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祠恢弘建筑流露幽幽“道”意
——对安徽蒙城庄子祠的设计解读

2019-10-14 03:11巫文笑张青萍
园林 2019年8期
关键词:观鱼鱼之乐梦蝶

巫文笑 张青萍*

景观设计在于利用土地及地表地物、地貌等资源,以满足人及人群需求为目的,综合协调山石、水体、生物、大气以及城市、建筑构筑物、场地人文等环境因素,进行空间再造的人类活动之一[1],所塑造的景观类型千姿万态,其中庄子祠隶属于人文景观。人文景观可解读为人文和景观,人文可以指包括建筑、音乐、历史名人等值得被传播和继承的文化,而景观可比拟成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相磨合的存在,它包含了视觉效果,既是对美的呈现,同时也满足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物质精神等方面的需求,从而人文景观可理解为将文化特质叠加在自然景观中而构成的景观。

1 项目概况

庄子祠坐落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县城北漆园办事处(图1),总占地面积约3.47 hm2,其分为建筑与景观部分。建筑由蒙城县政府在宋代庄子祠旧址上新建,总建筑面积为1 086 m2。景观部分由时任安徽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系主任的张浪教授(现为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院长)团队创作设计完成[2],于2011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庄子祠内含有大三门、影壁、山门、逍遥堂、古衡门、濮池、五笑亭、观鱼台、鱼池桥、梦蝶楼、南华经阁、东西碑廊、道舍、客舍等主要节点[3],均与庄子思想、庄子典故相结合,将人文完美地融入场地与功能之中。

2 设计特色

2.1 命途多舛的建筑历史

景观是历史不断积累的产物,亦是不断生长的有机体[4],庄子祠便是一处有机体。据了解庄子祠在北宋元丰元年(1078)进行首次建设,由当时蒙城知县王竟为纪念庄子而萌生想法,筹集善款,并诚邀当代文豪苏轼为此提笔撰文,具体位置于涡河北岸漆园城,而后不幸被河水冲毁。于明代万历九年(1581),蒙城知县吴一鸾在原址的基础上进行复原,当时便有逍遥堂、梦蝶楼、鱼池桥、观鱼台、道舍等于今同名的建筑,布局严谨,规模宏大。

随后崇祯五年(1632),知县李时芳修缮了逍遥堂等已毁建筑,并扩大面积与此之上,加设对岸五笑亭,为重现庄子垂钓情景,并挖池注水添濮池架鱼池桥。后世乱屡遭破坏,暗淡消逝,所剩不多。现在所见的庄子祠是当地政府在宋代遗留下来的庄子祠旧址上新建而成,全祠由祠堂建筑群与万树园两大部分构成,其中建筑与景观节点颇多,相辅相成,主要建筑分为三处,前有大三门、影壁、古衡门等入口建筑,内有庄子祠前堂、观鱼台、五笑亭等园林建筑,后有逍遥堂、梦蝶楼、南华经阁、东道舍、西道舍等祠堂建筑,各司其职,缺一不可。

2.2 中轴对称的大气布局

祠堂建筑群与万树园两部分构成别具一格的庄子祠,建筑构成的中轴线从南至北贯穿全园,大三门、影壁、衡门等入口建筑与逍遥堂、梦蝶楼等高台楼阁皆在中轴线之上,左右对称,强调着庄子祠这一纪念性景观的庄重感,而自然式万树园则列于其东西两侧,以曲折多变的园路、自然驳岸的水池及临水而建水榭布置其中(图2)。

庄子祠建筑的“高”和“大”为其重要突出的形态特征,逍遥堂、梦蝶楼、南华经阁等主要建筑规模宏伟,主次分明,在眼观视角上高低错落,形成跃然之上的姿态,且建筑体块之间各自通透却又连贯,视线在内外空间交汇,尽显庄子的雄浑气魄。

东西两侧万树园郁郁葱葱,一池一亭、一草一木皆充满自然野趣,让人置身其中,深深感受到庄子汪洋恣意、意出尘外的思想理念。

2.3 厚重深远的道教底蕴

庄子生活于战国末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著有《庄子》,其在我国哲学、思想以及文学的地位极高。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庄子的思想并不被人推崇,直到宋朝,他淡然于世的人生观、超脱玄妙的世界观才得到世人的认可,并留下了例如“庄子梦蝶”“邯郸学步”“井底之蛙”等许多广为人知的典故,发人深省。虽说庄子故居到底为何处争议颇多,但不可磨灭的是蒙城这座城市对庄子的敬仰。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思想家,现存庄子祠内建筑和景点的建造都与庄子以及他所代表的道教文化息息相关,譬如逍遥堂不论从室内庄子像亦是室外自然风光,皆透露出庄子无拘无束、超脱万物、与自然合二为一的超然境界。

2.4 协调并进的人文景观

对于人文景观而言,文化的留存是不可怠慢的。庄子祠内的建筑、景观、雕塑等新旧并存,其中苏轼《庄子祠记》残碑算是历史遗迹,是祠堂内现存最古远的文物。据历史学者研究,此碑是当时蒙城知县王竟为记录修建庄子祠这一纪念性举措而盛邀文豪苏轼撰写了《庄子祠记》,刻于石碑之上,历经了战乱破坏、岁月磨损,仅留存下了部分石碑,但依旧可见当时庄子祠人声鼎沸的盛况。不同于石碑的遗址,影壁、古衡门等后建构筑物仍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庄子精神自由与天人合一的“逍遥游”暗喻在“法天贵真”四字箴言内。庄子祠这一纪念性景观最为通俗易懂的人文有机是庄子生平典故与其内建筑、景观相契合。最为普世人懂的两则为庄惠论鱼之乐和庄周梦蝶。祠堂内的园林主景旨意于重现庄子与惠子在梁桥之上畅谈之景,内含观鱼亭、濮池、五笑亭等节点,游人穿梭其中,实有历史重现之意。人文有机不局限于历史遗迹的结合,如何将新建景观融入人文关怀,打造文化底蕴对现代景观更有思考价值和研究意义。

1. 庄子祠地理位置图

2. 庄子祠平面分布图

2.5 与时俱进的功能落点

不论景观建成的初衷是文化宣扬,亦是保存遗址,其本质皆是景观,从而功能满足是必须考虑的。庄子祠修建地点虽不属蒙城县的中心区,其周边居民亦不多,但其是蒙城的一处重要文化旅游景点和城市名片,因此必然要建设人需的基本功能。庄子祠的结构布局以中轴为核心,左右布点辅助。最具集散功能的一处便落在中轴之上,即是濮池观鱼之处,游人可在木桥驻足赏鱼,可在观鱼台攀谈休憩,亦可在五笑亭内听闻趣事。如若碍于人流攒动,移步至中轴东西侧的万树园。万树园模拟自然野趣风光,植被占地偏多,偶有几处亭廊休憩之处,在此远眺颇有自然公园之景。在万树园内,可游走,可瞻望,可休闲,填补濮池之处所缺失的静谧之境。

2.6 层层叠进的玄关深处

无论是建筑室内亦或是园林室外,空间的可塑性极高,有如罗马竞技场般的开阔,也有留园入口般的曲折多变。于庄子祠这处建筑与园林和谐融合的祠堂,其入口为三个大门组合而成,中间为主门,两侧为侧门,周边的观花观叶植被攀爬之上,倒是削减了些祠堂的庄重,多了份园林的柔美。

从前广场可见主门后方是一座影壁,高约3 m,宽约6 m,下设计石座,上嵌黑色大理石,壁正面刻“灋(法)天贵真”四字,这是提倡推崇道家思想的唐玄宗李隆基的平日真迹。“法天贵真”,源于《庄子·渔父》篇,表达了庄子主张自然、秉持自我本真的思想境界,同时亦是庄子对美的最初启发,其信于尊重自然,顺从自然,听从天意,便可以回归本真,即使未曾进入,亦可想象庄子祠内返璞归真的自然意境。

影壁之后相隔数株银杏则是古衡门。衡门,喻指为贫者所居、隐者所居,谓之“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衡门上的题字为“淡然无极”,字体古朴不乏真意。随后便是书写着“庄子祠”三字的前堂,左侧上联刻有“至文原不朽”,右侧下联刻有“大用岂无功”,庄子的淡然闲趣渗透于祠堂的一砖一瓦、一树一叶之中。

如图3和图4所示,大三门将入流由开阔的前广场引入其中,绕过影壁,穿过古衡门,踏出前堂,这般层层推进的入口空间,变幻莫测,收发自如,游览入内将祠堂正景呈现于眼前,对比之下,水榭廊桥更显大气磅礴、自然柔美之意。

3. 大三门

4. 古衡门

5. 从观鱼台至五笑亭的剖面图

2.7 怡然自得的濮水观鱼之乐

在庄子祠对称的中轴线上,一处由濮池、鱼池桥、观鱼台、五笑亭等多类型的景观要素构成的园林主景显得尤为重要。此处沿用了多个庄子典故,譬如五笑来源于庄子梦蝶、濠上观鱼、鼓盆而歌、讥骂曹商、材与不材这五个典故;濮水之上观鱼台的修建则源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典故,濮池则典出《庄子·秋水》之庄子垂钓,表达庄子向往自在,想要突破自我的束缚,以追求无我、摆脱凡物的高尚境界。这处别致的景观的承载者——濮池,大体为东西宽南北窄之形,它所呈现的幽深细长在于东南角的水头与西北角的水尾,在有限的空间营造无限的遐想。观鱼台位于濮池正西侧,五笑亭位于正东侧,形成一高一低的对景。“因地制宜,随势而起”,意为指设计需要依据地形变化来相应作出调整[5](图5),有西侧的观鱼台缓缓降低地势至东侧的五笑亭,更为成全了观鱼的视角。游人在鱼池桥上来来往往,时而低头观鱼,时而高声谈笑,像极了庄子与惠子在谈论着(图6、7),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2.8 严谨庄严的祠堂建筑

若将庄子祠看做具有生命特征的有机体,那内部的建筑组成部分则是有机体的内部基因[6]。庄子祠后院以逍遥堂、梦蝶楼、南华经阁为主轴,东道舍、西道舍各位一侧(图8、9)。

逍遥堂,为祠堂内最恢弘的主体建筑,取名于《逍遥游》。《逍遥游》是《庄子》的开篇之作,其表述的是一个无拘无束的自由状态。堂前匾额上的“道”字源于庄子,塑造传递着闲适无求的生活态度,颇受追捧。进入“逍遥堂”内,有一尊汉白玉庄子坐像,居于正中,高约3 m,左捻胡须,右握竹简,蹙眉展望,兴许思考着观鱼之乐,或是梦蝶之奇幻,再或许是在张望来往的客人,欲请其来探讨几番。而逍遥堂的两侧乔木列植二排,包围着堂前的广场空间,使得此处幽静惹人驻足,众多游客均会选择在此休憩闲聊,当下与庄子同处一堂,静思人生。

梦蝶楼为一有二层的阁楼,位于逍遥堂之后,取名源于《庄周梦蝶》而来,典出《庄子·齐物论》,楼内有“庄周梦蝶”锻铜雕像一座且有记录梦蝶的原文《齐物论》。据悉楼内绘制了庄子降诞、老子点化、辞官布道三幅大型壁画,二楼收藏着庄子生平的物品资料,主要为研究庄子事迹的重要文献。楼内置有三块山石,刻写着不同样式的“和”字,迎合着庄子所推崇的三和境界,即天和、人和、心和。梦蝶楼外简单点植两株松柏,以衬托建筑的硬朗和宏大。

6. 庄子祠前堂

7. 五笑亭

8. 逍遥堂

9. 梦蝶楼

10. 逍遥池

庄子曾由唐玄宗赐号于“南华真人”,且其有一著作同名《南华真经》,故为祠堂内则设置了一处名为南华经阁的建筑,用于收藏庄子相关珍贵资料。而在于两侧的东道舍和西道舍用于展览庄子相关的展品,为宣传道家思想、庄子文化和其故里地方人文气息的文学作品。自然的园林景观给予人的是一种舒适的环境,那么这组建筑则是维持着祠堂该有的庄重气氛。

2.9 回归本真的万树园景

同于祠堂建筑的庄重,在其东侧和西侧则是满为野趣的万树园。东侧的万树园呈内向空间,外围由一圈植被包裹着,内布着一汪不大的池子,池边有一名为逍遥亭的休憩空间,紧靠着有着二层楼阁,时常有人经过,或是在此停留片刻,依靠着绿色的阴凉,眼望着枯败的荷花,其中甚有几只仿真野鹤,欲图展翅高飞,此情此景虽不如春景如花,但亦不是一桩美景,惹得游人皆愿停留细品。从野趣风光走出,沿着园林散步,进入的天地则如现代公园般的整洁舒适,却比现代公园更胜一筹。路侧时有石器小品,伴着泛黄的枝叶,引入驻足。万树园的西侧亦是如此,偌大的园林空间包容着水榭亭廊,和谐包容。庄子祠东西两侧之万树园的营造极尽还原自然之美感,恰恰对应了庄子对于自然和本真的追求。

3 结语

庄子祠旨意于纪念庄子其对世人的影响和贡献,将祠堂建筑与园林景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不同传统纪念性建筑的严肃刻板,亦不同于典型园林景观般的松弛无序。在此基础上,将人文有机(庄子的思想典故)和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既满足了对于庄子思想的纪念和宣传,同时满足了周边居民的功能需求,再则对于外来游客起到城市历史气氛的渲染,多方位的结合激活了这片历史悠久亦是重生多彩的土地,实现场地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观鱼鱼之乐梦蝶
时间,遗失了什么
Long-time evolution of charged grains in plasma under harmonic external force and after being withdrawn
羁粤感怀步胜公韵
荷塘美
惠子巧辩庄子
陈观鱼的关停生活(中篇小说)
笔架山下观鱼
杭州花港观鱼公园“三境型”植物群落研究
十月
禅意入墨 淡写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