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茹
摘 要:学习的本质是多层次的对话实践活动。体育学习评价应从学习的本质出发进行评价,然而由于学生的话语权的缺失,造成体育教学评价结果缺少客观性,发展性,全面性。体育教学评价功能单一化。体育教学学生话语权回归应注重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教师与学生共同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关键词:体育学习评价;学生话语权;自我评价;同伴评价
1.问题的提出
学生话语权指的是主要指在课堂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有与教师积极主动对话的权利,它不仅包括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生生交往活动积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和情感的权利,也包括学生以书面成果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的权利。然而,学生话语权在体育学习评价的领域中处于实然的“失语”状态。学生作为被评价的对象,课堂话语权备受冷落,处于话语被动地位。体育学习评价则是由教师以学期和学年的综合表现及术科考试结果作为最终评价,学生基本没有做出评价的权利,评价中缺少学生对自己的客观评价,缺少同侪之间的相互评价,造成体育学习评价缺少发展性,全面性,造成体育学习评价的价值单一化。
2.学习是三位一体的对话性实践
以往的学习概念是一种心理学主义的学习概念,它奠基于联想心理学,这种心理学排除身体活动和目的性,仅仅以观念为对象。在这种学习概念中, 学习被贬斥为大脑细胞突触的联结,是一种单纯的心理活动。针对这一理解,佐藤学提出了“学习的三位一体论”,即学习是三种对话实践的综合。
第一种对话性实践是与客观世界对话。学生直面教育内容的概念、原理和结构。对客观的具体事物进行观察、实验和操作,运用概念和符号, 建构客体的意义世界,因而这种实践是认知客体并把它语言化地表述的文化性、认知性实践。
第二种对话性实践是与自己的对话。佐藤学认为,人通过语言这一元认知工具,建构客观世界的意义,同时也建构与客观世界对峙的自身,乃至以自己为对象开展元认知思维,将自身解体与重建,因而,这种实践是形成自我的伦理性、存在性实践;
第三种对话性实践是与他人的对话。在学习中,蕴含着与他人关系的联结。课堂中的学习通过师生关系和伙伴关系而实现,即便是个人独立学习的场合,也交织和弥散着他人看不见的关系,因此这种实践又是建构人际关系的社会性、政治性实践。
3.体育学习评价中话语权的缺失
3.1同客观世界对话的缺失。尽管体育教学评价中有体育理论知识评价,但对体育文化知识的学习已变成对现成书本知识的习得,甚至利用网络来完成理论知识考核, 丧失了具体客体与意义。由于去语脉化、抽象化,体育教科书中的“知识”沦为“信息”,这从根本上剥夺了学习者同客观世界对话的关系。
3.2同自我对话的缺失。体育课程有课时安排,课堂空间具有人为性、均质性和开放性,学习者自身生活的时间、 空间与关系被剥夺,加之体育学习的活动仅限于动作的习得,而且每个人的认知和表达的个别化未能得到尊重和鼓励,学生与自我展开對话是很难的,从而造成体育学习评价中缺少学习者对自我评价。
3.3同他人对话的缺失。对话性人际关系是以对等的、平等的人际关系为前提的。它要求有对他人的思考和见解的关注,同时也有对于自身思考的反省性思维。但是在目前的体育教学评价中,基本是教师评价为主,以权威和服从为特征的,使得同伴之间的评价变得不可能,丧失体育学习本该具有的开放性。
4.体育学习评价中话语权的回归
4.1体育课程的重建
佐藤学认为, 课程重建必须将以往“传递中心”课程改造成“对话中心”课程。即由“阶梯型课程”改变为“登山型课程”。 它注重学习者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这种课程中,体育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分配者,而是“导游”,发挥着引导学生的学习经验成为有意义经验的作用。
4.2体育学习方式的重建
体育学习方式应由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获得”、“积累”的活动,转换为“表达”、“共享”知识和技能的活动。注重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和积累式学习实际上是一种占有式学习,这种学习只能培养出存储知识的容器,要想克服这种学习方式的障碍,必须使学习成为“表达”、“共享”知识和技能的活动,在体育课上实现活动性、共享性、反思性的认知学习。
4.3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佐藤学教授提倡真实的学习,即学习要基于学科的本质。避免学习陷入一种“对话主义”,使学习偏向“讨论”而并没有形成“学习”。教师不仅要具有充足的专业知识,还要还要关注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在这个基础上,才能为学生设置在最近发展区内的任务,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引导。
学习共同体的学习小组是同学们自主划分,小组成员之间比非自愿划分小组更有凝聚力和归属感,能够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根据教学任务的难度,教师要合理把控小组的人数,使每个成员都有事做,避免“搭便车”的情况出现。
4.4体育学习评价的重建
在体育学习评价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更加关注小组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从结果进行判断,从不同角度进行多元的评价。对学生进行既有针对性又有建设性的评价与建议,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得成就与满足感,又能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不断完善与改进。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能和学生更好的进行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也能相互学习。在小组展示,同学提问,教师评价的过程中,也激起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同时教师在此过程中也能得到学习,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吴井娴.通过对话来学习:佐藤学的学习共同体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16(1).
[2]王宇,毕晓涵,胡英男.浅谈高校课堂改革之学习共同体的建构[J].才智,2018(33)
[3]孟庆玲,郭松.高校学生课堂话语权与评教话语权相关问题研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5,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