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海夺
【摘 要】目的:探究与分析针灸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60例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与联合组(西药+针灸),每组各30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联合组与西药组相比临床总有效率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與治疗前相比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生活质量评分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的缓解临床症状。
【关键词】针灸;周围型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3-0-01
现代中医认为周围型神经麻痹的发生与头面部受到风寒侵袭所致,并主张采用疏通经络治疗可能会取得更加显著的临床疗效,且要明显优于传统西药治疗,原因是据周围型面神经麻痹的病因可见通过针灸治疗能够促进达到面部气血荣于静脉,涵养经筋的目的,因此可获得更好的效果[1-2]。现我院就此展开分析,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60例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与联合组(西药+针灸),每组各30例,西药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在17至54岁之间,平均年龄(35.08±3.25岁),病程在3个月至2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34±0.25)年,联合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在20至58岁之间,平均年龄(39.23±2.73)岁,病程在4个月至3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40±0.29)年,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西药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联合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方法如下:选择攒竹、阳白、丝竹空、、地仓、颊车、四白、风池等穴位作为主穴,同时选择内庭、太冲、晴明、合谷等穴作为配穴,在患者的患侧选定穴位后进行提捏横刺,采用斜刺的方法进针,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主要选择平补平泻的方法,保证进针的深度在2cm左右,每日进行1次,连续10d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标准 在经过治疗之后患者在静止的状态之下也具有良好的皱纹,对称的面部及肌肉等具有同等的张力,不过口轻度对称较差,眼睛在稍微用力的前提下即可闭合评为痊愈;将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上述异常症状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未完全康复评为有效;将患者经过治疗之后无法形成良好的周围,面部张力分布不均,肌肉不对称,即使用力也无法将眼睛完全闭合评为无效;以痊愈及有效之和作为总有效[3]。通过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以 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联合组与西药组相比临床总有效率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两组治疗前相比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生活质量评分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现代中医将周围型面神经麻痹归纳为口眼歪斜及中风等范畴,同时指出该病的发生发展多与面部神经经络受到了寒邪入侵引起,随即发生一系列的气血循环障碍及阻滞经络的情况,好发于各个年龄层[5]。结合传统中医理论,“中医-经络”的理论,认为在机体正气虚弱时,风险内侵则会侵入面部经络,这就容易导致患者的面部局部出现较为严重的气血循环障碍的情况,随着疾病的不断进展则会出现一系列的肌肉松弛、经筋异常等情况[6]。为此,在治疗此类疾病时需要以调节阴阳平衡、消除面部阻滞现象作为治疗的重点,从而达到消除局部缺血以及水肿等目的,以获得更加显著的临床疗效。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疗法以求获得更加显著的疗效,通过准确的对头面部经络给予刺激,从而发挥一系列的疏风化痰、活血通络、调节阴阳平衡等功效,最终达到消除水肿、控制局部神经损伤、刺激修复再生的目的。
本次结果显示,联合组与西药组相比临床总有效率较高,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生活质量评分更高,该结果证实了加用针灸治疗的临床优势性,能够明显的促进改善疗效及症状。综上所述,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的缓解临床症状。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少,在收集数据时可能存在一定的缺陷,在今后的研究中可扩大样本量以深入研究从而获得更加精确的研究结果,以更好的促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朱月芹 , 曹海波.下关穴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甲钴铵治疗发病 2 个月后面瘫的效果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 2013, 35(12): 1419-1421.
颜文敏.面肌训练反馈等综合性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J].现代实用医学 , 2014, 26(11): 1434-1435.
刘桑,吴晓丹,林冠宏.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面神经麻痹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3(3):200-201.
孙燕,曹铁民,李莉.针药结合治疗风热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15,36( 9) : 1234 - 1235.
苗莉莉 , 孙玲 , 杨振国.面瘫Ⅰ号方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 , 2014, 29(8): 911-914.
杨荣昌.针灸配合中药辨证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0):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