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海外经历、专业背景与企业技术创新

2019-10-16 10:23:54郑明波
中国科技论坛 2019年10期
关键词:海归专利申请高管

郑明波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

0 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中国经济需要尽快构建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发展模式。然而,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仍然较弱,尤其在一些关键产业领域与欧美等发达国家还存在不小的技术差距。研究显示,中国制造业质量水平在全球15个主要国家中仅排名13[1]。由于自身发展较为落后,中国一致面临着人力资本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短缺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中国政府开始通过各种政策帮助企业吸引海外人才,包括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力图借助海外人才力量推动产业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人力资源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留学回国人员总人数已达到313.2万人。由此引发的问题是,海归人才是否促进了中国技术进步?在学术界,已经有部分文献探讨了海归人员对国内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但并未形成一致结论。海归回流对中国地区技术进步产生了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呈递减趋势[2]。海归回流的技术溢出效应也会受到技术差距的调节影响,当技术差距较大时海归回流的溢出效应更为显著[3]。不少研究从微观视角出发,关注海归高管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范兆斌基于民营企业数据发现,海归高管在雇佣期间产生了技术转移效应,即使辞职后正向效应仍然存在[4]。海归高管与企业创新呈正相关关系,且这一关系对核心高管成员、美国背景高管以及民营企业更为明显[5]。然而,部分文献指出海归人员的人才特质可能与制度环境不相匹配,会阻碍技术的转移[6]。海归创立的科技企业在经营表现上不如本地创立者创立的科技企业,原因在于海归缺少本地的社会联系与本土信息[7]。Lin 等基于中关村高技术中小企业数据发现,海归CEO并不一定带来更高的创新绩效[8]。因此,海归高管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细致考察。

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2008—2016年的海外高管和研发创新的合并数据,考察了高管团队海外经历及其专业背景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高管海外经历能够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发明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以及专利申请总量。进一步区分海归高管的专业背景发现,技术背景和管理背景的海归高管均能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而法律背景的海归高管对创新效率存在正面影响。相对于现有研究,本文可能的贡献在于:①进一步深入探讨了高管海外经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不同于现有大多数研究高管海外背景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文献,本文不仅关注研发投入强度,还将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考虑进来,分析更为全面;②详细区分海归高管的专业背景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差异化影响。高管海外经历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已得到研究者的关注,现有研究区分了海归高管的工作或学习经历、技术背景、是否为留美经历的影响。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高管的专业背景区分为技术背景、管理背景和法律背景,更为细致地考察海归高管的专业特征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1 理论假说提出

高层梯队理论认为,高级管理者的个人特质会影响企业的战略决策和经营决定。根据高层梯队理论,企业高管如果有过在国外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经历,他们的认知能力、性格品质以及专业素质也将与其他高管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从而对企业的研发决策、资源配置和创新管理产生重要影响[9]。

高管的海外经历可能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首先,海外的学习或工作经历帮助高管获得了靠近前沿的技术知识和相对成熟的管理技能,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技术储备和提高研发人员的创新实力。海归高管通过国外的科学技术训练可以掌握先进的技术,了解技术发展的最新动向,而这些知识对于尚处在技术追赶阶段的中国企业而言仍具备相当的前沿性,能够有效缩小企业和国外的技术差距[9]。具备先进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的海归高管不仅通过人力资本流动实现了一次性的技术转移,还能帮助企业提高研发项目的过程控制能力,实现企业研发实力的提升[6]。其次,海外经历所搭建起来的关系网络便利于企业国际化战略实施和海外业务的开展,为企业接触技术前沿和扩张国际业务提供条件,增加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外部来源[10,11]。高管在海外构建了社会网络体系,形成了特有的社会资本优势,有助于企业掌握技术前沿动态[12]。海归高管的自身经历能够改善企业与国际市场的沟通衔接,降低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交易成本[11]。最后,海外的长期独自奋斗不仅给高管带来多元化的文化熏陶[13],也使得高管更能够承受创新短期内的失败[6],有效缓解企业管理层对于技术创新这一需要长期稳定投入活动的短视,进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另外,相比于中国强调集体主义的文化背景,起源于海洋文明的西方文化更强调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海归高管在学习和工作期间受到的个人主义文化熏陶,能够为企业技术创新决策提供更多的视角。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设1:高管成员的海外经历能够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高管专业背景在企业经营绩效中的重要地位已得到研究者的广泛认同[14],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也会受到海归高管专业背景的影响。拥有技术背景的高管更愿意开展技术创新活动,高管的技术背景不仅有助于企业研判市场需求走向,规划创新发展方向,还能发挥专业优势,帮助企业降低创新过程的不确定性[15-17]。同时,拥有技术背景的海归高管对行业发展和技术动向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不仅有利于企业选择合理的技术研发路径,还能帮助企业避免研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陷阱,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成功的可能性[18,19]。为此提出假设2:技术背景的海归高管能够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管理背景的海归高管为企业带来了更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国际化视野,有助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一方面,高管的管理经验、营销技巧和商业知识有助于企业形成高效的策略执行能力,使得企业快速捕捉市场机会并及时开展技术研发项目。拥有管理背景的海归高管具备充分的项目管理知识,且调整适应能力强,能够将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运营模式进行本土化改造,保持对技术创新的持续投入。另一方面,海归高管所具备的国际化视野为企业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视角,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决策能力和效率,帮助企业选择更为先进和成功的研发方向,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率[20,21]。为此提出假设3:管理背景的海归高管对企业技术创新存在正向促进效应。

法律背景的海归高管熟悉国外保护创新利益的法律流程,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规避知识产权风险和保障创新收益,提高企业参与技术创新活动的积极性。然而,中国的制度体系与欧美等其他国家存在显著差别,导致法律背景的海归高管可能难以在中国企业中发挥有效作用。从法律制度体系来看,中国现行法律体系属于大陆法体系,而诸多发达国家使用的是英美法系,两者之间差异明显[22]。法律背景的海归高管对其他国家法律制度的了解并不能弥补其对本土的法律文化和市场规则认同缺失的不足。另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滞后使得企业通过法律手段保护独占收益的难度很高。为此提出假设4:法律背景的海归高管对企业技术创新不存在显著影响。

2 研究设计

2.1 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高管数据来自国泰安上市公司人物特征数据库,研发投入数据来自上市公司研发创新数据库,专利总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四种类型专利申请量数据来自上市公司及子公司专利数据库。企业的所有财务数据均来自国泰安数据库,包括2008—2016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本文对原始数据做了如下处理:①删除了所有金融类企业;②删除了ST类和PT类上市公司。为了避免极端值的影响,本文对主要连续变量做了1%的winsorize处理。

2.2 模型设定与变量定义

为了研究高管海外经历对微观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效应,本文构建如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innovationi,t+1=β0+β1overseai,t+

∑ηicontroli,t+θIndi+αYeart+λProvi+εit+1

其中,innovationi,t+1为模型的被解释变量,表示企业i在第t+1年的技术创新活动,分别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三个层面衡量。创新投入变量使用研发强度 (rd_scale)度量,定义为企业当年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创新产出使用企业专利申请量度量,为企业三类专利申请总量的自然对数 (patenta_all)、发明专利申请数的自然对数 (patenta_inv)、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的自然对数 (patenta_uti)、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数的自然对数 (patenta_inv)衡量创新产出。对于创新效率,使用企业的专利授权数和研发投入绝对值自然对数的比值衡量[23,24],记为eff。

模型的主要解释变量为高管海外经历虚拟变量 (oversea)。如果企业当年的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和高管团队成员中至少有一人曾在海外工作或学习,则高管海外经历虚拟变量取1,否则取0。为了进一步探讨高管海归的专业背景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本文还构建了三个虚拟变量。如果董监高团队成员中有海归成员为生产、研发以及设计职业背景,则技术背景取1,用oversea_tech表示。人力资源、管理、市场三类背景蕴含较多的经营管理知识,本文将其归纳为管理背景。如果有海归成员为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职业背景,则管理背景取1,用oversea_mkt表示。本文将金融、财务、法律职业背景归纳为法律背景,如果董监高团队成员中有海归成员为金融、财务、法律职业背景,则法律背景取1,用oversea_law表示。

控制变量controlsi,t包括:企业规模 (size),定义为企业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财务杠杆 (leverage),定义为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 (roa),定义为净利润/总资产;企业年龄 (firmage),定义为企业成立年限的自然对数;现金资产比例 (cash),定义为企业现金资产与总资产的比值;营业收入同比增速 (sale),使用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率作为企业未来成长机会的代理变量。公司治理方面,本文控制了董事会规模 (board_scale,董事会人数的自然对数)、董事会持股比例 (board_share)、高管持股比例 (tmt_share)、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 (ins)、前十大股东比例 (topten),公司治理显著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25];高管和董事特征方面,本文控制了企业高管和董事团队成员的平均年龄 (tmtage)以及女性高管比例 (femaletmt)。除此之外,本文在回归中还控制了行业、年份和省份的固定效应 (Ind,Year,Prov)。

2.3 变量描述性统计

表1为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企业专利总量的自然对数均值为2.5234,说明样本企业的平均专利申请量为12.47个。从专利申请数量来看,中国上市企业的专利申请以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为主,意味着企业的核心创新能力还有待提升。高管海外经历虚拟变量的均值为0.5873,表明样本中有58.73%的企业至少有一个董高监成员拥有在国外学习或工作的经历,这一比例要显著高于现有研究[5,10,21,26]。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在于:①本文的样本期限从2008年开始,由于近年来国家采取诸多措施吸引人才回流,可能造成上市企业中拥有海外经历的比例升高;②前述研究大多仅关注董事会成员或高管团队成员,本文则统计了董高监团队中的所有成员;③本文使用的是国泰安的专业数据库,数据的完备性更强,也可能导致比例上升。

表1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3 高管的海外经历、专业背景与企业创新的实证检验

3.1 基准估计结果

表2列示了高管的海外经历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结果,其中第1列为高管的海外经历对研发强度的回归结果。结果显示,海外经历的系数为正,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说明高管的海外经历与企业研发强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第2~5列分别列示了高管的海外经历对企业专利申请总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以及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的影响效果。高管的海外经历对企业专利申请总量、企业发明专利和外观专利申请量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不显著,说明海外经历能够促进企业发明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活动,但对实用新型专利不存在显著影响,第6列为高管海的外经历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回归结果,结果显示,海外经历对企业创新效率的系数在1%的水平下显著,意味着高管的海外经历能够显著改善企业创新效率。

上述结果表明,拥有海外经历的高管不仅能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也能增加企业的发明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产出,假设1得到支持,这一结果与现有文献的结果十分一致[5,21]。同时,结果还显示高管的海外经历不仅能够增加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还能提高企业利用研发投入开展创新活动的效率。另一个需要注意的结果是,高管的海外经历对企业实用新型专利不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可能表明拥有海归高管的企业更加注重研发活动和专利申请的质量,会抑制低质量创新活动。为了推动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针对研发和创新活动的鼓励政策,这些鼓励政策所带来的高强度创新物质激励和低标准的准入门槛,引发企业通过低质量创新获取政府创新补贴和税收优惠等策略性创新行为[27]。本文的结果表明,海归高管能够对管理层的策略性创新活动实施监督,从而抑制企业的策略性创新行为。

表2 高管的海外经历与企业创新

注:***、**、*分别代表1%、5%、10%的显著性水平,括号内为t值,标准误差进行了企业层面的聚类处理,下同。

3.2 海归高管的专业背景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表3为海归高管的不同专业背景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第二行的结果显示,拥有技术背景的海归高管对研发强度、专利申请总量、发明专利申请量以及创新效率的系数均显著为正,表明海归高管拥有技术背景能够有效增加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也能增加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对企业的创新效率也具有促进作用,假设2得到支持。另外,拥有技术背景的海归高管对企业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和外观设计申请均不存在显著作用,表明海归高管拥有更多的技术知识会使得企业更加关注发明专利这类高质量创新活动,避免企业的策略性创新行为。第三行的结果显示,海归高管拥有管理背景能够有效增加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能够提升企业的专利总量、发明专利数量以及外观设计数量,对企业的创新效率也有促进作用,假设3得到支持。同基准结果类似,拥有管理背景的海归高管对企业实用新型专利不存在促进作用。第四行的结果显示,拥有法律背景的海归高管对企业研发强度、专利申请总量、三类专利申请量均存在不显著正向影响,表明法律背景的海归高管不会促进企业创新投入和产出的提高,假设4得到支持。然而,拥有法律背景的海归高管对企业创新效率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拥有法律背景的海归高管能够提高企业利用研发投入的效率。海归高管通常拥有更强的工作和学习能力,能够将既有知识和技能有效地转换为绩效产出,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

表3 海归高管的专业背景与企业创新

3.3 内生性处理

本文设定的计量模型可能存在遗漏变量和反向因果关系产生的内生性问题。从海外学习或工作回国的人才可能更愿意选择创新能力强的企业任职,即创新企业吸引海归高管,而不是海归高管促进企业创新[9]。针对模型可能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选择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进行处理。表4为使用倾向性得分匹配后海归高管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估计结果,其中,ATT为仅考虑海归高管企业的平均处理效应,ATU为仅考虑没有海归高管企业的匹配结果,ATE为包含全体样本的匹配结果。由于本文主要关注海归高管对企业技术创新造成的影响,因而ATT为估计结果的重点。结果显示,海归高管对研发强度、发明专利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以及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均显著为正,进一步说明海归高管能够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发明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提升企业的创新效率。值得注意的是,从三类效应来看,海归高管对实用新型专利的影响均不显著,意味着海归高管不会推动企业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即企业的策略性创新行为受到抑制,和基准结果较为接近。

表4 海归高管与企业创新的倾向性匹配结果

注:倾向性得分匹配的方法为一对一匹配,括号中的数值为标准误,采用自助法得到,迭代次数设定为100,下同。

表5为使用倾向性得分匹配方法后不同专业背景的海归高管对企业专利申请的估计结果,为了更清楚地对比三种专业背景的效应,本文仅列示了专利申请总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的结果。从ATT的结果来看,拥有技术背景和管理背景的海归高管不论是对专利申请总量还是发明专利申请量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进一步支持了前文结果;而拥有法律背景的海归高管专利总量的结果并不显著,但发明专利的结果显著,表明拥有法律背景的海归高管对企业技术创新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上述结果与表2、表3的结果十分接近,增强了本文结果的可靠性。

表5 海归高管的专业背景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倾向性匹配结果

3.4 稳健性检验

本文在基准回归中使用虚拟变量衡量企业高管的海外经历,这一做法没有考虑到企业自身的高管规模以及拥有海外经历的高管比例,可能导致结果存在偏误。因而,本文使用拥有海外经历的高管比例衡量企业高管的海外经历程度,进而分析高管的海外经历及其专业背景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海外高管比例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实质性创新,与基准结果一致。同时,拥有技术背景和管理背景的海外高管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而拥有法律背景的海外高管对企业的研发强度和专利申请不存在显著影响,对创新效率存在正向影响。以上结果说明结果较为稳健。

4 结论与政策启示

研究发现,高管的海外经历能够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发明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以及专利申请总量。此外,拥有海外经历的高管更加注重技术创新的质量,能够抑制企业的策略性创新行为。进一步区分海归高管的专业背景发现,技术背景和管理背景的海归高管均能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且拥有技术背景的海归高管对企业低质量创新抑制作用更强,而拥有法律背景的海归高管不会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和产出,但对创新效率存在正面影响。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的政策启示如下:①政府应继续推行海外留学生或工作者回国的优惠政策,加强高水平人才引进计划的实施。近年来,国家通过大规模的高等教育培养了较多的工程师和高级管理人才,但受制于我国的技术水平,不少关键领域和部门 (如半导体领域)的核心技术人才仍显不够。在发达国家仍占有较大优势的技术领域,国家应继续实施引才计划。②企业在配置高管团队的过程中可以考虑给予海外人员更多的倾斜和支持力度,帮助企业构建技术护城河。本文的研究发现,海归高管能够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这一正向促进作用对于拥有技术背景和管理背景的高管更为明显。企业通过吸纳海归高管提高了管理团队的多元化程度,有利于减轻企业对于技术创新的短视。

猜你喜欢
海归专利申请高管
为新征程汇聚海归磅礴力量
华人时刊(2021年19期)2021-03-08 08:35:34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海归”返乡当“猪倌”
海峡姐妹(2017年4期)2017-05-04 04:03:43
新海归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河南科技(2016年8期)2016-09-03 08:08:22
专利申请三步曲
发明与创新(2016年5期)2016-08-21 13:42:50
海归周炳“意发”攻“芯”
华人时刊(2016年1期)2016-04-05 05:5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