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信伟 方小培 陈栋
【摘要】针对学校课程建设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突出问题,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采取理论分析和行动研究的方法,从课程理念、课程体系、课程资源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管理评价等方面,推进“七彩课程”建设。其主要创新点为课程体系与管理体系的创新、课程教学方式与实施方法的创新、课程资源开发模式的创新和课程建设与信息化融合方式的创新。该课程实践在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教师专业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七彩课程;普通高中;课程实施;管理与评价;多样化个性化发展
【作者简介】蒋信伟,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教科所所长,中学高级教师;方小培,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副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陈栋,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原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安徽合肥230601)
2006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改革,作为这一轮课程改革的样本校,合肥一中在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学分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发挥了广泛的辐射带动作用。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建设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学校发展。
长期以来,学校课程建设中存在一些典型问题。比如,学校课程低层次、平面化、随意性,导致了课程建设领导力弱化,缺乏顶层设计,从而使课程缺乏系统性、逻辑性、科学性。
又如,课程实施与课堂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改革滞后,缺乏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与之相连的是,课堂三维目标落实不够,教师讲得过多,课堂互动过少,信息技术使用停留于低层次水平,无法适应课程改革需要。
再如,课程管理体系过于平面化,课程评价弱化,无法适应模块考试、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综合素质评价等改革内容,评价流于形式、随意。
“七彩课程”的提出,就是面对学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力图解决学校课程资源供给与学生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从而解决课程多样化、个性化供给的难题。
该研究问题导向明显。学校在2010年9月开展了一系列学生和教师的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与集体座谈,了解课程需求,并通过系统课程理论学习、考察其他学校,找到课程建设上的问题与差距。
我们还以教育部重点课题《全面施教、广育英才——合肥市第一中学特色学校建设》研究为切入点,总结提炼了学校的课程文化,明确了课程建设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关系。在专家指导下层层论证、理论建模,明确了“七彩课程”的理念与逻辑架构。
这是一次典型的行动研究。围绕《合肥一中深化课程改革方案》,我们深入到学校课程资源开发、课程实施过程中,走进课堂研究实施模式、教学方式、管理评价等的可行性以及存在的问题。“七彩课程”建设最终确立了以分区、分层、分趣、分志的管理体系构架为抓手,以信息化手段为载体的原则。
2013年9月开始,该研究在高一年级进行试点,在进一步总结反思、系统优化后,于2014年1月在学校全面推开,并在省内外进行实践检验、推广应用。
课程理念上,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的重要教育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全面施教,广育英才”的办学思想,促进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
课程体系,横向层面有生活课程、学术课程、科技课程、艺术课程、运动课程、心理课程和国际课程七个门类,纵向层面有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三个层次。
课程资源的开发,我们确立了三个原则:
一是“依地开源”。利用合肥市作为全国四大科教名城的地缘优势,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家长、社区等社会资源进行课程开发。为开发人文社科、物理工程和生化环境为主体的学术课程,学校先后聘请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100多位教授、专家担任学术课程导师;国际课程中的第二外语课程也主要以高校教授为主体,目前已开发了德语、法语、俄语、日语、韩语等课程,开发了150多门校本课程。
二是“资源归序”。配合“七彩课程”教学进度、教学难度和教学广度要求,开发各种系列化、体系化课程资源。
三是“课程入云”。以“智慧学院”为依托,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精品课程基本上实现网络化、微课化、互动化教学。综合素质提升类课程把“七彩课程”从线下迁移到线上,开发了生涯规划在线教育课程,构建生涯规划在线平台,为新高考改革选课走班创造了必-备条件。
在课程实施中,我们创造了集中开课与时间散点补充相结合、分层组织与适度走班相结合的实施模式。其中校本课程每学期集中开课9次,每次2节,均安排在周三下午,采取走班教学模式,学生达到过程评价及集中考核要求,可获得1个学90
我們构建了分层教学、精准教学与智慧教学相互补充、互为一体的教学体系。以分班分层、课程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推进分层教学,满足学生学力差异性;以基于大数据的分析诊断,紧扣课程标准,针对学生最近发展区,实施精准教学;以大数据的分析诊断、在线微课学习、在线互动答疑、进阶练习,通过云课程、移动终端,实施智慧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在课程管理上,我们构建了分区、分层、分趣、分志体系。由教师填写《合肥一中校本课程选修指南》,并经学校课程建设专家委员会审核,通过后进入分区、分层、分趣、分志的课程超市,供学生网上选课。通过课程分层、教学分层,满足学生学力差异的需求;通过课程分趣,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通过课程分志,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搭建了学生学业发展指数分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师教育教学评价、教师教科研积分管理等信息化平台。
通过“七彩课程”的建设,学校基本上实现了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有机整合,课程板块的目标指向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达成了对接。
分区、分层、分趣、分志的架构体系,较好地解决了教学对象的差异化、教育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发展的多元化问题,也为高考改革的顺利推进做了必要的铺垫。
在“七彩课程”的基础上,我们构建起教师、教研组课程开发的制度保障体系。制定了《合肥一中教师教科研积分管理制度》,搭建了教师教科研积分管理在线平台,把教师课程开发成果、课程研究成果纳入教科研积分点予以认定;完善《合肥一中教研组评比量表》,把课程开发作为教研组评价的重要权重。
课程教学方式与实施方法实现了刨新。分层教学、精准教学和智慧教学相互补充、互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集中开课与散点补充相结合、分层组织与适度走班相结合的实施模式,对规模型普通高中实施课程教学具有借鉴意义。sTEAM课程实现了与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物理、化学、数学、生物等课程的整合,以项目式教学形式纳入常规教学时间中实施。在学分管理上,制定了艺体课程学分考核认定办法,增加学分认定基点,强化考核要求。
“依地开源”“资源归序”“课程入云”的课程资源开发模式,在一定范围内为普通高中推进课程建设提供了借鉴。
以智慧校园建设为支撑构建的云一网一端一体的智慧学院资源平台、教学平台、管理平台、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和生涯规划在线平台,满足了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扩大了课程资源的辐射力、影响力,也为新高考改革创造了必要条件。
经过近十年的实践,該研究极大提升了学校的办学质量。一是基本构建了人才成长的多元立交桥。学生在各类文体比赛、科技活动、社团活动、学科竞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育人质量提升明显。二是教师专业发展加速,教师队伍质量大幅提高。2人被评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人享受国务院津贴,1人享受省政府津贴,3人被评为正高级教师,3人被评为特级教师,2人被评为合肥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5人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深感觉课程建设永远在路上。课程建设没有句号,只有问号,学校要适应国家、社会发展的需求,就必须不断反思课程存在的问题,不断与课程改革、高考改革进行对接融合,把问题作为发展的导向,把核心素养充分落实到课程建设每个环节,去丰富和完善课程体系、课程资源和课程制度。
一路走来,一些课程建设的经验值得与大家分享:
课程建设关键在执行力。没有执行力,课程的开发、组织与评价就会走空,其育人功能就无从谈起。执行力是提升课程品质的组织保障,是落实课程建设领导力的关键环节。
课程建设要强化精品意识。没有精品课程,再多的课程也提升不了课程建设的品质,发挥不了课程建设的作用。有精品意识,课程建设才能真正凸显特色,形成亮点。
课程建设要与信息化有效融合。离开了信息化的融合,课程建设的品质必然落后于时代。
课程建设要强化分享意识。课程分享也是自我提升,在课程分享过程中,既发挥了课程的辐射影响力,也为课程的优化提供了空间和导向。
最后,课程建设要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保证。高考压力之下的学校课程建设要努力争取尽可能为学生的多元发展留下时间和空间。
责任编辑 施久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