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佩
摘 要:依据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价值。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诵读传统经典文学,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并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效结合,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进而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使其身心都能得到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广,当代小学语文教学应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并通过语文教材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喜爱,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增强学生的语感,拓展学生思维,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使其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并能正确使用语言文字,为学生今后学习打下良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概论
学会运用语言、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标准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都是语文学科中所包含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中语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有效掌握语言的结构,并且在语文课堂当中灵活运用字词,同时还要对字词知识拥有一定的积累。学生在语言表达时能将所学到的字词进行整合,并且组成通顺的语句,从而形成与他人良好沟通的能力。思维方面,思维与语言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生在语文阅读中,通过对文章内容整体梳理,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并能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而从审美角度来讲,学生应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中感受隐藏的美感,并通过阅读明白作者传授的思想之美,培养学生对文章的鉴赏能力,最后从文化传承角度来讲,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经典国学的诵读,利用语文文字这个媒介,对我国五千年的文化精髓进行传承与发扬。
重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对当下小学生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语文核心素养的语言结构运用方面来说,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与人相互沟通交流的能力。从提升思维角度来说,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并通过思考对当前所掌握的知识内容进行批判性学习,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审美则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令学生对事物具有一定的鉴赏水平,以及高雅的阅读品位,促使学生在学习语文时能够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感悟到美的存在,让学生更加喜爱语文这门学科。继承,顾名思义就是指学生在历史与现实生活中,拥有良好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1.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以往的传统教学当中,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往往忽视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也不会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领悟到学习方法,养成怎样的学习能力等一系列相关问题。许多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依旧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并通过题海战术机械反复地训练语文知识点,在无形中掩盖了学生学习能力不足的现象。针对此种问题,教师应在小学语文课堂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教师在授课时运用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此外,教师还应采用多种学习方式,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方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究质疑,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有效时间获取大量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时,还可以利用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面对学生不懂的问题,教师应及时给予帮助解决。在学生学习成绩取得进步时,教师应给予表扬或奖励,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当然,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并不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讲解就能提高的,而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阅读学习,一点点培养感悟出来的。例如:在教授古诗词时,教师可以对古诗词的题目进行解析,交代作者所在的时代背景,并让学生明白其诗句的含义,从而领悟该诗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进行必要的古诗词鉴赏教学,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增强学生语感
学生需要有效掌握作为人类重要的交流工具——语言文字,并且在整个小学语文学习阶段渐渐提高语言文字的使用要求。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掌握汉字的基本结构,以及拼音的正确书写方法,并能直接拼读等。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学生要学会使用字典等工具,理解并掌握生词的意思,能够初步理解文章中讲述的主要内容,对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语能够准确辨别,体会不同感情色彩词语想要表达的效果,从而在阅读中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此外,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新语文教学方法,巧用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使用方法,加大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机会,整体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使用能力。与此同时,学生除了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之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时,应让学生掌握基本写作方法,促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并依据现有写作题材对写作内容给予创新。
3.诵读中华传统经典文学,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并有许多文人墨客留下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语文学科对我国遗留下来的璀璨文化有着不可推卸的继承责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诵读中华传统经典文学,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上这些优势都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时,应该充分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中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篇章,通过学习教材,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例如在学习《猴王出世》一课时,由于该课篇文是选自我国四大名著《西游记》中的片段,虽然课文内容有些改动,但是曲折离奇的神話故事却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依据课文内容,选择相关的动画片播放给学生观看。由于学生早已对《西游记》的故事熟记于心,教师可以借此机会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必定能够激发学生更加热爱中华的传统文化,并从该故事中学习石猴顽强的抗争精神。除了《石猴出世》这篇课文以外,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许多学生喜闻乐见的中国神话故事,通过学习这些神话故事,学生不仅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4.重视素材积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阅读内容仅限于小学语文课本,而小学语文课本又具有较强的知识传输性,教师在教学时则利用教材讲解语文教材内容,分析文章结构,传授课文中蕴含的语法知识,以及总结论述性知识等诸多训练技巧。学生如果将语文教学课本当成阅读材料,不但浪费时间,降低学生阅读水平,还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无法得到提高,更为严重的是缩小了学生的阅读范围,语文素材积累不充足,文章内容过于单薄,无法体现其语文文学的深刻底蕴,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严重阻碍了小学语文学科的作用与功能的有效发挥。
针对此种在传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依据新课改的语文素养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分层阅读、群文阅读以及经典诵读等课外阅读活动。因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活动时也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展分层阅读,加大学生的课外书籍的阅读量。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零碎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制定每周读书计划,促使全班同学都能积极投入到课外阅读当中。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在制定阅读内容时,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成长特点,选择适合各自年龄段的书籍。此外,学校选择适合小学阅读与背诵的经典国学作品以及古诗词等,并让学生在阅读与背诵过程中,将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摘抄下来,丰富学生的语文词汇积累,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5.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增加学生的生活实践
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绝大多数都来自于社会实践生活,学生要想真正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去现实生活中感悟。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小学语文教师应牢牢遵循语文核心素养,增加学生的生活实践。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且处于天真烂漫、活泼好动的阶段,许多学生在体验时经常受到家长的担心及阻扰,令学生无法更多地参与和积累社会生活实践,导致学生无法充分理解语文课文内容思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将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效结合,在提高学生的生活体验的同时,还能增强学生对语文教材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卖木雕的少年》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什么叫作木雕,可以在上课时寻找几件木雕作品带到班级,并让每件木雕在学生的手中前后传递,促使学生通过触摸感知课文讲述的“木雕沉”与黑人少年的离别之情“沉”。
近些年来,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从如上几个方面详细探讨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以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促进学生更为长远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小虎.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35).
[2]孙学梅.基于校本的新教师培养策略:石嘴山市惠农区红果子小学新教师培养实践[J].宁夏教育科研,2013(2).
[3]楊锋.浅谈小学“诵读社团”活动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J].教育革新,2019(2).
[4]王红霞.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积极性的培养探究[J].新课程(上),2019(3).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