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音乐在职业院校音乐教育中的创新发展研究

2019-10-12 00:29张龙
艺术大观 2019年22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音乐教育创新

张龙

摘要:本文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教学理念的创新、课程设置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模式的创新、教育资源的创新、开展“民族音乐鉴赏”讲座活动与开发中华优秀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基地八个方面,对于中国民族音乐在职业院校音乐教育中的创新发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民族音乐;音乐教育;创新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能够给人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深深的心灵慰藉。大学生通过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可以获得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增加民族向心力,提升综合素养。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

教育部的顶层设计给普通高校音乐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新的要求——音乐人才应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才智、综合全面的音乐修养,成为对社会有用、有竞争力之才。启动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将大学课程与中小学的音乐课堂有机结合,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上都要求具有“创新性、民族性、应用性”。

因此,职业院校音乐教育要注重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在专业教学实践中,注重保护民族音乐、弘扬民族艺术,在此基础上尊重、理解、学习世界的多元文化。在课堂上,让学生储备更多代表中国文化的合唱、合奏、重唱、重奏的作品以及少数民族音乐作品。

二、教学理念的创新

职业院校在对音乐教育教师开展大力培育的过程中,还要不断提高对音乐专业人才培育工作的重视。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职业院校要依托中国民族音乐丰富的教学资源,坚持良好的教风学风,提供丰富的民族音乐教学资源,在保证人才成长环境不断优化的同时,逐步确立以中国民族音乐研究为核心的学科方向,始终坚持不懈地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丰富的音乐教育形式,科学的音乐教学课程设置,创新的音乐教育教学方法,为社会、学术单位、艺术科研机构等各类主体培养不同类型优秀人才奠定基础,实现德音融合、立德树人的作用。职业院校要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理论研究、中国音乐史学、中国民族音乐理论研究、作为学术研究的主要方向;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借助网络在新时代传承和推广民族音乐文化,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为更好地传承及发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而努力。

三、课程设置的创新

根据学生不同程度的需求,职业院校要科学合理的设置教学课程,在对民族音乐作品进行选取的过程中,将思想感染力的强弱作为标准,帮助学生感受到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端正自身的思想价值观念,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目前,职业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对传统文化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践较少。课程设置要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地融入课程设置之中。课程的内容不但能够反映中国民族音乐的主要知识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且要选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内容。另外,专业选修课应该开设胡琴、马头琴、琵琶、古筝、唢呐、民族打击乐器、中华小四弦等。大学生通过对民族乐器技法的学习,多维度的传承与传播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有助于大学生获得更广泛的就业机会。

四、教学内容的创新

在中国民族音乐教学内容的创新中,教师要有的放矢地通过完成项目化教学任务,科学培养学生音乐作品的赏析能力,在具体的音乐教育活动中培养能力、掌握知识、提高素质。

例如:在中国民族乐器唢呐、二胡、古筝、琵琶、扬琴、笛子、洞箫等独奏曲的辨认教学方法的设计中,不但要求学生能够熟悉各种民族乐器,而且能够能听辨唢呐、二胡、古筝、琵琶、扬琴、笛子、洞箫不同的音色。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加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地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课程设置的创新,增设京剧、二胡、古筝、马头琴等一系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课程或专业,以先进文化引领时代风尚,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人才培养切实落到实处。

五、教學模式的创新

坚持以“音乐”形式开展“立德树人”,对音乐教育进行合理化、多样化的创新与改革,通过正确引导学生更多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开展中国民族音乐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使音乐教育过程更具趣味性,将德育思想全面贯穿到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保证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音乐学习体验,得到艺术的熏陶和心灵的净化。

要创设优越的学习环境,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进行切实可行的指导,充分激发大学生学习中国民族音乐的兴趣,使师生通过民族音乐教学模式的创新,实现“立德树人”,不断谱写新时代音乐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六、教育资源的创新

(一)资料资源:注重中国民族音乐的教材建设,为学生提供教材、实训指导、习题指导等多种学习资料,补充课堂及实践教学。

(二)技术资源:注重电子课件建设,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视听体验,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知识的感知能力,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软件提供的电子音乐课件、多媒体资料等功能,为学生们设计自学中国民族音乐的练习曲目。

七、开展“民族音乐鉴赏”讲座活动

职业院校要积极开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音乐鉴赏”的讲座活动。讲座可以从新石器时代的七孔骨笛追溯到中国音乐的历史,可以介绍民族音乐的概念和范畴,对传统音乐四大类别中的民间音乐、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做出清晰地描述,可以讲解民间音乐,以“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民间器乐”“说唱音乐”以及“戏曲音乐”五部分为主线,从传统到现代,融东方与西方,使广大师生对于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知识框架的构建有一个宏观的初步的了解。可以欣赏经典民族音乐作品《川江船夫号子》《三十里铺》《贵妃醉酒》,使大家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有着比较直观的认识和了解,还可以欣赏二胡独奏《赛马》《二泉映月》、民乐合奏《金蛇狂舞》、唢呐独奏《百鸟朝凤》。这样,不但可以从中领略到中华民乐的绚烂辉煌,领悟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而且可以激发广大师生对中华文明的文化自信与自豪。

八、开发中华优秀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基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的开发与建设: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传承基地六项任务,在普通高校普及上要加大力度;二要做好传承基地的带头作用,发挥自身优势,打造传承的高地;三要做好示范引领的作用,将传承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四要进一步完善传承工作的音像文件资料;五要合理运用音乐教育学科的优势,把中国民族音乐纳入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为各中小学输送教育人才资源,解决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创新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课程建设、教材撰写、科研项目、实践演出、学科竞赛、工作坊、交流会演等形势深入研究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和创新。在中华优秀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基地的开发与建设中,要开设有关课程,编撰有关教材,举办专场音乐交流会,省级以上的学科竞赛奖励,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研究相关课题,发表相关论文,引导青年学生通过了解优秀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艺术成果,提升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品位,推动中国民族音乐的繁荣发展。

中华优秀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基地的开发与建设,不但可以为当地音乐文化传承和器乐的学习提供强有力的师资力量,而且可以使学生在乐器演奏的规范性、技术性和专业性等方面得到科学提升,同时“基地”共享艺术教育社会资源可以提供高层次演出平台,为大学生的美育教育提供更充分的条件。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当把保护、传承与创新中国民族音乐作为一个信念,一种担当,要全力以赴地积极参与到中国民族音乐的保护、传承与创新的实践中,让中国民族音乐重燃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音乐教育创新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