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振祥
[摘 要] 目前,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各种价值观念都在逐渐形成,在这一时期,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合理地引导学生,才能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扎根于小学教育。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还需要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小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囊括了传统价值观的所有精华,同时也形成了新中国建立以来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核心价值观。这些内容不仅仅是中国的追求与目标,同时也是整个中国社会不断前进与奋斗的方向。
随着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其不仅是道德的体现,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杆,能够让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的良性发展。小学阶段是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贯彻的基础。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阶段的践行,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1.努力营造育人氛围
(1)丰富认识,打造校园文化墙。校园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主阵地,是其活动的重点区域。校园中的一草一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在进门位置的墙上,就可以设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板,通过中华传统美德宣传画的绘制,利用直观生动、图文并茂的展示,就可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达心田,在每一天的学习路上都给予学生一点滋润。
(2)推动自省,借用校园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体、网络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通过校园滚动屏,可以循环播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短片与对应的宣传口号。当师生经过的时候,看到屏幕上的展示,也会会心一笑,感觉就好像是和老朋友打招呼,从而实现自省。
2.让学生成为“仁、义、礼、智”的好孩子
中国民族作为礼仪之邦,在儒家的传统思想之中讲究的是仁爱、忠义、见识、礼仪等规范,并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起,形成了一个统一体。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就需要合理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分清楚美与丑,能够明辨是非,从而踏出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引导学生尊敬长辈,爱护身边的一切,这就是爱国最佳的表现。在校园中、在教室内、在公共场合,都应该引导学生做一名文明礼貌的好公民。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获,能够学得精、学得远、学得宽,这才是真正的“智”。
3.真正夯实教育活动
第一,彰显特色,突出重点。在小学各个阶段,可以围绕友善、诚信、爱国等要求,并且结合班级的实际特点,开展带有鲜明班级特色的活动。第二,利用民族文化底蕴,实现对传统节日的传承。主题活动可以将“我的节日、我的故事”作为核心内容。到传统节日的时候,可以先将活动方案制定好,引导学生学习对应的知识。第三,弘扬雷锋精神,走入社会。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前往社区帮忙,在锻炼中获取对应的成长。使学生能够真正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能够从帮助身边的人做起,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强化自我的“雷锋意识”。
总而言之,考虑到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身还缺乏独立的认知与思考能力,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有必要的。在小学阶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有利于带动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推动学生的全面的发展,让学生在今后的社会之中获取更好的发展空间,进而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申,王永录.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课程教育研究,2015(35):64.
[2]付学成.小学教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J].文教资料,2015(17):132-133+143.
【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1334】
(责任编辑: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