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阿妮
摘 要:美术是初中阶段艺术教育的支柱科目,是培养初中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科目。美术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艺术生活,它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既是对客观生活的真实反映,也是对生活的二次创作。民间美术是我国绘画史上不可多得的璀璨明珠,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是传承传统文化和民间美术的接班人,美术教师应该以民间美术和传统文化为纲领,开发全新的美术校本课程,为美术课堂增添活力与色彩。初中美术教师可以选取民间美术的代表,例如纸版画、剪纸、手工制作等融入校本课程,这样既可以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和方式,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美术创造力,传承中华优秀民族文化。
关键词:初中美术;校本课程;民间美术;开发与运用
新课改意识到了民间美术的重要性,对初中美术实践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及时指导学生尝试美术创作,运用不同材料、工具,进行美术创作,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美术教师要把纸版画、剪纸、手工制作和课本相结合,开创美术教学新方式,用可操作性强、艺术气息浓郁、制作精良的校本课程来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美术教师可以立足于当地的乡土资源,选取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指导学生进行纸版画、剪纸、手工制作,打造高效美术课堂。本论文深入剖析了纸版画、剪纸、手工制作的艺术特色,提出了运用其来创新美术校本课程的策略。
一、创办纸版画社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纸版画是最近几年备受美术爱好者和专业学者推崇的艺术形式,它把绘画和印刷工艺完美融合在一起,让版画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的生机。纸版画在我国有着较好的群众基础,而且历史悠久,例如我们熟悉的门神、年画就是纸版画的杰出代表作。美术教师可以辅导学生创办纸版画社团,把美术学习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把绘画和手工制作有机结合,指导学生运用熟悉的画纸,绘制自己喜欢的图案,并亲手进行印刷,提升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纸版画创作不限主题,操作性强,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纸版画的几种基本制作方式,指导学生运用剪贴、寿司、镂空等技法来制作制版,例如常见的凸版、凹版、孔板、综合版等。初期可以以制作黑白纸版画,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建立对纸版画艺术的喜爱,在学生学习一段时间以后,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制作彩色纸版画,指导学生运用画纸的自然纹理,运用自己喜欢的色彩,可以结合剪贴、雕刻等艺术,创作个性化的纸版画作品。纸版画取材于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是不可多得的美术瑰宝,初中美术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把纸版画纳入校本课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和传承这门古老而神秘的艺术。
二、开展剪纸DIY教学,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思维
剪纸是我国独有的艺术形式,民间艺人运用一把剪刀、一张纸,裁剪出巧夺天工的图案。剪纸把绘画和手工完美融合在一起,创作者首先要设计好图案,再选取合适的剪纸技法进行裁剪,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剪纸》这一课时,可以开展剪纸DIY教学,教师要先讲授剪纸独特的隐喻文化,剪纸寄托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人家有喜事、重大节日时都喜欢运用剪纸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向往。例如葫芦、石榴、葡萄表达对多子多孙的祝福;仙鹤、不老松寓意对老人长寿健康的美好祝愿;牡丹、钱币、鹿寓意财运富有。此外,教师还要讲解剪纸中常用的纹样,例如祥云纹、锯齿纹、月牙纹、波状纹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主题和纹样,自主设计剪纸图案,教师要做好随堂指导,随时指导学生的创作,学生也可以运用刻刀,把镂刻和裁剪相结合,提升剪纸作品的精细度,对图案细节刻画更加生动传神,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把美术和手工课完美融合,提升学生动手能力
美术是一种动手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想教好美术课,需要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参与积极性,建议教师把美术课和手工课完美融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讲解《编结艺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准备红绳、剪刀、图片、微课教学视频等,带领学生学习中国结的编制。中国结是我国编织艺术的杰出代表作,运用传统的大红色,通过多变的绳结变化构成图案,寄托了中国人民对红红火火好日子的向往。美术教师可以搜集一些精美的中国结图片,让学生了解獨特的绳结文化,微课教学视频要详细讲解中国结的编制,演示基本绳结的编发。例如基本结、平结、同心结,可以加以文字解释,教师可以分发红绳,让学生结合微课视频进行尝试,通过各种绳结的搭配来编制中国结,掌握好绳结的疏密搭配、网络交错,制作出造型独特,美观实用的中国结。
总之,初中美术校本课程改革要把传统美术教学内容和民间美术相融合,美术教师要把纸版画、剪纸、手工课和美术教学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亲手实践中加深对美术学科的认识,提升美术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鲜.新课改以来乌鲁木齐地区初中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现状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
[2]乔静彩.中学创新型版画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