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比较思维方法”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10-15 00:04张朝林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7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

张朝林

摘  要:比较是形成概念的方法,也是发现规律的方法。它往往是其他思维方法如抽象、概括、归纳等方法的前提,也是其他具有创造性思维形式的基础。比较的方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本文主要从什么是比较、比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各年级比较能力的发展水平和基本要求、小学生比较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浅谈“比较思维方法”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比较思维;应用

一、什么是比较

比较是一种用以确定事物彼此之间异同或关系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是在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进行的。

因为要确定几个对象的异同或关系,首先在思想上就要把这些对象的个别部分或某些属性分解出来,也就是说,必须进行分析。其次,为确定这几个对象的异同,还应将分解出来的相应部分联系起来进行全面考察,才能在比较中发现这些对象的本质属性,因而比较时又有综合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说,比较包含着分析与综合的成分。

二、比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我利用“同中求异”比较质数与奇数的区别

我分别从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来进行考察,找出它们的差异点。

质数是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且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素,它的外延有2、3、5、7、11……

奇数是一个整数,且不能被2整除,它是外延有……-5、-3、-1;1、3、5、7……由此比较出区别:(1)两个概念的外延式不同的,两者的外延是交叉关系;(2)质数中包含偶数2;(3)奇数中有正负两类数,且有的奇数不是质数,如1、9、25……

上面这种比较方法,是比较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找出其相异点,可以称为“同中求异”。这种比较能使我们认识到,表面相似的对象之间有何本质上的差异。

由上表我们可以比较出两者的同与异:

相同点:两者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相异点:长方体的6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互平行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而且面积相等,每条棱的长度相等。

由此可见,两者之间的外延是包含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各年级比较能力的发展水平和基本要求

(一)低年級:低段儿童一般说来找出相异点比找出相同点更容易些。

基本要求:能从数学材料的外部特征区分其个别部分的异同,能进行数量的比较,开始注意数量关系的比较。

(二)中年级:该年段的学生处于从直观的直接比较向抽象的间接比较的过度阶段。

基本要求:能初步进行数学材料的本质属性和关系的比较,能区分较多有关部分的异同,学会数与量,数与形结合的比较。

(三)高年段:该年段学生可以达到抽象的间接比较的发展水平。

基本要求:能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本质的和关系的比较,能全面地区分数学材料的异同。

四、小学生比较能力的培养

培养比较能力的一般途径有以下几个步骤:

(1)让学生理解比较知识内容(注意不是系统地讲逻辑方法,是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比较方法的步骤)。

(2)让学生模仿比较的方法。

(3)训练学生口头叙述比较的思维过程。

(4)掌握应用比较的方法。

(5)灵活应用内化为能力。

此外,对于培养比较能力来说,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注意小学生比较能力发展的特点,制定出正确的教学法。在教学中最好从相异点开始,然后过渡到相同点。其次,对相异点的比较也应该从比较悬殊的特点入手,而后比较细微的差异。

第二,比较的关键之一是确定比较的标准。在数学中常常要对比较的数学材料作出量的比较,谁是标准量关系重大。如在分数的数学中,谁是谁的几分之几?谁比谁又多几分之几?标准量一变化,结果就变了,这一定要特别注意。

第三,比较能力应和观察能力的培养相联系。比较的前提是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分析。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带着比较异同的目的进行观察(低年级儿童还应运用操作)。

参考文献:

[1]丁亚晶.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6,14(27):87-88.

[2]黄淑珍.运用比较凸显本质--浅谈“比较”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辽宁教育,2016(4):70-72.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