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顾小颖
【关键词】集束干预;高血压;心血管危险分层;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12-078-02
集束干预策略是指集合一系列有循证依据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处理某种难治性临床疾病,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治疗效果的一种持续性实施的结构化方法[1-2]。心血管疾病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病,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从根本上显著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本研究拟通过常规心血管健康教育模式和集束干预策略指导下的健康教育模式对比,探讨集束干预下的心血管疾病健康教育的临床意义。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400名入选对象均为门诊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高血压诊断标准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标准:收缩压≥140mmHg或/和舒张压≥90mmHg,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1.2 危险因素和心血管危险分层 本次研究用于危险分层的危险因素有:(1)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水平(1-3级);(2)男性>55岁;(3)女性>65岁;(4)吸烟;(5)总胆固醇>5.72mmol/L;(6)糖尿病;(7)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记录患者相应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按所测血压均值分级,既往诊断为高血压病现服降压药血压正常者归为I级。按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并存临床情况将危险度量化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度高危四档[3]。
1.3 治疗方法 把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200例,A组为药物治疗组:只单纯降压药治疗,即低危和中危的高血压患者,给予六类一线抗高血压药物中的1种,治疗1个月后血压仍未控制到正常,给予增大药物剂量或者改用另一种降压药或者加用另一种降压药,而高危和很高危者,则用2种或2种以上的降压药物联合治疗。B组除了药物治疗后,还对他们进行高血压基本防治知识宣传,具体方法是每人1册高血压防治手册;根据高血压病人的危险度分层,告知病人今后10年中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脑卒中、心力衰竭等的百分率,低危病人<15%,中危为15-20%,高危为20-30%,极高危>30%,说明降低危險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此基础上要求病人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低盐饮食,增加体力活动,控制体重等,疗程20周。
1.4 观察内容 记录;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心血管危险度变化、平均每人服药种类、血压达标率。
1.5 资料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的形式表示,并采用X2检验,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血糖、血脂水平、体重指数(BMI)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显著性,见表1。
2.2 血压控制 经过5个月治疗后,2组高血压病人血压均有明显下降,但联合治疗组血压下降幅度,血压达标率均比单纯药物治疗组高,而平均每人服药种类比单纯药物治疗组少(P<0.05),见表2。
2.3 心血管危险度的变化 首次就诊时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分层中, 90%以上病人的危险度分层属于中危以上,经过5个月治疗后发现,2组高血压病人危险分层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即低危病人数明显增加,极高危病人则显著下降,而中危变化不明显,联合治疗组高危和极高危病人下降幅度比单纯药物治疗组高,低危病人数更多,见表3。
3 讨论
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的危害性不仅仅在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水平,也与高血压伴有的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血脂水平,吸烟,血糖水平,靶器官损害如左室肥厚,微量蛋白尿密切相关[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明确提出了高血压病人心血管危险分层。简单地讲,心血管危险分层是指在根据患者血压水平以及合并的其他危险因素来综合判断患者属于低、中、高和极高危险[5]。划分不同的危险分层有助于制订治疗方案,确定血压目标水平,加强多重危险因素控制,有助于加强患者对高血压及心血管危险的认识,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降低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5]
3.1 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从表2、表3可以看出,健康教育加药物联合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下降幅度、达标率均比单纯药物治疗组高,且联合治疗组平均每人所需降压药种类为1.96种,而单纯药物组为2.72种,差异有显著性。联合治疗组治疗后低危患者比例上升幅度,高危和极高危患者比例下降幅度均比单纯药物治疗组大。有力说明了健康教育,普及高血压基本知识,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对降低血压水平,降低高血压病人的心血管危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 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人群是高危和极高危人群,这些人群常合并有3个以上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或伴随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和极高危人群10年中发生主要心血管病事件的百分率分别为20-30%和>30%[7]。从表3可见,虽然药物治疗可使极高危比例明显下降,低危人群比例升高,但药物治疗联合健康教育不仅使极高危人群比例明显下降,也使高危患者比例显著下降,且明显升高低危人群比例,与国外研究报道相似[8],对这类人群应着重讲解各种危险因素对心血管损害的危险性和协同作用: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均可损害血管,引起血管硬化,但这3个危险因素集中在
一个人身上可相互协同作用,加快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强调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治;血压下降的速率和目标;如何安排合理的运动、休息和生活方式[9]。使患者能认清疾病的发生机理和危害性,有意识地进行自我保健,坚持治疗,避免或减缓病情的发展[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