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俊
【摘 要】 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不断普及,这也使得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压力越来越大。在我们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之中,大多数教师以一刀切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我们必须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我们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要更多地结合学生的情况,以他们的学习需要为主,因材施教,让学生能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情与智的共同提升。
【关键词】 小学数学;因材施教;数学教学;课后练习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我们的教学应该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来进行,面向全体学生,实现每个学生的个人价值,让学生们可以在数学中有自己獨特的发展。此时,因材施教便很好地顺应了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能够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进行更加多样性的学习。那么我们要如何通过因材施教这一教学方法来更好地建设小学数学情智课堂呢?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了以下分析。
一、深入了解学生需求
想要做到因材施教,那么我们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特长优势进行深入了解,教师可以通过调查测试的方式来进一步了解学生们的数学知识水平,对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以此来更好地进行课堂设计,将各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融入自己的课堂设计过程中。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到一些问题,例如,很多教师在进行分层教育时会直接告知学生分层的结果,这样很容易导致水平高的学生自负自傲,而水平相对低一些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即使教师会事先说这个分层只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但是学生的心里仍然会不受控制地产生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避免这个问题产生,教师对于学生的分层应该是不公开的,只要做到自己心里有数就好了。在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层次较低的学生更多的问题回答机会,更多地关心他们、鼓励他们,让学生们在教师的帮助下拥有更多的学习自信。在分层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一个摸底小测验,通过测验来了解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数学基础。通过测验我们也可以知道,学生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学习能力较强,思维活泼,并且对数学的学习抱有极大兴趣的学生;二是学习能力较为一般,对于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基础,在课堂之中学习较为认真的学生;最后一种则是既没有学习积极性,上课也相对不认真的学生。这三类学生的不同情况导致我们必须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他们的群体思维能力、逻辑抽象能力为判断标准,对学生进行更加精准的教学。在我们了解了学生的特点之后,就可以鼓励那些后进生与中等生回答问题,更多地观察他们的平时表现,当他们有进步时,及时表扬他们,鼓励他们更加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而对于中等生,我们需要更多地鼓励他们打好基础,让他们逐步接触探究性题目。对于尖子生,我们的目标则是引入更多的思维性与综合性较高的题目,让他们的探究思维得到更大启发。
二、设计差异性的课堂活动
设计差异性的课堂活动是因材施教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我们更多地给予重视。我们的传统数学课堂总是对所有学生采用一个标准来进行衡量,但是这个标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达到的,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更加精细地进行课堂设计。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然后再以他们的具体情况为准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学生的水平,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另外,大多数数学老师在课堂中都喜欢提问,因此在我们提问时也要进行分层。对于水平较高的同学,可以提出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而将那些难度相对较小,较为基础的题目留给中等生与后进生。例如,在我们进行“积的近似值”的相关内容学习时,就可以对后进生一个简单的目标,让他们初步了解四舍五入法的具体计算方法。而对于中等生,我们则要他们能够了解积的近似值,并掌握对四舍五入法截取值的正确估算方式。对于尖子生,我们则要让他们能够结合实际来从更加多样的角度进行问题的分析。
三、设计差异性的练习
在进行小学数学知识学习时,光是让学生听课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通过练习来强化他们的知识,让他们能够更熟练地进行掌握。如果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笼统地布置一堆作业,那么学生的压力就会过大,这对于他们的数学知识学习是没有积极作用的,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因材施教课堂中,教师对于练习要进行分层,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来布置不同的作业。教师要进行差异性的数学练习题布置,既能够让学生在做题时进行基础知识练习,还要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在每一课的课后练习中,我们可以进行三种题型的设计,分别是基础题、巩固题和综合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完成题目。如果学生能够对这三个部分都完全掌握,教师就可以鼓励他们做一些难度更高的练习。以笔者的教学经验为例,在本班中曾经有一名数学学困生,笔者时常让他回答问题,鼓励他进行数学知识的主动学习,长此以往,他由一开始的被动学习、需要教师引导才能回答问题,到后来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正是他体会到了思考所带来的成就感,所以才会做出如此大的改变,因此在我们的数学教学实践中要坚持因材施教这一原则,让学生获得进行质的飞跃。
总而言之,因材施教作为我国的一项伟大教育理念,其产生时间较为久远,而如此久远的教学观念却能够一直沿用至今,我们也可以看出其中的价值。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我们也一定要坚持这一教学理念,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共性与个性,让他们能够有更加多样化的发展。除此之外,教师对于因材施教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不应该仅仅体现在课堂之中,更要体现在课后练习题以及学生评价等不同过程中,通过这种方式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参考文献】
[1]陈正权.因材施教,灵活选择小学数学教学方法[J].考试周刊,2012(75).
[2]潘秀玲.尊重个性差异,实行因材施教[J].考试周刊,20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