和“亡羊补牢”进行对比分析。有的学生从字面意思来理解,认为“画饼”来“充饥”是不切实际的,所以“画饼充饥”表示不切实际的想法来安慰自己。有的学生对这几个典故萌发了强烈的兴趣,在课下还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了细致查询,发现“见兔顾犬”和“亡羊补牢”有异曲同工之处,都表示有效的行为。

通过链接文本进行比较鉴赏,能够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进行横向延展,加深自己的理解的同时,深化原有的认知。新时代背景下的儒雅课堂建设采用比较鉴赏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涵养深度,从而起到建设核心文化的积极作用。

二、结合传统节日,营造氛围

1.建设主页,主题宣传

传统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不同的传统节日,承载了不同的历史底蕴和人文精神,如果能够以端午、重阳、中秋等传统节日为契机,围绕节日特色展开主题宣传教育,必然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在一次端午节前,我就围绕着端午节这个主题,给学生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教育。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上都学习到了一定的网页制作、画图、word 等技能,在端午节前,我要求学生每五个人为一组,共同制作一个端午节主页,来反映端午节特有的文化内涵,并将优秀作品推荐到学校供全校宣传使用。在制作过程中,小组内分工协作,有的负责搜集整理资料,有的负责绘制装饰图片,有的负责进行网页内容的制作,没几天的工夫,一个个鲜活美观且内容丰富的网页就被制作了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端午节的民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在之后过端午节时,也更加留心和注意注意一些特定习俗,从而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学习作用,让全班都沉浸在一种节日的氛围当中。

建设宣传主页是一种很好的将信息技术和传统文化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而小组合作的方式,也更加让学生懂得“团队”的意义,让学生学会分享,学会和其他小伙伴“儒雅”相处,可谓是一举两得。

2.组织活动,理解内涵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就强调“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如果能以特色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避免枯燥的说教,必然能起到很好的德育效果。

例如,在一次班会课上,我就组织了一次“学雷锋,献爱心”活动,组织全班学生到附近的一家敬老院去义务劳动,让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老人们带去温暖,践行“孝道”文化。在活动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一开始并不在意,觉得这样的活动没有意义,但当亲眼看到老人们的日常生活时,却不禁动容。有的老人子女在外工作,虽然很想念子女但是却无法得见,学生在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了这种父母之爱的深沉,并主动陪这些老人聊天,排解他们的苦闷情绪。活动结束之后,学生纷纷感叹父母的不易,更加懂得感恩和汇报。

要想让学生能够走进“儒雅”文化,仅从课堂上开展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践行文化理念,才能加深他们的感知和体会,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儒雅”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

三、建构校本课程,知行合一

1.诵读,入乎其内

古语云:“方读显其神”,诵读是一种效率很高的文化浸润方式,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逐字逐句和传统篇章进行交流,不知不觉中就对其内涵形成了深入体会。班主任不妨在班级内建设这样的课程规制,让学生以诵读的方式,入乎“儒雅”文化。

例如,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亲近传统文化,我把每周中三天的早读定为传统文化诵读,并利用互联网,下载了相关的领读视频,在有诵读任务的早晨安排给学生播放。有的时候给学生播放《三字经》,有的时候给学生播放《百家姓》,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传统文化的韵律,而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学生对许多经典篇章都耳熟能详,并逐渐就会背诵。此外,我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抄写一个值得分享的经典段落,在课前进行领读,丰富学生的知识广度。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在诵读中逐渐深入中国传统文化,在日积月累中逐渐形成“儒雅”文化的精神内核。

诵读是一种走近传统文化的良好方式,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和传统文化形成韵律上的共鸣,从而由表及里地对传统文化进行体会和感悟。在“儒雅”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班主任一定要采取多元方式,丰富学生体会“儒雅”文化的角度,增进学生对“儒雅”文化的感受和内涵的体会。

2.创作,出乎其外

“儒雅”文化的传承是一个不断由积累到输出的过程,在通过多种方式、途径强化学生知识积累的基础上,班主任还应当注重学生的创作力,并以此为基点,强化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例如,在一次班会课上,我就展开了“我为祖国写首诗”的小活动,让每个学生写一篇诗歌送给伟大的祖国,体裁和字数都不加限制。有的学生选择了律诗的体裁,写道:“十里金秋落叶黄,处处瓜果都飘香”,以此来歌颂祖国的幸福生活,有的学生选择了现代诗,写道:“十八届的春风,吹开了祖国的花朵”,以此来歌颂祖国十八届全会以来的改革壮举。显然,通过自我创作的形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以往的知识进行再吸收,并更加综合地进行输出,加深对传统文化篇章的理解。

创作是文化表达的途径,也是让学生切身体会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在“儒雅”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班主任更应当注重创作这一环节,让学生不但能够积聚文化涵养,还能够在中国梦伟大复兴的新时代,通过自我创作,绽放传统文化的新光芒。

“儒雅”文化是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对学校教育培养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要想让学生成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后备力量,就必须要加深学生的文化涵养,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坚实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对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探讨是永无止境的,各位班主任应当在管理实际中,不断深化理论创新,综合运用教育资源,最终实现德育教育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上的本质回归。

猜你喜欢
儒雅班主任传统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净心繪歲月 儒雅君子風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夸夸我的班主任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润染儒雅起点,成就幸福人生
曾伟平 陈儒雅 李媛 王棒作品
唐文宗恭俭儒雅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