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欧
脑水肿是脑出血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患者出现脑出血后,脑内血管破裂[1],脑出血也是脑血管疾病比较常见的重症疾病,此病多发人群为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脑血管畸形、高血压以及动脉硬化症的患者容易发生脑出血症状。而并发症脑水肿可导致颅内压增高[2],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可造成脑组织严重损伤,甚至引发脑死亡。脑出血是指由各种外伤性或非外伤原因作用下引起的患者颅内血管破裂出血的症状,脑出血大约在发生后的48 h内会达到高峰,可导致颅内压升高,引起患者脑疝的形成,是提高死亡率以及影响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之一[3]。不管是脑出血还是脑水肿,都属于发生在脑部的危险情况,处理治疗不及时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脑出血后合并脑水肿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联合甘露醇注射液治疗效果不理想[4]。甘露醇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能有效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对于脑水肿有相对的治疗效果,但长期使用有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吡拉西坦能促进患者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率,缓解大脑皮质缺氧的症状,有利于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效果。所以,本文针对我院就诊的96例脑出血合并脑水肿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甘露醇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某院接受治疗的96例脑出血并脑水肿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96例患者的病症均符合脑出血合并脑水肿的临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书。对照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60.5±3.4)岁;平均出血量(21.6±2.7)mL;从发病到就诊的平均时间(8.3±1.6)h。实验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61±4.5)岁;平均出血量(21.5±2.7)mL;从发病到就诊的平均时间(8.1±1.7)h。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症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基础治疗方案,控制血压,并且调整患者的电解质平衡。对照组给予质量浓度为0.25 g/mL的甘露醇注射液(上海长征富民金山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31021161)125 mL静脉滴注,6~8 h/次,2次/d,连续滴注8 d。实验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采用质量浓度为0.2 g/mL的吡拉西坦注射液(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1022564)100 mL静脉滴注,2次/d,20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经过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水肿体积变化情况以及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依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分。治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脑部水肿完全消失;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脑部水肿体积明显缩小≥50%;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脑水肿体积无明显改变或者脑水肿体积增大[4]。治疗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水肿体积比较 实验组脑水肿体积缩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7 d、20 d时,实验组患者脑水肿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水肿体积比较(±s) 单位:cm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水肿体积比较(±s) 单位:cm3
组别例数治疗7 d治疗20 d对照组4819.12±3.1913.23±4.07实验组4813.23±4.117.56±2.17 t值7.843 48.516 9 P值<0.05<0.05治疗前22.54±4.17 22.41±3.17 0.171 9>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1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脑出血是临床比较常见的重症疾病之一,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其严重的并发症是脑水肿,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了严重的威胁[5]。治疗的关键问题是快速的解决脑水肿的问题,继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甘露醇注射液为临床上常用的利尿剂,有很好的高渗透作用,对降低颅内压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6]。大剂量的使用甘露醇注射液会导致患者机体的电解质紊乱,使肾小管的渗透压迅速升高,继而导致患者肝功能的损伤,并且脑出血合并脑水肿的患者若长期使用甘露醇注射液,会形成脑组织内高渗透压,加重脑水肿,严重者可能引发脑死亡[7]。吡拉西坦注射液属于γ- 氨基丁酸的衍生物与谷氨酸有很好的亲和力[8]。此药物能够激活大脑细胞,能够提高大脑内三磷酸腺苷/二磷酸腺苷的比值,使蛋白质快速的合成,保护患者的脑组织,降低缺氧情况对脑组织的损伤程度,促进脑部组织的新陈代谢,增加神经细胞的兴奋传导,加速受损脑组织的恢复情况。
脑出血病发病较急,病情发展迅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所以选择好的时机手术尤为重要,临床病理研究,脑出血引起血肿形成时间为20~30 min,3 h内血肿周围水肿尚未形成,发现脑水肿一般在6~7 h后,导致临近的脑细胞坏死,造成严重的伤害。中度水肿发生在12 h后,重度水肿发生在24 h后[9-10]。因此,经学术研究,及时发现并早期的手术,能迅速有效的清除脑组织受压及继发水肿,减轻脑缺氧现象,保护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注射液治疗脑出血合并脑水肿,可以在减轻脑水肿的同时发挥吡拉西坦保护脑部神经组织和兴奋脑细胞的作用,继而减少脑出血合并脑水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甘露醇是临床上一种高渗脱水药物,广泛应用于脑水肿的治疗中,能够促使机体的脱水情况,缓解水肿症状,从而降低颅内压。
实际上,凡是能够使脑内水分增加的情况都会导致脑水肿。当患者出现脑出血的时候,脑内血管破裂,血液和血细胞自然渗出到脑组织中,自然会导致脑内水分增多从而引起脑水肿。脑出血并发脑水肿是较为危险的一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不仅颅内压增高压迫脑组织,而且脑内血管由于破裂出血也没有办法再像正常情况下那样给脑组织供给营养。这种情况若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没有控制脑水肿以及颅内出血情况,会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所以,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经过本院研究的结果发现,经过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对比,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且实验组患者水肿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29.17%),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结果表明,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注射液治疗脑出血合并脑水肿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显著缩小患者的脑部水肿体积,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脑出血合并脑水肿患者治疗中联用吡拉西坦和甘露醇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