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莹
摘 要: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时事道德与法治进行着不断的更新,使得道德与法治教学成为了教师教学重难点。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较为陈旧,学生不仅不能够了解最新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还产生不了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使得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变得越来越低。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有必要将教学进行一定的改革,使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让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更高,使道德与法治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从而保证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效果。基于此,本文将谈一谈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教学策略
道德與法治是初中生需要学习的一门基础学科,这门学科需要学生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思维,否则学生就不能够对时事热点产生有效的思考,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敏感度也会随之下降。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有必要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跟随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的探究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将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改变。基于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采用趣味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
道德与法治这门科目文科性较强,所涉及的理念多种多样,学生在进行道德与法治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对道德与法治产生厌烦的心理。针对这种现象,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趣味化教学手段引入课堂中,使学生能够具有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动力,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产生兴趣。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会优化自身的教学手段,注重教学手段的趣味性。如,在教授《网络改变生活》这一课内容时,笔者便采用了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会对学生说:“同学们,说一说在你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事情会用到网络?”有的学生说骑共享单车,有的学生表示订外卖,还有的学生说买衣服……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此时,笔者便对学生说:“那么,请结合你们的生活体验,想一想网络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笔者的问题接近学生的生活,所以学生能够积极进行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笔者便将本课的知识点引入到了课堂中。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能够积极听笔者的讲解,使笔者的教学十分顺利。
总之,在本次教学实践中,教师巧妙地利用了趣味化教学手段,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了道德与法治知识。
二、将视频引入课堂中,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
科技的发展使教师的教学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入视频,使学生能够通过视频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
如,在教授《创新改变生活》这一课内容时,笔者考虑到学生思维的有限性,于是就将视频引入了课堂中。在具体的教学中,笔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所显示的内容就是一些关于创新提升工作效率、改变出行方式等一系列的与改变人类生活相关的实例,学生通过视频的观看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并感悟创新带给人类的改变。而视频所带给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这两方面的感官刺激,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认识道德与法治,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记忆。
总之,在本次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将视频引入了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播放了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视频,使学生通过视频更为形象地了解了道德与法治知识,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让道德与法治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变得更好了。
三、引导学生了解时事,让学生掌握最新知识
与其他学科不同,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每天都可能面临着变化,但是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本中所涉及的知识却很久才变化一次。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想自己的教学质量更好,应该引导学生了解时事,使学生掌握最新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让学生取得更好地成绩。
笔者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就会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时事政治的了解。如,笔者会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播放与道德与法治课本上的知识相关的时事新闻,使学生能够了解时事新闻,让学生能够用所学习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更好地解答时事新闻发生的原因,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当然,笔者还会利用课余时间向学生播放时事新闻,让学生能够在课间了解一些时事政治,使学生能够了解更多的时事新闻,扩展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视野,丰富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除此之外,在向学生普及时事新闻的时候,笔者还会引导学生对时事新闻进行一定的评价,让学生能够发动自己的大脑,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一定的交流,使学生能够在整个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综上,在教育的深入发展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担任起教师的职责,探究科学的教学手段,让自己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不落伍,使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知识,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成绩,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金科.新课程改革下有效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8(34).
[2]潘建兴.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8(21).
★ 课题: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JD1318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