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2019-10-14 23:09严天武
锦绣·下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班会课思想道德传统

严天武

前言

2019年3月18日,习主席在京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号召广大教师把立德树人做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主席的讲话为我们指明了的方向,昕后备受鼓舞。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而思想道德教育自然摆在了首位。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多次提到“文化自信”,强调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尊崇。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时期,这时候对其进行及时的传统文化教育,使其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对他们今后人生发展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第一、在教学过程中自觉渗入传统文化教育

理论:我国课程标准已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纳入培养目标,初中阶段也开设思想品德课程,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渗入讲解呢?首先,思品课的开设更多的是让学生了解自己与他人尤其国家的关系,学会知法学法懂法守法。其次,光靠思品课的教育,尤其传统文化的教育,显然不足。再次,其他非思品课结合本课程内容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思品课无法取代的,李希贵在《重新定义学校》中说:“德育就在学科里,当把教育和教学分开时,所谓德育也就一定会是低效的”。

案例:初一开始,我就复印有翻译的《弟子规》给两个班学生,每人一份,并利用语文课前3-5分钟讲解。每节课讲解两行左右,有时学生读后我讲,有时我读后学生回答体会。两年下来,己把传统文化的《弟子规》《三字经》《朱子家训》《孝经》《大学》等讲完了,九年级要赶课就没讲。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仁义礼智信,学会做事一一忠孝廉耻勇,学会相处——温良恭俭让,学会学习一一修齐治平。

有个学生,她老跟我请假,说自己生病,得了绝症,脑子里有什么东西,疑神疑鬼。我劝她要相信科学,去医院检查,她不愿去。我说:“你这就是我讲的不孝了,为什么?你以为光让父母过好就叫孝吗?《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爱护身体也是孝,身体不光是你的,也是父母的,你拖着病不去看,身体垮了,让父母担心,不是不孝是什么?”在我再三劝说下,她同意去医院检查,结果是神经衰弱,多休息就好,她心理的疑虑才打消,才恢复了正常。

总结:孩子步入初中,他们的价值观在不断形成,可塑性很强,需要我们正确指导。亚米契斯在《爱的教育》中说:“素质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的培养应从青少年开始。”价值观的形成对他们的人生至关重要,而传统文化的学习,正好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辨是非。通过学习,他们都知道《大学》的“修齐治平”,《三字经》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朱子家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但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方面的努力,我想我们任重而道远。

第二、开好班会课使其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阵地

理论:班级管理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是贯彻教育方针、完成教育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还能为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发提供条件。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又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他扮演着多重角色,担负着多种责任,可以说班主任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在班主任管理中,开班会可以说是件常规工作,如果能把班会课开好,使其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阵地,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必然会上一个新的台阶。这就给我们班主任提出了更高要求,我认为應该做好充分准备,选择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确定富有教育意义和针对性的主题,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其中。

案例:每周五的班会课我从不讲课,专门开班会,课件事先制作好。除了讲正常的学习、活动、卫生、安全等,我还采取各种形式活跃课堂,比如找茬,唱歌,讲笑话,击鼓传花,播放视频等。播放视频是每周必做之事,内容涵盖做人、读书、手机、早恋、孝顺、养生、习惯、梦想等。

有的学生不爱学英语,对英语有抵触心理,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我也很头疼。我软硬皆施,硬的是不学就叫家长,软的是在班会课上播放《我是演说家:中国汉字王磊》给他们看,还讲了汉字的“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欣赏书法,让他们以汉语为傲。我又播放了《2017中国成就》和《军旅人生:太空筑梦1杨利伟》,让他们感受祖国的飞速发展,进一步增强科技自信,从而全面树立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在形成文化自信的同时,我也讲了学英语的重要性,他们才稍微不抵触英语,成绩也上升了一点点。

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我把班会课打造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

《今早,一中、二中、三中的学校都在看这个男老师的视频!》《中央电视台向全国人民宣讲<弟子规>》《渴望所有中国人都能看到这个视频!》《水知道答案》《我的疯娘》《了凡四训》……,这些都是关于传统文化尤其感恩孝顺的视频电影,我都在班会课上播放过。有的学生在周记中说,自己学了传统文化还是有用的,至少不再顶撞父母了。有的还说自己每次看那些感恩孝顺的视频都看哭了,认为现在情侣的那些你爱我我爱你的话都不可信,最值得爱的是自己的父母。

总结:初中阶段是人生观以及道德伦理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又是容易发生两极分化的时期,俗称“心理性断乳期”,尤其初二,叛逆心理很强。根据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理论,中学生所面对的主要危机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冲突,“我是谁”成为一个重要话题。此时伦理道德教育得好,叛逆期可很快度过,教育不好,叛逆期可能延续到成年。而以“孝”为主的传统文化教育,恰好可以把“叛逆”转化为“孝顺”,顺利度过断乳期,为高中阶段树立独立人格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教师要以身作则起好引领示范作用

理论:卢梭在《爱弥儿》中说:“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论语·子路篇》亦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地位。学生有向师性,教师就是他最好的榜样。所以,我们在德育工作中,要坚持“知情意行”相统一,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自己要求学生的首先自己要做到,才能更好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

案例:比如平时我教导他们做人要诚信,而自己也说到做到,考好了答应奖励就一定奖励,违反版规了说过要惩罚就一定惩罚,让学生自觉树立诚信意识。比如我在班规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因素“吃亏是福”“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开卷有益”“食不言,寝不语”等,学生津津乐道,同学间矛盾少了很多。我也把自己的课外书尤其是四书五经、四大名著等捐出来,放在教室后面的图书角,带领大家一起阅读,目的是创造热爱读书、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氛围。

再比如我平时教育他们要勤俭节约,爱惜粮食,看到有的同学馒头吃一半就丢了,我就对全班说:“如果吃不完,就少拿点,或者两人拿一个也行。下次还有谁浪费,要么你吃了,要么我吃了。”有次我看到垃圾桶里有馒头,问不出是谁丢的,我就捡起来擦干净,当着大家的面吃了,后来班上就再也没有浪费现象了。又比如传统文化中讲到“敬字惜紙”,我就要求他们有字的书不要垫着坐,草稿纸要写完两面再丢。我自己也这么做,每次去复印室打印材料,看到垃圾桶里有只印一面就丢的废纸,就捡起来拿去给学生当草稿。

总结: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一味叮咛而不要求实践,在教学工作上不行,在教育工作上更不行。”思想道德教育是项长期的工作,要想达到良好效果,光靠教学生这个可做那个不能做,力量是有限的。如果我们教育者能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像古代“商鞅立木”和“曾子烹彘”两个故事的主人公一样,必定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正如参加座谈会的复旦讲师陈果所言:“总书记提到,思政课老师自己要有一个比较高的人格,还引用了我们传统文化当中提到的,‘蒙以养正圣功也,也就是说要在教育当中使人能够诚意正心,我觉得立德树人,可能是要从自己先立德,然后方能以德服人。”

后记

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亚米契斯也在《爱的教育》中说:“一个有信仰的民族,才能有明确的前进方向,才会步履坚定从容,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任重道远,而抓好这项工作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就要求我们要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耐心教导,细心呵护,真心付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1989年世界诺贝尔奖金得主,齐集巴黎聚会时,曾得出惊人的结论:“人类如果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所以我们有信心有责任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授给学生,牢固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为祖国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挥洒汗水,奉献青春!

猜你喜欢
班会课思想道德传统
甘肃陇西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及对策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基于践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的出彩班会课体系构建
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班会课也可以五彩缤纷
少年力斗传统
中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养成之我见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