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

2019-10-15 00:04祁凯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0期
关键词:小数长方体探究

祁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体验数学正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学生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的过程、创造的过程。学习知识的最好方法是让学生去“体验数学”:在自主探索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丰富的心理体验中包含对创新的快乐体验。

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要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上,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一些难度不大的例题,要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探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学习的“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能真正理解,灵活运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整数”时,可以从生活实际引入:超市里每千克白糖8.6元,买3千克需要多少元?让学生自己算算总价,放手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并讨论。在解决8.6×3时,学生的方法真可谓是多种多样,有的学生将8.6×3转化成3个8.6连加算出最终结果;有的学生把8.6元换算成86角,这样一来就把小数乘整数转化成了整数乘整数,利用86角×3=258角,再换算成25.8元;还有的同学直接把8.6看成86,86×3=258,因为因数8.6扩大了1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要缩小10倍等等,思维十分活跃。很快学生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计算过程,即先按照整数乘法進行计算,再看因数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这样教学,因为问题接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自主探究出来的,所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够体验到知识的再创造。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如: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又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再如“将正方体钢胚锻造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每人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

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剪去四分之一,第二根剪去四分之一米,剩下的部分哪根长?让学生自己讨论,说自己的理由,然后用不同长度的两根绳子来实际操作,看看自己的说法对不对。从而理解四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米的意义不同,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四、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并掌握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例如:教学完“利息问题”这一内容,学生了解了利息、利率的含义,知道了计算利息的方法,学生跃跃欲试,觉得书上的习题不够“解渴”。此时,我及时安排了如下作业:1.做自己的小会计,到银行了解利率,然后把你积攒的钱存起来,想一想怎样存最合算?把你的分析汇报给大家;2.做家庭小帮手,帮妈妈理财,算一算妈妈存的钱利息是多少?到期后应取回多少钱?怎样存钱最合算?学生极有兴趣,调查、分析、计算、反复比较,最后去存钱。在这一系列的实践中,学生对利息、利率这一知识的理解极为深刻,亲身体验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也体验到了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猜你喜欢
小数长方体探究
拆拼长方体
设问引导探究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失踪的小数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表面积是多少
一起解答含小数的方程
问题征答
小数精灵成长记
数轴上的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