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旺,田 鹏,赵 力,姚会欣,陈金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2医院,河北 保定 071000)
痛风性关节炎是40岁以上男性常见炎症性关节疾病,是尿酸单钠分解引起的关节疾病,伴有嘌呤代谢紊乱[1]。痛风的进展一般分为3个阶段: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无症状的间歇性痛风发作和无缓解的长期慢性痛风[2]。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是由于尿酸盐结晶沉着于关节及周围组织而引起的急性特征性炎性反应[3],具体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虽然痛风患者可能首先抱怨疼痛,但有效治疗应考虑其潜在炎症。目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痛风的主要治疗药物,用于镇痛和抑制炎症[4]。其中,吲哚美辛是治疗AGA的标准药物,但不良反应多,以胃肠道尤其显著[5]。二丁颗粒为药典成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功效[6],可用于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本研究中探讨了二丁颗粒对AGA大鼠抗炎消肿止痛的作用机制,现报道如下。
仪器:HBS-1096B型酶标仪(南京德铁实验设备有限公司);TP1020型组织脱水机、EG1160型包埋机、RM2255型全自动轮转切片机等病理配套设备,均购于德国Leica公司;ML203E型电子天平(上海梅特勒公司);GL-10000C型高速冷冻离心机(上海医学仪器厂);DSX100型光学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
试药:二丁颗粒(四川大千药业公司,批号为140101);尿酸钠(美国Sigma公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试剂盒(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动物及分组:取健康3个月龄雄性SPF级SD大鼠60只,体质量220~260 g,由湖南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许可证号为SCXK(湘)2009-0004。实验动物相关处置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验动物管理条例》要求。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吲哚美辛组和二丁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各10只。
大鼠急性痛风性关炎模型制备:各组大鼠仰卧固定,剔除右后肢小腿关节毛,消毒,麻醉后用6号注射针以大鼠右深关节外侧后方为穿刺点,距小腿关节背后从45°方向插入至胫骨肌腱内侧,注入3.0%尿酸钠溶液200 μL,假手术组给予等量无菌生理盐水。
干预:适应性喂养1周后开始给药,吲哚美辛组灌胃给予3.0 mg/kg吲哚美辛,二丁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灌胃质量浓度为10,20,40 mg/kg的二丁颗粒,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持续给予7 d,在第5天给药后1 h进行造模。
关节肿胀程度:于造模前1 h和造模后48 h,用周长法测右后肢小腿关节同一部位周径,计算肿胀度=致炎后小腿关节周径-致炎前小腿关节周径。大鼠关节炎症指数观察:根据Coderre炎症指数分级评定标准在造模后48 h分别观察大鼠炎症指数。炎症指数评分标准为正常(0分);关节轻度肿胀、皮肤红斑、骨性标志可见(1分);关节明显红肿,但局限于关节部位,骨性标志消失(2分);关节以外肢体肿胀(3分)。
炎症指标:ELISA法检测关节软骨组织白细胞介素 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和环氧合酶-2(COX-2)含量,于末次给药1 h后处死大鼠,每组8只大鼠用1 mL生理盐水灌洗关节腔后收集关节液,取少量关节囊和滑膜组织制成匀浆,按ELISA试剂盒说明书测定各指标含量。组织形态学观察:处死大鼠,每组2只大鼠对膝关节进行固定、脱钙、脱水、包埋、切片、HE染片后封片,观察膝关节病理改变情况。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分析前行正态性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用SNK-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各组较假手术组大鼠关节出现不同程度肿胀(P<0.05),炎症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吲哚美辛组和二丁颗粒剂量组大鼠关节肿胀度及炎症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二丁颗粒剂量组较吲哚美辛组大鼠关节肿胀度及炎症评分有一定增加,随着二丁颗粒剂量的增加而均明显降低。详见表1。
表1 各组大鼠关节肿胀程度及炎症评分比较(± s,n=10)
表1 各组大鼠关节肿胀程度及炎症评分比较(± s,n=10)
注:与假手术组相比,#P <0.05;与模型组相比,*P <0.05;与吲哚美辛组相比,△P<0.05。下表同。
组别假手术组模型组吲哚美辛组二丁颗粒 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关节肿胀程度(mm)4.05 ± 5.3267.49 ± 8.05#11.40 ± 1.04#*45.45 ± 6.05#*△32.43 ± 2.02#*△17.52 ± 2.03#*炎症评分(分)05.22 ±0.81#3.25 ±0.34#*4.57 ±0.38#*△3.69 ±0.99#*△3.31 ±0.44#*
各组较假手术组大鼠关节软组织中IL-1β,TNF-α,COX-2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吲哚美辛组和二丁颗粒剂量组大鼠关节软组织中各指标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二丁颗粒低、中剂量组较吲哚美辛组大鼠关节软组织中各指标含量有一定增加,随着二丁颗粒剂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P<0.05)。详见表2。
表2 各组大鼠关节软组织中炎症指标比较(± s,ng/L,n=8)
表2 各组大鼠关节软组织中炎症指标比较(± s,ng/L,n=8)
组别假手术组模型组吲哚美辛组二丁颗粒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IL-1β 19.24 ±2.9456.05 ±4.57#22.59 ±3.68#*45.24 ±5.93#*△35.00 ±4.61#*△24.59 ±4.38#*TNF-α 27.64 ± 2.1772.21 ± 4.81#39.54 ± 2.50#*60.57 ± 4.38#*△48.69 ± 2.99#*△41.73 ± 5.94#*COX-210.54 ± 1.5789.18 ± 8.1152.39 ± 4.35#*67.23 ± 4.18#*△59.30 ± 4.90#*△54.31 ± 7.61#*
假手术组:关节软骨表面光滑,关节腔无渗出,滑膜细胞排列整齐;模型组:滑膜细胞增生,伴炎性细胞浸润,小血管增生和成纤维细胞增多;吲哚美辛组:关节软骨光滑,关节腔内见少量渗出物,滑膜细胞排列较整齐,见少许炎性细胞浸润;二丁颗粒组在炎症、变性、坏死方面均较模型组轻,随着二丁颗粒剂量的增加,症状有一定缓解。详见图1。
图1 各组大鼠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HE,×400)
痛风属中医“痹症”范畴,病因为气血运行不畅、邪滞经络和湿热内蕴,因此治疗痛风常以通络止痛和清热利湿为主[7]。二丁颗粒由板蓝根、半边莲、紫花地丁、蒲公英组方,其中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功效,半边莲、紫花地丁、蒲公英具有利湿、消肿、利尿散结功效[8]。本研究结果显示,二丁颗粒具有消肿、抗炎功能,其效果与吲哚美辛相当。
AGA以关节滑膜急性炎症为特征,很可能有多种病因和各种病理途径。炎症过程被认为是由巨噬细胞驱动的,巨噬细胞产生亚标准数量的促炎细胞因子,这是炎性反应的中心介质[9]。在正常的局部炎性反应中,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受到严格控制。但在AGA等情况下导致促炎细胞因子的浓度升高。研究表明,多种炎性因子参与了关节炎的发作,IL-1β是调节炎症的始动因素和炎性反应的重要介质,参与了急性和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展过程[10]。TNF-α是炎性后最早出现的细胞因子,主要由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其过度表达时介导炎性因子趋化作用而加剧瀑布样炎性反应,最终导致组织损伤。通过减少或拮抗TNF-α的产生可改善炎症对大鼠造成的损伤[11]。选择性COX-2抑制剂是为了应对较少不良反应的非甾体抗炎药需求而开发,主要抑制COX-2酶。COX-2酶催化前列腺素的合成,参与炎性反应。COX蛋白存在于 2种亚型(COX-1和COX-2),每种亚型在不同的细胞类型中都有不同的表达模式。COX-1已被建议用作为正常血小板、胃和肾功能提供前列腺素(PG)的生理水平,相反,COX-2被发现在动物炎症部位和炎症性疾病中高度诱导,因此,选择性COX-2抑制剂的镇痛和抗炎作用与非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相似,但对胃肠道的不良作用大大降低[12]。本研究结果显示,二丁颗粒可减低大鼠关节软组织中IL-1β,TNF-α,COX-2含量,提示在减轻炎性反应的同时,还能一定程度上减轻药品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二丁颗粒对AGA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抑制炎性因子IL-1β和TNF-α水平有关,同时还抑制CO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