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趋势与政策导向分析

2019-10-16 08:14刘敏志
新财经 2019年16期
关键词:信用体系小微企业大数据

刘敏志

[摘 要]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一直是金融难题,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信誉问题,小微企业只有做好信用体系建设,国家再给予相关政策支持,积极进行构建小微企业的信用体系,才能提高融资率。在建设信用体系中,政府要整合资源,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实现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以评级实现信用的提高,进而促进银行对评级高的优质小微企业给予贷款支持。

[关键词]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F276.3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解决好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投融资双方信用信息不对称。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快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服务,以此来提升民营小微企业融资获取能力。

1 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构建趋势

1.1 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相适应的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布局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而后者发展尤为迅猛。近几年,中央先后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等一系列发展战略;从地方上来看,各地的区域同城化、经济对接化的发展规划空前活跃。区域经济的逐步渗透融合,使区域内各类经济资源配置得以进一步优化,呈现出空间形态一体化、市场一体化、产业一体化、贸易一体化、重要基础设施一体化、信息一体化、制度一体化、管理一体化、金融一体化、生态一体化等。与此相适应的,区域内小微企业的业务流转空间变得更广阔,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布局也呈现出包容、互补、开放和创新这四个特点。小微企业的投融资、信用担保、资信评级、信用信息共享等建设布局将随着区域经济的融合而融合,一个明显趋势就是:由行政推动与市场自发相结合。通过行政的力量的推动进一步打破地区和部门保护主义,使信用信息能合理地流动和共享;而市场机制则使得小微企业的信用传导机制更加快捷、信用产品创新不断涌现,从而形成庞大的信用体系建设布局。

1.2 与经济发展变革相适应的小微企业信用体系支持框架

1.2.1 信用相关产业相互渗透,小微企业信用资源投入加大

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涉及多种产业门类,从信用的传导来讲,涉及信用评价、信用增级、信用补偿、信用流转、信用奖惩等方面,而这些业务作为传统的担保公司、资信公司、征信公司、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等专门从事某一类业务的机构为了进一步拓展业务空间将逐步向相关领域渗透,最终形成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小微企业信用体系覆盖。

1.2.2 互联网信息技术发达,大数据信息充分应用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使得经济主体的信用信息越来越公开化,这就给借助数据技术对信用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分析、挖掘、利用等工作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对于大数据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应用,很多互联网机构已经走在了前面。如蚂蚁金服,利用小微企业在阿里旗下电商平台和结算平台上的各项指标信息进行计算分析,最终作为贷款的评价标准。对小微企业而言,重视数据,而不是依赖担保或者抵押,不仅降低了融资的门槛,也使信用的价值得以呈现。

1.2.3 信用传导创新多样化,直接融资趋于上升

以往小微企业的外源融资主要是银行类金融机构,随着“金融互联网+”的涌现,特别是网商银行、微众银行等没有实体网点,专门在网上办理业务的银行出现,使融资传导机制发生变化。传统的金融产品统治金融市场的局面将发生改变,符合小微企业自身需求及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资金传导新业态将会逐步涌现,随之而来的则是与新型信用传导机制相适应的全新的小微企业信用评价模式。传统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作为当前小微信用投入的比例将呈现走低趋势,但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仍将发挥主渠道作用。

1.3 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相适应的小微企业信用体系解决方案

1.3.1 政府信息公开加快推进,信息共享机制逐步构建

随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依法治国的理念将会逐步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将逐渐深入,实现条块之间数据的互通互联也会逐步的实现。短期内,在一些经济活跃地区,要统一建设地方性信用数据平台,实现信用评价的统一标准,推进地区化信用服务合作机制的建设加快落实。

1.3.2 信用管理技术和服务改进,失信监督机制进一步得到深化

信用市场逐步开放,信用服务机构(尤其是征信机构)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对信用管理技术和服务将会逐渐进行改进和升级,进而实现业务的转型。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由信用数据收集者向分析者转变。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及时掌握信用情况,发布综合性信用风险分析报告。

二是由信用数据被索取者向推送者转变。通过对公众的浏览偏好、服务申请、在线评论倾向等多项活动的分析,向公众推送个性化的信用数据。

三是由信用数据的事后转播者向动态直播者和事前预报者转变。通过动态掌握的信用数据,实时发布信用信息,通过对信用数据的变化规律做出信用预警,避免或减少失信行为带来的损失。

1.3.3 信用产品的不断创新,信用风险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

一是针对小微企业融资信用增级机制逐步健全,动产、无形资产等各类新型权利质押(抵押)品逐步得到推广完善,信用担保、信用保证保险等信用增级产品也逐步趋于专业化。二是向小微企业信用输出機构的债权转让类金融产品将逐步得到开放,使得风险得以转让和分散。

2 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政策导向

2.1 加快小微企业信用法律体系建设

小微企业信用法律体系不是孤立的,它是社会信用法律体系的重要一环。针对小微企业,一是要推动建立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公开制度建设,通过立法使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征集、查询、应用、互联互通、信用信息安全和主体权益保护等有法可依。二是要推进行业、部门和地方性的信用法规和制度建设,通过制定具有地区、行业特点的小微企业信用法规、制度,来推动小微企业信用信息资源的有序开发和利用。三是建立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分类管理制度,按照信用信息的属性,依法推进信用信息在采集、共享、使用、公开等环节的分类管理,明确哪些是小微企业的商业秘密而不宜公开,哪些是经小微企业主授权后可以公开,哪些是依法必须公开。

2.2 加强小微企业信用文化引领

文化建设属于道德层面,德治与法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激励的。通过弘扬诚信文化,提高道德规范的建设,倡导诚信道德,使中华民族的美德得到弘扬,大力倡导积极向善、诚实守信等传统文化,让这些具有中国内涵的文化融入到现代市场经济中,注重契约精神。对于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将弥补法治过于刚性的不足。通过开展教育活动,对道德领域出现问题的企业进行专项的教育治理,有针对性地对小微企业中存在诚信缺失的企业开展专项的诚信教育及治疗,杜绝以权谋私的问题,对欺诈、造假等行为严厉打击,对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等行为通过广播、媒体、视频等形式进行曝光,树立起正确的诚信标杆,对模范企业进行表彰树立行业典范,让小微企业有学习的榜样和目标,实现对诚信的自我追求。

2.3 加快推进小微企业信用行业标准建设

一是制定适合小微企业的信用采集标准,对分类管理也要统一标准,统一信用指标目录和建设规范,积极推进机构信用代码在社会经济社会活动中广泛应用。二是尽快推动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建设,继续推动银行、证券、保险、外汇等金融管理部门之间信用信息系统的链接,推进金融监管部门信用信息的交换与共享。三是依托国家各项重大信息化工程,积极推进各部门数据标准化和应用标准化。

2.4 加快推进行业间信用信息的交换与共享

加快推动政府对信息公开的力度,推进信息交流实现信息共享,逐步形成对全部的信用主体和信息类别及全国区域的信息网络覆盖,充分发挥出市场激励机制的作用,对已公开的政务信息征信机构要加强信息整合,对非政务信息的整合也要进行,要建立起不同体系的征信服务产品,更好地面向社会,能够满足社会多样的多层次的需求。

2.5 加快信用专业人才培养

提高信用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建设科学合理的信用管理学科,让信用管理学科列为发展的重要学科,在今后的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中也要占有一定地位,使信用管理学科成为新兴的重点学科。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单独开设信用管理学科,开设相关的教学课程,而对研究生的培养可以开设信用管理这个研究方向,可以更全面的开展信用理论和信用管理,信用技术和信用标准以及信用政策方面的研究。要加强职业培训建立专门的考评制度,推广信用管理职业资格培训,培养信用管理专业化队伍。促进和加强信用从业人员、信用管理人员的交流与培训,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参考文献:

[1]袁红林.完善小微企业政策支持体系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2]王德勇,陈晓钢.浅析小微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商界,2008(6):56-60.

[3]李国青.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财会通讯,2010(14):41-42.

[4]贾宁.政府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角色定位[J].中国市场,2018(3).

[5]张潇禹.政府采购信用担保下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研究[J].中国市场,2017(30).

[6]朱静.中小企业融資对策探索与研究[J].中国市场,2016(32).

[7]刘琴.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因与策[J].中国市场,2006(Z2).

[8]任忠良.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J].中国市场,2013(33).

[9]李剑威.中小企业融资中信用保证保险问题探讨[J].中国市场,2015(3).

[10]刘征孝.建立信用体系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途径[J].中国市场,2005(43).

猜你喜欢
信用体系小微企业大数据
论民商法信用体系的构建
关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时期民商法信用体系的构建研究
探究民商法中信用体系的构建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营改增”对小微企业的影响分析
小微企业中员工激励制度及流失管理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