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开展红色教育艺术性的四个维度

2019-10-12 01:18赵文科
艺术大观 2019年18期
关键词:艺术性红色文化教育

赵文科

摘要:“红色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阵地和宝贵资源,其艺术性在育人中的作用是非常重大的。学校要“依托地理优势,将‘红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将‘红色教育和文化课教育高度融合;将‘红色阅读和经典诵读高度融合;建立‘红色教育活动长效机制, 确保红色教育润物无声;紧跟时代,打造‘红色教育的网络世界”。

关键词 :红色文化;教育;艺术性

“红色教育”有利于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帮助学生提升人文素养你,,增强民族意识,认识自我,同时 “红色教育”有利于将教育资源融入学校的育人目标、特色教育活动之中,更能培育学生精神境界,促进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

曾记得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曾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他在许多讲话中都提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一、依托地理优势,将“红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它是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当下,“红色文化”教育提高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学校要依托本地红色教育基地,坚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利用节假日或者实践教学的时间有序地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文化的学习考察活动,让他们切身地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

甘肃华池是红色老区,红色文化底蕴深厚。20世纪30年代,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陕甘边界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现华池县的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南梁革命纪念馆、列宁小学、抗大七分校、“刘巧儿”旧居等都是品质和内涵很深的红色文化遗产。习仲勋21岁当选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曾有经典语录评价习仲勋,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诸葛亮七擒孟获,你比诸葛亮还厉害”、“炉火纯青”、“活着的马克思主义”等,这些对少年儿童进行红色教育具有深刻教育意义。

学校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容,既要体现在学校的办学思想上,又落实在学校的发展规划中,学校要把“红色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在学校工作计划中,“红色教育”要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校园文化建设要成为学校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落实校园文化建设和加强“红色教育”互为载体。

为了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地和红色文化亲密接触,受到“红色教育”的熏陶,学校可以在在教室、走廊、宣传栏等醒目之处布置大量具有革命传统色彩的格言警句,悬挂张贴伟人肖像;开设校史展览室,陈列学校历史资料和“红色教育”资料图片,介绍学校历史沿革等,展示烈士墨宝丹青,用烈士的精神鼓舞人,用烈士的文化教育人;加强校园广播台建设,在广播台中广播红色故事,传唱红色歌曲;积极办好学校宣传栏,黑板报、班级黑板报,加大红色文化在其中的分量;抓好“红色教育”基地的建设工作,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革命遗存,把烈士陵园、军事会议会址作为学校红色教育基地等等。这些措施可以加大学校红色文化氛围,使“红色教育”校园文化成为熏陶学生的主要阵地。

二、将“红色教育”和文化课教育高度融合

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教学内容与红色文化教育相结合,将一些红色教育资源融合到教学内容中。在具体实践中,应积极学习和了解本地“红色文化”的相关内容和知识,并树立“红色文化”的教学理念,通过展示与课程相关的“红色文化”的图片、播放相关的红色影视资料等,让学生们去体验红色历史,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树立起坚定的信念。久而久之,青少年在“红色文化”对自己思想不断渗透过程中,就会树立起高度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并且对正确的价值观念也有着高度认同。

柔远初中创新教育方式,探索开发了《“人文熏陶、意志砥砺、习惯养成、技能提高”人文浸润序列活动方案》,使 “红色教育”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书本上,而是采取更加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开展诵读、学习琴棋书画、排练小品剧、唱诗文歌曲以及推动“非遗”项目进校园等活动,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接触、用心感知。这样寓教于乐,学生不仅能认知“红色文化”,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能增强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向心力、扩散力, 让学校真正成为传承“红色文化”的基地。

紫坊九年制学校把“红色文化”、传统美德、荣辱观念、中华文化深厚积淀等,通过各种载体,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使各项活动凸显传统文化。学校以“让红色引领时尚,让文化铸就丰碑”为主题,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系列活动,引领学生牵手文化,感悟传统,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其中“体验民族情趣;诵读千古美文,争做谦谦君子;秉承“红色文化”,领略先烈伟绩;亲历传统节日,追寻文化之魂;走进历史名人,弘扬中华美德;采撷文化元素,创建班级特色。”都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果。

三、将“红色阅读”和经典诵读高度融合

“弘扬‘红色文化要从娃娃抓起”,学校应力求把“红色文化”教育滲透到教育教学之中,并结合各科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真正用传统文化精神哺育青少年,培养他们宏阔的视野、博大的情怀、独立弘毅的人格精神。只有具备了这种人格精神的一代人或几代人,才能担当起自己经历的时代风雨,完成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

华池县教育局组建了基础教育课程综合改革中心,成立了“红色教育”校本课程实施项目办公室,具体规划 、指导 、评估全县的 “红色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编制了《华池县红色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纲要》,主要围绕县域“红色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对推进现实对策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打造红色教育课程,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形成红色教育品牌”的总体目标,主要包括县域内“红色教育”校本课程结构,“红色教育”校本课程的基本类型、“红色教育”校本课程资源库及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等。在此基础上,按照“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的总体思路,编写了《魅力华池》《红色故事》《红色人物》《红色小游戏》等地方课程,组织实施了“七个一百工程”(教唱100首名歌;观看100部爱国影片;欣赏100部名曲;鉴赏100部名画、阅读100部经典名著、学习100个伟人故事;演绎100部课本剧),通过多种措施进行经典诵读,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传承活动……于是“完美教室、阳光体育、红色教育、书香翰墨”等文化传承活动靓彩纷呈。

四、建立“红色教育”活动长效机制, 确保红色教育润物无声

学校在充分利用本地“红色教育”资源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协调建立“课堂、校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德育教育新机制, 坚持“学以致用”“身体力行”的实践目标, 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基础作用、校园教育的主体作用和社会教育的实践作用, 通过构建多种途径、多重覆盖的学习教育组织体系, 使“红色教育”资源真正成为青少年的良师益友。

华池县列宁学校坚持科学谋划,创造性的实施了“1410”红色教育工程,延伸德育教育触角,使红色基因代代传。通过丰富多彩的“十个一”红色教育活动,让学生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红色教育活动,“入眼、入耳、入脑、入心”, 让红色基因真正融入广大青少年的血脉,深入学习了解中华民族所经历的坎坷、创造的奇迹,激发学生内心深厚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激情,让红军精神代代相传,让红色旗帜永远高高飘扬。

五、紧跟时代,打造“红色教育”的网络世界

目前,手机、网络已成为人民生活的第一大信息源,所以学校要重视网络在“红色教育”中的作用。在具体实践中,利用校园网站搭建“红色资源”网络平台,在上面开辟体现时代特点、能够联系实际的红色资源专栏,详细介绍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并且不断地更新与完善,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开发相关软件,建设“红色资源”网络平台。通过每位同学进入网站的次数记录,相关的心得体会、阅读红色书籍读后感的发表作为学生操行评价的依据之一,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可以通过网络播放一些红色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或是上传一些通过学生的视角拍摄的“老红军”、“老共产党员”的革命故事、展示“红色文化”的视频,利用网络举办“有奖征文”“红色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红色文化历史、理解红色文化精神的基础上,提升道德及人文素养。

利用“手机新媒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活动。现在的QQ、微信、抖音、快手、美篇等“手机新媒体”非常流行,学校可以建立自己的QQ群、微信群,引导同学们可以在里面分享自己对红色文化精神的见解,分享自己参观红色文化旅游景点的体会。还可以在抖音、快手、美篇等“手机新媒体”上传实地拍摄的图片、视频,这样,趣味性和娱乐性的增强,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红色教育”也将伴随媒体的传播更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梁文化.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构建学校特色德育模式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22):1-2.

[2]趙万奎,董付进.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红色教育”实践——以沂南县马牧池乡中心小学为例[J].现代教育,2018(02):19-21.

猜你喜欢
艺术性红色文化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