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敏芝
摘 要:美术是以视觉形象为主要载体的艺术类型,它强调通过造型的鲜明特征来给人带来强烈以及不同的视觉感受。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美术的视觉特点这一角度出发,对回归美术视觉特点的初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初中美术;鉴赏;视觉
从美术艺术本身所具有的视觉性特点出发设计鉴赏课程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更能够使学生准确地感知到美术作品中所传递出的信息,增强学生个性体验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
一、直观法
1、倒置教学程序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美术课多是以观看和讲解为主,借助教师的口头叙述来引导学生感知教材文本中的内容。要知道,美术作品中的许多地方是很难用语言来形容和讲解清楚的,甚至过多的赘述反而会使学生心生倦怠,也就是说整个过程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观体验。因此,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应当回归视觉起点,来让美术课程更加具有人文性和主观性,教师让学生自己对作品进行审视、观察和品味,看看能否得出一些独到的见解,在此基础之上再引导和启发学生感受作品的内在。蒸锅过程可分为自主体验、分析形式、感知特点和探讨价值、做出判断等环节,其中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部分有引导学生分析和挖掘作品主题、内容、色彩以及线条;探讨作品绘画技法和材料的使用;找寻作品整体与部分以及部分和部分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说,美术鉴赏应该更多地是个性化的解读,而非追求某一个固定的标准。
2、具体操作
直观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采用一切能够尽最大程度还原情境、画面、音乐、色彩以及语言等元素的手段,来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从而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赏析《父亲》这幅作品,该作品采用的是照相写实风格,呈现的是一个历经沧桑、朴实无华的人物形象,但正是由于其写实的特点使得画作十分逼真,看起来令人震撼。教师设计教学时可以加入两个问题:“该作品属于什么风格?”“画中描绘出了一个怎样的形象?”通过两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明确本课的主题,进而从细节入手来感受画家的细腻,以及作品中蕴含的复杂情感。这幅作品之所以如此令人震撼,其中不乏画家的真挚和深沉情感,将一个处在真实特定时代下的农民父亲形象描绘的栩栩如生,同时也让学生能够在观赏之余,产生对“父亲”的一个敬意和感怀。
二、渐进法
1、含义
初中生对于美术作品的审美体验大多是“好看”“很逼真”等浅显的感觉,这也是他们的一般性评价标准,虽然一些能够为视觉感官带来舒适感的作品可以这样评价,但对于一些内涵比较深刻,或是绘画风格较为独特的作品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到思维的更深处来加以揣摩和思考。对于此,教师可以运用图像分析法来让学生习得一种较为常用的美术鉴赏程式。所谓图像分析就是将作品分为多个层次,每一个层次都有对应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则需要用到渐进法,即从图像构成展开分层解读,再不断深入来完成多作品的全方位赏析,切实提高学生美术判断素养和鉴赏能力。
2、教学实践
首先在初级层面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用眼直接去观察作品,用语言和主观感受来描绘出作品中的种种意象,以及譬如形状大小、色彩线条等方面给自己带来的第一感觉等等。通过生活及其它认知经验来对作品的内容、主题和气氛进行一个简单的概括,这是渐进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比较容易的一步。接着进入第二个层面,分析作品的构成意义。在第一环节中,学生已经从生活认知角度对美术作品中的物象含义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在此基础上就需要对这些内容的予以以及其背后所隐藏的象征进行分析,这需要一定的文学、艺术、文化等知识储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完成。最后,挖掘和探索美术作品潜在的本质内涵。这一步会涉及到绘画艺术在社会、国家、时代、文化、宗教等多方面的不同形态,也包含了创作者对于这些方面所持的基本态度,这一步是图像分析,也是渐进教学法的最深层次,对于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是该教学法具体使用中的难点。以《步辇图》为例,该作品出现在介绍唐代文化的课程内容中。首先,进行图像分析的第一个层次:观察作品的自然意义,这一环节仅需要学生自主完成。从作品中可以看到,作品画面从中间分开,分别有两组人物,衣着神态各不相同。接着,探究作品内容,这需要学生了解一些有关该作品的表现手法,教师可以从历史背景、画面线条、染色手法以及表现技巧等方面给予学生点拨,基本完成对第二层面的分析。最后,在第三层次:研究作品本质意义中,该作品作为一个记录重要历史事件的巨作,反映出了美术绘画与重大政治活动之间的联系,充分体现着绘画在当时社会中的功能。教师在该环节中应主要讲解该作品的超高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由于初中学生对该方面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所以该环节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要内容。
综上所述,初中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有限,因此教师要将启发与引导行为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在美术鉴赏课中,更需要教师围绕作品的各方面表现来进行启发、点拨和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积极状态,有效完成对美术作品的全面鉴赏。
参考文献:
[1]师桂梅.初中美术作品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09):207-208.
[2]隋丽.回归本原——对美术鉴赏課的审视与实践[J].才智,2012(2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