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运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再狭窄及左室功能分析

2019-10-16 23:28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71003王银银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7期
关键词:冠脉心肌梗死康复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71003)王银银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月在我院行介入术治疗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研究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22~75岁,平均(54.56±10.32)岁。对照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25~79岁,平均(55.98±10.67)岁,两组基础资料比较(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早期康复运动护理,措施主要为:术后用沙袋压迫患者的手术伤口,制动术侧肢体,时间为5h,当天结束制动后,对其健侧下肢关节及双上肢进行4次被动活动,5min/次;术后1~2d,指导患者对肢体各部位的关节进行8~10次的自主活动,3~5min/次,并进行自主进食、床上自行半卧位、自主翻身等;术后2~3d,指导患者自主将双下肢悬吊、进行床边坐立,3~5次/d,5~10min/次;术后4d,协助患者在室内行走20~30m,大约5~15min/次,2次/d;术后5d,指导患者进行50~100m的独自行走,10~20min/次,2次/d;术后6~7d,指导患者自行上下楼梯10阶梯,15min/次,1~2次/d。在此过程中严密对患者进行监护,并予以合理的辅助和针对性的心理支持,若患者运动过程中出现气短、胸闷、心率增加>20次/min等情况需即刻结束康复训练,并退出实验。

1.3 观察指标 术后半年对患者进行随访,对比两组的LVEF(左室射血分数值)、WMI(室壁运动指数)及6min步行距离;同时比较两组的再狭窄发生率。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相关指标比较 研究组LVEF、WMI、6min步行距离相较于对照组更优(P<0.05),见附表。

2.2 两组再狭窄情况比较 研究组再狭窄发生率4.55%,比对照组15.91%少;狭窄程度(21.85±4.12)相较于对照组的(27.88±3.57)更低(P<0.05)。

附表 两组术后相关指标比较(±s)

附表 两组术后相关指标比较(±s)

注:相较于对照组,aP<0.05。

组别 LVEF(%) 6min步行距离(m) WMI研究组(n=44) 60.82±5.42a 109.65±13.32a 1.40±0.43a对照组(n=44) 55.86±5.56 69.92±8.65 1.73±0.56 t 4.2373 16.5933 3.1003 P<0.05 <0.05 <0.05

3 讨论

我国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上升态势明显,极大程度上危及患者的身心与生命健康,对患者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需辅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本研究显示结果:研究组LVEF、6min步行距离相较于对照组均更高,WMI、再狭窄发生率及狭窄程度相较于对照组均更低。表示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中应用早期康复运动护理有利于加快其心功能恢复,提高运动能力,降低再狭窄发生几率。原因分析:炎症反应、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小板聚集及沉积、血管重塑、平滑肌细胞减少凋亡或过度繁殖等原因是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的主要机制;同时,冠脉血小板聚集、血流动力学异常等原因容易导致冠脉内血栓形成[1]。上列多种原因互相作用引发冠脉支架内再狭窄,虽然临床目前有多种防治方案,基础研究获得一定的成功,但效果依旧不甚理想。由于行介入术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长期进行卧床休息,因此容易造成体力失调,心室功能降低。有研究指出,康复运动可以使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减少,冠脉血流量与内径增加,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延缓,降低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几率[2]。随着我国康复医学的迅速发展,临床开始广泛应用早期康复运动护理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中。但进行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病情的风险性,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并严格按照规定实行,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和预防措施。因样本量、时间等因素的限制,本研究未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

综上所述,给予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早期康复运动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其心功能和运动能力,减少再狭窄发生几率,临床可行性良好。

猜你喜欢
冠脉心肌梗死康复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