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卫华
摘 要:科學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是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创新意识与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只有实现小学科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才能保证学生学好科学,发挥出科学学科教育教学的价值与影响。但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当前部分小学科学教师都只是运用单一的、落后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整个课堂教学也因此而变得效率低、效果差。基于此,本文将从课前导入、巧设疑问与分组学习三个层面出发,系统地分析与研究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具体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逐步深入,小学科学课堂教学面临着全新的任务,也需要达成更高的要求,即教师要转变过去落后的教学行为、改善学生被动接受和机械记忆的学习状态,强调与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兴趣,优化教学过程,最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在这种新的教育形势和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彻底摒弃过去落后的观念和思想,从现实学情出发,探索各种科学、高效、创新的教学方法,以推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改进、革新,实现转型和升级,最终构建小学科学的有效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课前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始,同时也影响着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第一印象,如果能够做好课堂导入,那么就能够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高效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新课主要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需求来确定课堂导入的内容,再运用游戏、竞赛、故事、多媒体、情境等趣味化的形式来引入课堂,充分发挥出课堂导入的作用,抛砖引玉,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正式的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教授《蚂蚁》这节课程前,笔者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们播放了一段视频片段。在视频中,主人公通过魔法将自己缩小,机缘巧合下,主人公来到了蚂蚁的巢穴,蚂蚁们并没有将主人公当做食物吃掉,而是与主人公热情的交谈,并带领主人公参观了它们的蚁穴。通过视频片段,学生们认识到了蚂蚁的生长结构,同时也认识到了蚂蚁是一种温顺的小昆虫,这时,笔者在结合教学内容,带领学生们进一步了解蚂蚁。这样一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笔者通过课前导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巧设疑问,启迪学生思维
疑问和思考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与起点,课堂提问则是让学生产生疑问、自主思考的动机。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必须要注重课堂提问,并根据科学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思维特点来巧设疑问,保证问题的启发性、探究性,从而使得课堂问题的提出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思考动机,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让学生带着疑惑主动进行思考、展开主体探究,深入到知识的生成与发展过程当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推动课堂教学的进程。
例如,在教授《磁极的相互作用》这个实验时,笔者在实验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们设置了一些问题,如,磁铁怎样才能指示方向呢?有什么办法能让磁铁自由转动?当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时,会有几种现象出现呢?随着笔者的提问,学生们立即展开实验,通过实验解决笔者提出的问题。通过这一方式,学生们不仅深刻认识了磁极之间的作用,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这样一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笔者通过巧设疑问,有效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知识理解。
三、分组学习,发挥辩论作用
分组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学习的全新方式,可以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转变过去学生之间的个体竞争关系,将全班学生科学地分成4-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并对组内成员进行合理分工,确保每个学生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其次,教师则应为学生布置任务,促使学生们主动展开小组合作,自觉主动地在小组内展开沟通、讨论、交流与辩论,产生激烈的思维碰撞与交流,提高课堂教学的活力,也能拓展学生的学习深度。
例如,在教授《简单电路》这个实验时,笔者将学生们分成了多个小组,每个小组6人。然后,笔者再为学生们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与道具,并介绍各种实验道具的用途。待学生们对实验道具的用途有了一定的了解后,笔者再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将手中的小灯泡电路连接。另外,在学生们动手实践的过程中,笔者会引导学生们进行实验,帮助学生们完善实验过程。这样一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笔者通过分组学习,发挥了辩论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的来说,课堂有效教学的实现是广大教师的基本目标和重要任务,也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所以,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必须要切实转变观念和看法,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通过课前导入、巧设疑问与分组学习等策略的运用,来激发学生学习潜力,全面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过程,最终实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岳映东.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现状探析[J].学周刊,2019(17):33.
[2]岳艳琴.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2019(1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