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郑市人民医院(解放路院区)(451100)杨光辉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8年9月期间进行胫骨骨折手术的104例患者分为两组,各52例,其中男75例,女29例。对照组患者年龄14~34岁,平均(27.0±7.0)岁;观察组患者年龄13~34岁,平均(26.0±7.0)岁,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排除标准:本次参与研究的患者对分组存在差异性,不愿参加本次临床研究;患者由于自身身体情况不能进行本次临床研究;患者临床数据不全或者是全部丢失;患者伴有其他疾病严重影响本次结果;不符合以下纳入标准的患者;不符合以下两项纳入标准的患者。纳入标准: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都是在阅读知情书的情况下自愿签写同意书;经过临床医生确诊后患有股骨颈骨折。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手过程中采用常规全身麻醉方式,在手术之前进行肌肉注射浓度为0.08mg/kg的咪达唑仑(生产厂家: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67040),之后进行静脉滴注浓度为0.03mg/kg的咪达唑仑、3μg/kg芬太尼(生产厂家: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507)、1.5mg/kg丙泊酚(生产厂家: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4457)、0.6mg/kg罗库溴铵(生产厂家: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495),当患者完全失去知觉之后开始进行后期手术过程。
附表1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对比(±s)
附表1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对比(±s)
组别(n=52) 手术当天 手术后1天 手术后2天 手术后3天 手术后5天对照组 29.64±8.22 24.34±7.32 21.47±6.79 17.44±6.85 14.29±6.04观察组 28.57±8.16 21.35±7.13 17.66±6.91 15.42±6.26 9.29±7.13
附表2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对比(±s)
附表2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对比(±s)
组别(n=52) 丙泊酚用量(毫克) 苏醒时间(分钟) 拔管时间(分钟)对照组 674.27±19.87 13.27±4.56 17.26±3.47观察组 512.12±17.28 6.74±2.37 10.34±2.36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继续实施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患者采取仰卧位,之后对患者的腘窝处皮肤进行消毒,用超声高频探头寻找患者的腓总神经、腘动静脉、胫神经等位置,在扫描的过程中由大腿后侧向臀部进行,观察体内神经的走势,之后在腘窝横纹上方大概8cm的位置找到体内还没有分叉的坐骨神经,之后将探头固定后通过平面内技术将20ml浓度为0.4%的罗哌卡因注射在患者的神经外膜周围,拔针之后将穿刺位置用灭菌的敷贴进行覆盖。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以及临床相关指标(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表示组间资料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对比 经过临床研究之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疼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附表1。
2.2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对比 经过研究之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经过改良方法处理之后相关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附表2。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方式对于患者坐骨神经阻滞效果较好,患者能够在治疗以及后期恢复过程中获得较高的舒适感,有利于患者手术后身体恢复[1]。在手术过程中患者没有较为强烈的触电感,不会对其神经造成相关损伤[2]。该种手术方法对患者血管的损伤较小,并且容易操作和对相关组织的固定,可以随时掌握手术过程中麻药的扩散情况,有利于对药物进行适当的调整,快速纠正患者体内的微循环障碍,有助于恢复以及维持患者血管正常功能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局限患者受伤位置的出血范围,改善视网膜循环,同时能直接保护患者的视神经节细胞。
经过临床研究与对比后发现,观察组经过新型方法处理之后在临床相关指标(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疼痛等指标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因此进行胫骨骨折手术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方法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因此该种临床治疗方法适用于临床方面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