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新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也发生着一定的变化。传统的“单一讲述”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已被打破,代之以参与式教学和开放式教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国家大力提倡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但还存在着一部分教师因循守旧、不加变通、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片面地去学习理论,而不加以实践,这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是非常不利的,不利于学以致用。
(二)教学内容趣味性不足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进行教学。就目前情况而言,部分教师专注于传授学生更多的知识,却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情况,最终导致课堂的趣味性不足,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学生学习兴趣也就不那么高了。
(三)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不紧密
数学本身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小学阶段恰恰是学生打好自身数学基础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时间段,如果学生能培养起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加以努力的话,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会有很大的帮助。就目前情况而言,数学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是很紧密,有许多知识仅停留在课本当中,并没有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长此以往,让学生产生这样的一种感觉:“学习数学有什么用呢?那么难,我还用不到。”这是非常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的。
(四)师生关系亟待重塑
如今提倡素质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参与性课堂。就目前情况而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存在着一种类似于上下级的观念。在这种“上下级式”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对教师有着很大的敬畏之心,把教师的话当成是至理名言。在课堂上有话不敢说,有题不敢问,有意见不敢提等。既不利于教师及时收到学生的课堂反馈,提高课堂效率;又不利于学生的疑难得到及时解决。长此以往,非常不利于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与发展。
二、“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生活化有效策略
小学数学本身与生活的联系就紧密,如果教师能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讲数学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带领学生将数学应用到实践生活中,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作为一线教师,应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授课,应该带领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属于数学的独特乐趣。
(一)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为一线教师,绝对不能在班级里搞“一言堂”。应该正确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带领学生走进数学,亲身体会数学的奥秘。要想达到这个效果,首先需要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例如:教师可以多鼓励学生问问题,并在班里设置问问题奖励制度;教师可以在课下的时间多和学生一起相处,一起做游戏来增进感情;教师还可以根据平时的观察,找一些同学来谈心等。教师可通过以上几种办法,让同学明白:教师和同学都是一样的人,教师是爱同学的,进而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也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一味地照本宣科,沉溺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将小学数学的理论教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进行结合,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加减运算时,可用苹果来进行计算。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先准备几个苹果。然后,在课堂开始之初,先拿出三个苹果摆在桌子上,并且提问:“请问同学们,现在桌子上一共有几个苹果啊?”待同学们回答完毕后,教师再拿出一个苹果摆在桌子上,接着提问:“那么请问同学们,现在桌子上一共有多少苹果啊?”同学们继续回答。在回答完毕后,教师就可以帮助进行一个总结了:“同学们,刚才第一遍的时候,桌子上放了3个苹果,老师接着又往桌子上放了一个苹果,就变成了4个苹果。那么请问同学们,三加一等于几啊?”此时,相信大多数学生都会很开心地说出:“三加一等于四”这个结果了。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加深记忆,让学生在生活中了解数学的奥秘。
(三)适当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对数学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应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入社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实践经验中,感受到数学的作用,体会数学的独特魅力。
例如: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菜市场,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思考如何能够花最少的钱,买到最便宜的菜;教师可以在班里举办趣味数学大赛,让同学们进行头脑风暴,自主分享“你在生活中遇到的數学趣事”;教师可以在班里举办“谁的数学反应最快”主题活动等。通过这些形式来进行数学学习,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邓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