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71000)朱红丹
1.1 基础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7月100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与研究组(50例),研究组男28例,女22例;体重1045~2449g,平均(1650.61±45.52)g;胎龄30~35周,平均(32.11±1.20)周;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体重1066~2439g,平均(1645.52±50.01)g;胎龄30~34周,平均(32.02±1.33)周。两组基础资料(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餐后患儿取右侧卧位,将床头抬高30°,给予对照组直接胃管推注喂养并非营养性吸吮,方法为:饲奶前先采用安抚奶嘴对患儿进行刺激以促使其吸吮,时间为5分钟,明确胃管在胃内后,将早产儿所需奶量经人手吸出,直接再接胃管后注入,使用温开水对胃管进行冲洗,对盲端进行胶塞封闭。给予研究组重力胃管喂养并非营养性吸吮,方法为:明确胃管在胃内,注射器按照饲奶量进行挑选,将注射器针蕊抽出接胃管,采用橡根圈悬吊空心注射器并在温箱内固定好,将注射器乳头至早产儿嘴边垂直距离15~20cm左右的地方作为高度,在针筒内将需要的奶量倒入,借助奶液自身的重力作用使其在胃内自然流入,完成喂养后使用温开水对胃管进行冲洗,对盲端进行胶塞封闭。将奶液倒入后,采用安抚奶嘴刺激患儿吸吮,完成饲奶后将安抚奶嘴取走。
1.3 观察指标 测量两组出生后3d、7d的体重,并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呕吐、腹胀等。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由SPSS18.0统计软件包处理,均数±标准差用()表示,计量单位和计数单位由[n(%)]表示,组间对比由χ2表达,P<0.05表示组间差异对比具统计意义。
2.1 两组出生体重比较 研究组出生后3d、7d的体重相较于对照组均明显更高(P<0.05),见附表。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呕吐发生率2%;腹胀发生率16%;对照组呕吐发生率26%;腹胀发生率60%,研究组呕吐、腹胀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均明显更低(P<0.05)。
本研究中研究组出生后3d、7d的体重相较于对照组均明显更高,表明重力胃管喂养并非营养性吸吮可以有效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研究组借助奶液自身的重力作用在胃内缓慢流入,不会被人为因素所影响,且胃内消化酶和奶液充分混合均匀有助于消化。在实施胃管喂养的过程中给予安慰奶头吸吮可以有效刺激早产儿的感觉神经,对迷走神经进行兴奋,对G细胞释放胃泌素进行刺激,胃泌素加快分泌胃酸、胰酶、胃蛋白酶的同时还可以使胃黏膜及胃蠕动加快生长[1]。研究组呕吐、腹胀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均明显更低,表明重力胃管喂养并非营养性吸吮可以有效减少早产儿腹胀、呕吐的发生几率,分析原因:新生儿饱餐后极易出现喂奶呕吐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喂奶速度太快、过度喂奶、喂奶后移动等原因有关。新生儿胃容量不大,有着较为松弛的食管括约肌,胃居于水平位,虽然幽门括约肌有着良好的生长发育,但贲门括约肌存在着较差的生长发育状况,因而短时间内将大量奶液注入,极易引发急性胃扩张,导致低氧血症短暂性出现,脑血流波动,从而对胃内容物的消化造成一定的影响,增加腹胀和呕吐的发生几率。新生儿气道内容易误吸呕吐物,进而引发吸入性肺炎或窒息,易导致酸碱或水电解质不平衡;长时间呕吐还会造成营养不良的现象,因而对照组的体重明显减轻。而重力胃管喂养的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奶量和奶速进行控制,有利于新生儿吸收和代谢,降低腹胀和呕吐的发生几率[2]。因样本量、时间等原因的局限,本次研究对重力胃管喂养并非营养性吸对早产儿胃肠道影响的分析尚存在不足之处,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
附表 两组出生体重比较(x ±s,kg)
综上所述,重力胃管喂养并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减少呕吐、腹胀的发生几率,加快生长发育,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