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蓉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青少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越界行为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青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20例,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越界行为发生率及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越界行为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五个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以调整青少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感认知,降低其越界行为发生率,提升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青年女性精神分裂症;越界行为
【中图分类号】R856.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12-166-01
精神分类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类疾病,患者多会存在情感、思维、感知等多方面的障碍[1],在青少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研究中发现,由于其情绪控制能力及情感表达能力较差,渴望得到关怀与关注,进而出现情绪失控的行为,并且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欠缺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在处理两性情感时若没有正确的引导很容易发生越界行为,对其身心造成不良影响,所以临床应给予青少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多的关怀与护理。本文为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其越界行为的影响效果,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0例精神分裂症青少年女性进行研究,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精神分裂症青年女性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断标准[2],采用抽签法对其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16-30岁 ,平均年龄(23.4±2.8)岁;病程7-15个月,平均病程(11.4±2.6)個月;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2例,高中6例,大专及以上2例;对照组患者年龄15-27岁,平均年龄(22.8±3.1)岁;病程6-13个月,平均病程(11.8±2.8)个月;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3例,高中6例,大专及以上1例。两组患者家属均知晓研究意图,将其基础资料进行对比发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照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由护理人员对其实施健康教育、安全护理、心理护理等基础护理。
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包括:(1)自理能力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个人洗漱、合理着装的训练,给患者制定饮食及运动方案,使患者养成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通过运动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身体素质;(2)独立生活技能训练,指导患者每日进行床铺的整理,并对患者日常生活技能加以锻炼,并在病房内组织患者进行纸牌等娱乐活动,不仅对患者的思维起到一定的锻炼作用,还加强患者之间的沟通,使其心情得到放松,改善情绪;(3)自信训练,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及不自信来源,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经常对患者的行为提出表扬,对其实施鼓励,逐步建立起自信;(4)交友训练,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中使患者意识到朋友之间正确的相处模式,并告知患者学会自我保护,遇到情感问题及时寻求家人及医生的帮助;(5)心理康复,对病房进行重新布置,给患者以温馨的感受,此外指导患者正确处理两性交往中的矛盾,学会压力疏导,护理人员多以聆听的方式帮助患者宣泄不良情绪,指导其进行自我情绪的管理,尤其对于陌生人,学会正确处理与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行为举止得当,避免出现越界行为。
1.3 观察指标
选取越界行为发生率及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为临床观察指标,①越界行为发生情况,患者住院期间的越界行为包括与陌生男子出现拥抱、亲吻等行为;②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采用科室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量表进行测评,该量表包括护患沟通、健康宣教、心理疏导、患者表现、病房环境五个方面的内容,每个方面包含5个条目,共计25个条目,每个条目1-4分,总分值100,分值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水平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对于本研究中的计数资料均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录入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当结果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越界行为发生情况
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有1例发生越界行为,对照组患者有7例出现越界行为,观察组的越界行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
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五个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等原因导致精神类疾病的发生率呈现出较高的水平[3],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严重困扰,对于青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一旦出现情感冲动容易导致越界行为的发生,轻则留下心理阴影,重则怀孕流产,危害其身心健康,不利于疾病的康复,所以对于青少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应加强护理干预[4]。
本研究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越轨行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可见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使患者提高对疾病以及两性情感的认知力,改善患者情绪管理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促进心理健康,减少精神分裂症病情波动或加重的发生。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可以调整青少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感认知,降低其越界行为发生率,提升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冯宝珍,张苏静,左晓伟等.综合护理干预在中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21):96-97.
[2]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03):59-63.
[3] 曾云珍,曾小清.精神分裂症中年女性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效果评价[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6):981-982.
[4] 王秀芹,钟远惠,江艳嫦等.行为矫正在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6):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