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亮
摘要:新课程教育改革下,公共音乐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学生艺术创造了和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从目前来看,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传统应试教育教学理念仍贯穿于现阶段课堂教学中,降低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对其未来发展也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故而本文主要立足高校公共音乐课程,对通识教育理念下课程建设和改革策略进行了全面探析,以期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通识教育;高校公共音乐;课程建设;课程改革
一、通识教育理念的基本概述
简单来讲,所谓的“通识教育”其实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教学理念,与传统应试教育相比,通识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其实从某方面来讲,两者的教育本质并无差别。在当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时代背景下,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培养学生多样化发展中发挥了显著优势,而学生通过多样化的选择,可为其自身自由的、顺其自然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简单来讲通识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人文教育,对于人们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体系改革的不断完善和推进,通识教育的教育教学意义受到了基层教育机构的高度重视,将其融入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充分发展学生个性、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此同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丰富发展教育教学思想方面也具有显著优势,此外通识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教学过程中最有效的教育实现方式,此外它还是现代教育理念中国化的实践过程,对于切实保障学生全面发展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具体来讲“民主、科学、真理、正义、自由、宽容”是现阶段大学贯彻和实施的主要精神,听过构建通识教育教学体系,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还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赋予到通识教育中,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通识教育理念下公共音乐课程的建设与改革
从目前来看,受传统应试教育教学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文化课程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重点教学内容,长此以往不仅忽视对艺术类课程的关注度,导致艺术类院校的教育功利性过强,与此同时对于学生的发展也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其中公共音乐课程作为高校公共艺术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实践教育教学过程中,其教学活动的而开展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艺术创作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此外在提升学生审美情趣,陶冶学生艺术情怀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可纵观当前艺术类课程教育而言,虽然国家的整体教育水平在不断提升,艺术类院校的建校数量和建校规模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可对于艺术类课程而言,无论是课程的建设、教学和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故此要想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在通识教育理念下对公共艺术类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建设是极为必要的,具体来看其实施作业如下:
(一)课程体系建设的概述
根据相关科研数据分析可知,在当前素质教育时代背景下,艺术类课程的建校规模和建校数量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体系建设方面,始终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长此以往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的教育教学意义无法得到充分保障,此外对于学生的整体发展而言也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通常来讲,艺术类通识课程的修读时间大致为三十到三十六课时,但由于受某些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修读时间无法得到保障,此外可供选择的艺术类课程也较少,这种外在条件因素的存在,在降低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甚至会导致其抗拒心理和畏难情绪的产生,对其未来的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从某方面来讲,公共音乐课程设计的内容较为广泛,几乎囊括了所有的音乐体裁,要想在规定课时内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本身而言就存在一定的不足
学生呢过对于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度停留在表层,此外在小学和初中教育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艺术类课程教学的还是,导致其自身的基础音乐储备知识量较低,给企业未来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为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建立健全完善的课程体系是极为必要的,具体来讲就是教育工作者可根据自身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构建由西洋声乐艺术、交响艺术、中国传统民歌、中国民族器乐、当代音乐等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以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有效地弥补传统基础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课程内容建设的概述
公共音乐课程作为公共艺术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教育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在当前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下,公共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依旧沿用教材,未能取得新的突破,从某方面来讲通过欣赏作品虽然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所思所感,但随着新课程城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推进,现阶段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却无法满足当前学生对于音乐的需求,尤其我国地域幅员辽阔,不同的区域间其音乐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也不尽相同,因此为提高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对新课程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和建设是极为必要的,具体来讲其作业措施为:将具有本土特色的民间音乐内容纳入到公共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来、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较经典的流行音乐融入到公共音乐课程的教学中、适当的选择与其相关的艺术传播学、心理学、美学、历史学、伦理学、市场学等方面的内容纳入到课程中来,以期在增强课程生动性、趣味性和科学的基础上,激发起其学生对古典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最后为文化层次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三)课程教学手段的改革
新课程教育教学体系改革下,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具有重要影响,而在传统应试教育教学过程中,高校公共音乐类课程的教学主要采取的是“灌输式”和“赏析作品”等教学手段,而即使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公共音乐类课程仍旧采取传统的教学手段,长此以往不仅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其未来的发展也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为有效地改变当前教育教学显著,对其教学手段进行改革是极为必要的,宄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任何教学内容与目标都要依靠有效的教学手段才得以实施、实现,公共音乐类课程亦是如此。与传统文化类课程相比,音乐是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和学科,其课程具有极强的独立性,因此公共音乐类课程与专业音乐类课程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别,而这差别具体体现在教学目的的差异,后者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和音乐素养,而前者则为了陶冶学生情操、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情感,故此在进行课堂实践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对于提高教学整体效益而言发挥了显著优势,为此教育工作者需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打破现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此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此外通过采取将理论知识与音乐作品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不仅能显著地提高教育工作者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此外再通过创设与公共音乐课程内容有关的教学环境,在引起学生与作品共鸣的基础上,确保课程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发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为从根本上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贯彻落实同时教育教学理念是极为必要的,而公共音乐作为公共艺术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立体地开发通识性公共音乐课程项目是确保课程教学效益发挥的重要基础和根本前提。
参考文献:
[1]冯坚,罗钧梅,韩媛媛.高校通识“音乐知识与鉴赏”课程的理念与方法更新[J]北方音乐,2012,22(2):111-115.
[2]杨亚丽,周海华,李卫东高校“音乐基础”通识课的教学改革[J].教育界,2013,22(1):111-112.
[3]秦艳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學版),2016,32(03):25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