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丽萍 李雪萍
【摘要】目的:利用对照组实验以及分析比对等多种方法,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在应用于冠心病患者护理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具体影响。方法:以2019年1月至6月入院的80例冠心病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采取积极地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为常规护理,未进行综合护理干预,通过对其在护理方面的不同来比对综合护理干预对于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具体影响。结果: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冠心病患者在生活质量方面明显高于未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冠心病患者,二者在心理,接受治疗态度以及对于冠心病治疗、患病后情绪恢复等多方面呈现不同差异。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有助于患者积极调整心态,配合医生的后续治疗,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冠心病患者;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综合护理干预;冠心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12-142-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以2019年1月至6月入院的8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对照试验并进行相关研究。通过电脑的随机分组,将80例病人分到同一科室的不同病房,第一组病房为对照组病房,共有病人39例,在年龄、心理状态、学历文化以及病重程度方面都有相似之处;第二组为观察组,共有病人41例,在年龄、心理状态,学历文化以及病重程度方面同第一组有所相似,病患之间的情况也大致一致[1]。
按照实验流程,选用标准如下:
(1)年龄均为60-75岁上下浮动;(2)心理状态良好,能够主动和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沟通;(3)有家属陪同,家属陪同时间大致一致,家属能够同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沟通;(4)学历为初中及以上,对于冠心病有基本的认知;(5)在告知实验后自愿参加的病人[2]。
按照实验流程,排除标准如下:
(2)为先天性冠心病或年龄过小的患者;(2)心理状态较差,不能积极主动同医护人员沟通;(3)无家属陪同,或家属与医护人员沟通有明显障碍;(4)对冠心病无基本认知或不重视冠心病,不愿意接受后续治疗者;(5)在告知实验后不愿意参加的病人。
1.2 方法
在对于观察组的实验中,医护人员需要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具体包括:(1)对冠心病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监测和记录,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2)告知患者及家属冠心病护理的基本要求,帮助患者了解自身身体情况;(3)结合医生的医嘱对冠心病患者按医嘱进行护理工作。
在对照组的实验中,医护人员除了常规流程的护理方法外,还利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病人的身体情况、心理情况、生活质量进行特别护理[3]。综合护理干预包括:(1)对病人的健康情况进行周密细致的观测,一方面监测病人24小时的病情变化情况,另一方面对病人的生活饮食、病人对疾病的认知情况甚至是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干预;(2)对病人进行冠心病的知识普及,让病人了解冠心病,自主掌握身体康复情况;(3)辅助病人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宜清淡为主;(4)对于出现抑郁、消极等心理状况的冠心病患者给予及时的心情疏导和必要的帮助,在家属的配合下共同令冠心病患者心情恢复。(5)对于患者出现不配合治疗或在护理过程中身体出现数值异常的情况,及时告知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相关的护理改进。(6)对于部分需要运动的冠心病患者,医护人员在进行护理时按时督促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帮助患者后续的恢复。
1.3 观察指标
对照组和观察组通过对于患者的心绞痛的发作情况、冠心病的发作情况、生活质量的满意度、心理健康状况、身体恢复状况、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这六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满分为50分,评价系数越高,即生活质量越高。
让患者及家属对本次实验中医护人员的护理行为进行综合打分,从医护人员的护理行为、表情、护理是否周到、患者及家属在医护人员护理过程中的体验进行综合评分,满分为50分,30分以上为及格并且分数越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越高。30以下为不及格,患者及家属对于本次护理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在统计综合护理干预对于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实验数据时,利用相关统计软件进行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将不同的对照组进行编号,对于不同的比率用a、b表示,x为检验,当比率小于10%时为有差异,比率小于5%时为显著差异,以此类推。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结果
本次实验的患者的年龄均在60-75岁之间,文化程度为初中至高中之间,男女比例约为1:2,沟通能力基本良好,多数能够和医生进行有效沟通,部分冠心病患者有不良嗜好,喜欢过油饮食,大部分冠心病患者对于冠心病有明显认识。一般资料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率>5%。
2.2 患者心绞痛的发作情况结果
对照组的患者在医护人员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情况下能够积极主动地改善生活方式,对于能引起冠心病发作的情况也有着充分的认知,心绞痛的发作情况也有着明显的减少,在家属无法进行精准的护理时,医护人员能够对冠心病患者的身体进行细致周到的护理,并令患者及其家属感到满意,患者出现抑郁的时间也较对照组比更短,患者出现抑郁的次数以及恢复过程中的心情变化情况也更加少。
观察组未在医护人员的综合护理干预下不能及时准确地认知到冠心病发作的种种情况,有些病人甚至依旧保持着过油饮食,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明显比对照组多,且患者家属出现部分疏忽的情况和专业的医护人员护理相比更加随意,不利于患者后续病情的恢复,患者出现心态抑郁的时间也较对照组多,抑郁次数和抑郁时的情绪波动大,二者的比率小于5%,为显著差异。
2.3 患者冠心病发作情况结果
对照组的患者在心绞痛之时能够及时有效的听从医护人员的安排,有效的减少了冠心病的发作,并且在医护人员对于患者的心情疏导、身体护理以及生活方式护理的过程中,患者逐渐恢复到了能够进行冠心病手术的身体情况,医生的治疗方案在冠心病患者身上得到了有效的提现。为整个冠心病的治疗以及后续康复情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观察组的患者在心绞痛发作之时一般能够有效地听从医生的指导,但是在个别患者处,对于心绞痛的认识不到位,导致冠心病发作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又由于部分冠心病患者无法正确的意识到适当的运动、健康的作息以及正确的清淡饮食对于恢复自身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因此部分冠心病患者无法恢复到能够正常进行手术的状态,对于医生的治疗方案而言,其效果也大打折扣。二者的比率小于5%,为有差异。
2.4 冠心病患者生活满意程度结果
对照组的患者在医护人员的综合护理干预下能够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饮食方面以清淡饮食为主,体重,血压逐渐恢下降,而医护人员对于患者要求的适当运动也十分有助于患者恢复正常的身体状况,适当的和缓运动能够帮助患者释放多巴胺,减少冠心病患者由于身体素质不足而导致的抑郁情况的发生。血压达到了医学要求的健康标准。患者普遍对冠心病的康复情况和生活质量感到满意。
观察组的患者对于部分医护人员建议的清淡饮食置之不理,不仅冠心病的发作率增加,相对的有血压增高情况,再加之患者没有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肌肉无力、长期的卧床休息也令患者的心态出现反复,抑郁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于冠心病而带来的心悸、心绞痛情况也较对照组高,并未达到对生活质量的满意。
2.5 冠心病患者及家属对于医护人员的满意情况
在对照组中,由于医护人员对于患者进行了细致周到的综合护理,并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作息、正常的饮食习惯以及适当的运动来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因此冠心病患者及其家属对于冠心病病人的护理普遍满意,打分40分以上的患者占对照组总人数的96%。
在观察组中,由于医护人员只是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因此部分患者及家属对于医护人员的护理出现了置之不理的情況,医护人员的建议再没有了后续的跟踪,护理也没有得到足够的实现,部分冠心病患者及家属对于患者的恢复情况并不满意,对于医护人员的常规护理也不够满意。在评分环节,患者及家属对于医护人员的护理打分为40分-30分的占观察组的55%,打分40分以上的占观察组的40%,还有5%的患者及家属对于本次护理的情况认为医护人员不合格。
3 讨论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由于心脏动脉的粥样硬化而发生的血管阻塞,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致死性疾病。想要正确治疗冠心病,医护人员的综合护理干预必不可少,通过医护人员对于冠心病患者在生活、心理等多方面的全面干预而达到改善冠心病病人生活环境,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冠心病患者的身体素质的效果。为冠心病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更好的治疗环境。本文通过对照试验的方法得出综合护理干预对于冠心病患者的恢复以及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施福琴.中医治未病理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v.3(11):30-31.
[2] 赵东阳.综合性护理措施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 v.9(8):182-183.
[3] 刘艳.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病人心绞痛控制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 v.6(11):95+98.
[4] 尚小巧,夏珂,黄院院.综合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手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心理的影响[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9(03):161-162.
[5] 李晓燕.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普外科患者情绪状态及生活质量效果评价[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17):5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