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楠
摘要: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一场全新的艺术革命在西方的绘画领域掀起了巨大的回响。塞尚作为后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在古典与现代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推开了现代主义艺术的大门,是后人公认的“现代主义之父”。本文分别从塞尚作品中的透视法、造型结构以及色彩试验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塞尚;透视;结构;色彩
现实主义画家往往运用写实性的技法来塑造出类似摄影相片一般的效果,透视、明暗、线条都服务于画面;印象派画家则注重某一时刻短暂的视觉感受,忽视物体固有的质感和具体的外形,因此画面中常常减弱轮廓线来达到模糊朦胧的效果。室外瞬息万变的色彩和光影是印象派通过绘画认识世界不变的主题,他们总是在追寻此时此刻光的停留。塞尚长期的研究让他意识到印象派的不足之处,印象派画家在这场色彩的革命中一味侧重色彩、线条带来的刺激印象,传统绘画里的结构和秩序感丢失了。这些都让塞尚觉得十分焦虑,他希望得到某种更加持久和稳定的东西,仿佛博物馆里那些永恒的艺术,于是他隐居家乡进行了日复一日地思考和绘画试验。同一组静物,同一处风景的重复描摹,变得不再是转瞬即逝的印象,是长期的经验和思考过后的产物。
一、新的透视法则
塞尚认为在现实生活中观察描绘对象时视点不应该是单一的,这种静止不动的固定视点是很短暂的,而非持续性的。假使我们稍微移动视点得到的结果就是物体的形体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为了展现这种真实性,传统绘画中的焦点透视在塞尚的作品里被同一画面多个透视点所代替,不同视点看到的状态都可以在同时存在画面。这一独有的透视法是艺术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传统透视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开创了现代艺术的先河。
对于塞尚来说,必须用独特的眼光去观看,即以自然为基础的符合逻辑的、不荒谬的视觉。当观察一个苹果时两只眼睛看到的是不一样的苹果,把左眼和右眼看到的图像拼叠在一起时就能得到一个完整的立体的明暗效果。他的静物画中都充斥着不规则的透视,一张粗糙的桌子,桌面上是衬布,散落着水果,各种罐子,盘子,酒瓶和篮子一起构成画面,仔细观察这些桌面与桌面上的静物会发现,它们倾斜在一起又能保持屹立不倒的状态。为了充分看到水果以及其他静物,水平桌面采用的是略微向前倾倒的俯视视角,这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再继续看桌面上的物体除了采用俯视还会有平视的视角,比如正面的罐子瓶口像是要翻转到前面;盘子立在桌面,盘中的水果都可以被看到但盘子却不会滚下来。这些歪歪扭扭的形体拼凑成在一起得到的是出奇和谐的布局,这是属于塞尚自己的“观看”方式,给人留下稳定的印象。
这种多维度的观察视角在后来的立体主义、未来主义、构成主义等等都有着革命性的延续与发展。毕加索尤为迷恋塞尚,甚至收藏了塞尚二十余幅作品,在他进入立体主义之前就认为应该先分析想象,然后再去进行描绘,不单单只是画自己眼睛里看到的。毕加索试图将塞尚的几何形体结构推向极致,《亚维农少女》象征着立体派的开端,直到《弹曼陀铃的少女》被认为是他风格成熟的代表作,一个少女头朝右,手持曼陀铃琴,没有过多的颜色,统一的黄棕色调。在作品中任意移动视点,将模特的各个面结合在一起,相较于塞尚的几何形体变得更加夸张简洁,只有矩形,立方体和其他一些几何形,有的地方几乎被几何形体所覆盖。
二、几何形体结构
塞尚创作了大量关于静物的作品,他认为这一题材可以体现出他的艺术思想——“一切物体的形态,无论构造多么复杂,都可以概括为球体,圆锥形和圆柱形”,强调几何形体的结实感,沉稳厚重的体积感,忽视造型的准确性,有时为了整体放弃物体的真实性。所有自然在他笔下都被简化为几何形体,人物画也被当作是静物画加以表现,大多面无表情,没有情感没有个性,有的只有堆砌在一起的色块,或者是用刀子刮出来的笔触,机械的、概念化的几何形仅此而已。人物的脑袋被画成一个椭圆的球体,脖子是圆柱体,四肢、胸部和下半身通常是圆柱体或者圆锥体。
塞尚最为著名的关于玩纸牌题材的画是描绘了两个人的那幅,一张桌子两侧分别坐着一个人,桌子中间摆放着一个圆柱形的酒瓶,高光强调着坚实厚重的体积,而这个酒瓶恰好将画面切割成两半。仔细刻画了两个人玩牌时像是思考的表情和弯曲着的肩膀,“W”的形状增强构图的稳定性,在安排画面中人和环境、道具时特意加强了轮廓线,三角形和直角的变化都充分体现了塞尚以简单几何形来塑造形象,以及组建画面结构的艺术表现手法。
三、以色彩造型
与以往那些主观且理智地观察自然色彩的画家不同,塞尚选择客观地观察自然表现自然。
塞尚用颜色去表现透视与空间,色彩跟线条作为独立的个体作用于画面,这为后来的抽象表现主义提供了契机。塞尚强调色彩的反射,放弃再现物体原本稳定的固有色,以色彩的冷暖转折造型,让物体变得厚重,色彩和体积紧密联系。他常常用黑色的线来勾勒物体轮廓,极力地塑造出坚固的形象。
《埃斯泰克的海湾》中,塞尚对于空间的表达不似传统绘画中那样无限深远的退缩。画面最前端是聚集在一起的建筑,被简化处理成一个个立方体,房屋的侧面被提成很亮的颜色,建筑物和树木由橘色、赭石、黄色还有绿色构成,但是即使是远处愈来愈小的景物依旧像前端一般清晰可见,被放置在同一平面内。在画面中占据了很大篇幅的是中段蓝色的海湾,从细微的笔触中可以辨别出其中包含了各种蓝色,和前端对比颜色仍显浓郁。远处是一抹起伏状的小山,天空是淡蓝色,和画面中其他景色对比会柔和许多,透露出少许的玫红色笔触,仿佛落日余晖。着重注意这幅作品中两个色块相交处的线条非常明显,它的存在起着限定形体的作用。
塞尚最喜欢描绘的风景之一就是圣·维克多山,终其一生有关于圣·维克多山的画作达六十多幅,晚年创作的《圣·维克多山》完全是由色块、线条、几何形体以及冷暖色块组合而成。天空是混沌不清的,圣·维克多山的轮廓隐约可以辨别,花、草、树木、村庄似是要连结成一片,轮廓线变得更加松动零碎。笔触也更具抽象性,整个画面被色块填满,没有非常明确的形体,剩下的只有绚烂的色彩似漂浮于物体上一般,保持线条和色彩的独立性。塞尚在自己的画中将客观的真实转化为主观的存在,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信条,通过色块,明暗和一切简至几何的秩序感來达到心目中恒定的形体与结构,将色彩和线条归于其本质, 重构自然。
四、结语
综上所述,塞尚一生都在致力于对物质内在结构、稳定性和实在性的表现,多方位组合视点、几何形体的构造、色彩表现等方面的探索对现代主义美术具有多重启示性,是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之间的一个分水岭,无疑是艺术史上的一座高峰。
参考文献:
[1]许江,焦小健.具象表现绘画文选[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2]杨参军.敬畏之心——从塞尚到具象表现绘画[J].新美术,2007,3(28):36-45.
[3]焦小健.塞尚晚年绘画研究[J].新美术,2007,3(28):46-57.
[4][美]H·H·阿纳森,邹德侬.西方现代艺术史[M].巴竹师译.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5]何政广.塞尚—现代主义之父[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