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庚 吴萍 陈雨萍 刘林峰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增长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糖尿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成为继心血管系统疾病后的第三大严重危害健康的慢性病[1],据调查,仅有1/5左右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达标,而血糖控制不佳时常出现糖尿病相关并发症(肾衰竭、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
1.1 研究对象 按地理位置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的4个社区分成两组,在两组健康档案中选取老年糖尿病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纳入标准:①符合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②年龄≤80周岁。③确诊糖尿病≥1年。④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排除标准:①目前正参加或1年内参加类似研究。②有严重的并发症和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对照组中女27例,男19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71.07±5.51)岁;试验组中女24例,男22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70.72±5.55)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施社区目前的护理模式,即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半年内为T2DM患者免费提供2次空腹血糖检测,提供随访和测量血压等,询问患者的服药情况,并在社区公共宣传栏张贴知识宣传单。
试验组:采用“产学研合作”模式,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学校以“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照护”为合作点,由社区方提供实践场地、患者需求信息、社区管理人员,学校方提供科研实施人员、知识信息、文化等,遵守合作原则,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学生通过学校理论学习和查阅相关文献,结合社区需求,形成以下护理方案。
1.2.1 饮食控制 学生通过食物模型和图片、视频等方式,让患者了解食物的含糖量和成分等;学生参与制定饮食计划,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和喜好,进行个体化饮食指导。
1.2.2 运动疗法 学生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活动能力,选择适合患者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如八段锦、手指操等有氧活动教学,在社区工作人员协助下保证老人的安全。
1.2.3 药物指导 学生在内分泌专家的指导下,监测用药情况,并询问老人对其掌握程度,如有错误,及时纠正。
1.2.4 血糖监测 学生定期为患者测量血糖(2次/周)、评估患者症状。
1.2.5 健康教育 向患者开展健康讲座(1次/2周)和知识手册解读。
1.3 评价指标
1.3.1 一般资料问卷 由研究团队自行设计,咨询相关专家后形成,主要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婚姻等)。
1.3.2 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 空腹血糖指除饮水外至少8~10 h未进食,次日早餐前采血测定的血糖值;餐后2 h血糖指餐后2 h的血糖值,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和平时一样进食、打针或吃药。
1.3.3 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iabetes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DSQL) 由方积乾编制[2],分为生理功能、心理/精神、社会关系、治疗四个维度,共计27个条目。选项从“无”到“严重”共5个等级,采用线性评分法从1~5分计分,总得分范围为27~135分,得分越高,代表所在维度的功能损害越严重,生存质量越低。该量表结构效度较好,被国内该领域内研究广泛运用[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干预前,对照组和试验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个月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干预后,对照组与试验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的血糖控制均优于对照组(表1)。
2.2 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DSQL得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在DSQL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表2)。
表1 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比较(±s) 单位:mmol/L
表1 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比较(±s) 单位:mmol/L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例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466.75±0.526.72±0.519.50±1.179.47±1.16试验组466.78±0.516.42±0.45*9.26±1.108.92±0.81*t值-0.2992.9670.9972.622 P值0.7660.0040.3210.010
表2 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比较(±s) 单位:分
组别例数DSQL总分生理维度心理/精神维度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4674.28±8.9874.09±8.2433.80±4.7633.59±4.3822.28±3.5622.20±3.20试验组4674.13±10.9465.38±6.6732.67±4.5529.93±3.7422.28±3.5420.02±2.36 t值-0.073-4.118-1.165-3.8090.000-3.606 P值>0.05<0.05>0.05<0.05>0.05<0.05组别例数社会关系维度治疗维度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4610.61±2.3210.57±2.057.59±2.287.74±2.17试验组4611.07±2.519.16±1.818.11±2.156.27±1.53 t值0.906-3.8781.130-5.516 P值>0.05<0.05>0.05<0.05
3.1 “产学研合作”模式能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 血糖水平是反映糖尿病患者病情的主要指标之一,若长期血糖控制不稳定,容易导致一系列如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心血管并发症、肾病等并发症[3-5],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
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试验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应用能有效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对血糖的控制,且效果优于常规社区护理。认知方面:在“产学研合作”模式中,学生通过形象的视频、图片、模型等进行饮食指导,并定期随访用药情况,开展讲座等进行健康教育,这些综合管理措施从认知上促进了患者对血糖的重视,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其他研究也证实了[6-7]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对控制血糖有积极的作用。行为方面:试验组老年患者进行八段锦、手指操等活动,研究已证明八段锦能调理身心、疏经通络,调节全身脏腑经络,降低患者各点的血糖值,是安全、经济的控制血糖的运动方法[8];对照组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干预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虽略低于干预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说明社区常规护理模式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于血糖的控制仍可能存在一定的作用,但作用尚不及“产学研合作”模式。
3.2 “产学研合作”模式能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糖尿病发病过程必然经历生命质量水平下降的过程[9],生命质量作为评价疾病及治疗对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状态的影响,在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是评价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10]。
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试验组的DSQL水平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产学研合作”模式能有效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且效果优于常规社区护理。原因可能为:①在“产学研合作”模式中,通过学生与老年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关注患者的体质量、腰围和血糖等,提高其生理维度的生存质量。②通过定期的随访和交谈,缓解了老年患者的孤独、焦虑等不良情绪,并与之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提高了其心理/精神维度、社会关系维度的生存质量。③学生作为患者和社区沟通的桥梁,及时向社区反馈随访情况和帮助转诊,从治疗关系方面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故“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应用能从生理维度、心理/精神维度、社会关系维度、治疗维度方面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同类研究[11]结果一致;对照组实施常规的社区护理,社区工作人员的数量和精力有限,较少关注到患者的生存质量,故干预后对照组的DSQL水平及各维度得分与干预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今后社区工作中,可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引进大量学校学生作为人力资源,参与社区老年糖尿病的护理,弥补社区工作人员的不足,并从各方面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产学研合作”模式通过社区与高校的合作,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和个体化指导,不仅提升了社区服务质量和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达到了社区和高校的共同发展,更有利于提升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改善晚年生存质量,是社区糖尿病护理中值得推广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