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与科学:西南联大精神史探寻

2019-10-12 23:56石彦伟王洋
艺术大观 2019年27期
关键词:科学精神西南联大爱国主义

石彦伟 王洋

摘要:《我的西南联大》是一部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文化厅、北京大学和云南师范大学主办,由云南省话剧院排演的大型话剧,由杨振宁等担任总顾问,由表演艺术家杨立新执导。讲述抗日战争时期,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知识分子,在大后方云南弦歌不辍、艰苦治学的故事。话剧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截取了当时居住在云南四合院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生活片段,精心设计了教与学、爱与恨的“零散”情节,最终串连成一部鲜活、深刻的西南联大的“精神史”。本文是青年评论家、《民族文学》杂志编辑、文学博士石彦伟为此剧所写的评论,从选材立意、爱国主义、科学精神、艺术特点等几方面进行评介,对理解西南联大精神、弘扬云南优良爱国主义传统、献礼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西南联大;爱国主义;科学精神

一、爱国主义与“民族魂”意涵的开掘

以主人公沈谦之教授为代表的师者形象,内聚着中华知识分子在面临亡国灭种危机之时所展现的崇高气节。联大到昆明后四年,夫人唐若英来到昆明,沈教授因其在国难之时留在沦陷区教书,视其身上带有“汉奸味”而冷漠待之,由此细节可以感知,“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大爱已经超越了夫妻间的小爱。由于当时国民党政府滥发钞票,造成通货膨胀,联大师生生活拮据,沈教授无钱为学生买下一千元大洋的万册藏书,而面对盐商的利诱却岿然不动,坚决不肯委身撰铭,其精神可歌,风骨可叹。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是他言行合一的精神道统,对《山海经》中夸父、精卫等神话形象的礼赞实际上也是对天下大义的承续。在一代师表的影响和感召下,西南联大学子也纷纷肩负起国家兴亡的大任,成为爱国主义的先行者。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西南联大而又回到战场的航校学员杨吉衡,用青春的生命成为这一理想最为彻底的实践者。王庆三为他悲痛不已,也要杀上前线,然而这时,身为人师的沈教授坚决将可能为国家创造巨大科学贡献的王庆三留在学校,而是出于民族大义,把亲生儿子沈天鹏,与吴文等其他学生一道送上远征军的战场,并教诲儿是“钢铁”,应如木兰从军般尽孝尽忠,如赵氏孤儿般舍生取义。在故事最终,曾经欢笑洋溢的小院传来天鹏不幸阵亡的噩耗,失子之痛令沈教授的报国之志更加坚决,也令一向明哲顽固、自私势利的师母沈夫人在悲痛中觉醒,至此,爱国主义成为该剧对民族魂最生动有力的诠释。

二、科学精神:贯穿全剧的思想主线

主体部分一开场,便是学生们赶到小院里准备上课。他们正是在这种战火纷飞、饥贫交加的艰苦环境中坚持治学的。这一精神着重投射在“小扁担”王庆三身上。用老师们的话說,他是一个天才,既有研习国学的杰出潜质,又具备物理学家的惊人才学,以至争收他为学生成为沈教授和董教授之间再三激荡的戏剧冲突。创作者通过王庆三文理兼优、两课皆听的特点,巧妙连带出两种学科的教授在教育理念上的不同立场,实质上是在探讨文化力与科技力的取舍问题。沈教授认为“一个国家能否摆脱亡国灭种的厄运,靠的是文化”;董教授则希望王庆三跟他学核物理,在核试验的开拓上有所造就,“只有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先进了,才能不被动挨打”。二者孰是孰非,编导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留下一个富有意味的情节:沈教授最终同意了王庆三拜董教授为师,转而从事核试验。剧作对科学精神的理解与表达,同样是建立在爱国主义根基之上的,无论老师还是学生,他们的一切抉择都是以民族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因而科学精神也就迸发出动人心魄的力量。

三、情感刻画呈现人文关怀暖意

作为当地民众的角色代表,段嫂是颇有特色的一个人物,她朴实、善良、泼辣、敢爱敢恨的真性情,浓郁的方言色彩,诙谐、舒展的表演风格,使人过目不忘。她是一个后勤服务者,洗衣、做饭乃是常态,又常与董教授暗送秋波,未能和联大师生一起站在更高远的立场上,剧作对这一角色局限性的塑造避免了人物群像的趋同化,显得更有层次感。不过,段嫂外表的漫不经心并不代表内心的漠然,当杨吉衡弃学从军、走出院门的那一刻,段嫂声泪俱下地喊道:“小伙子,我家的死鬼男人是滇军的老兵,是个营长,三年前他在台儿庄跟日本鬼子打仗战死了。狠狠地打日本鬼子,你要替他报仇啊!”这一细节的安排就使人物性格更加扎实和感人,也为剧作依据这一心理逻辑走向深入创设了发挥空间。

《我的西南联大》是杨立新的导演处女作。在同一场景连续演出六幕不同时令的事件,足以彰显导演沉稳的艺术控制力。具有云南地域特色的“一颗印”木质二层楼建筑背景,不难联想起《茶馆》《天下第一楼》等经典剧目的写实主义布景;几次出场的卖水果女孩,通过篮中杨梅、宝珠梨、石榴的细微变化,巧妙暗示时令变迁;幕间背景音里混压浓郁云南口音的小吃吆喝,彰显时代和地域特色。值得注意的是,王庆三肩上的“扁担”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意象。这是一根负重的扁担,两头不仅挑着生活的重担、学术的重担,更肩负着祖国兴亡、民族未来,所有这一切正是西南联大的精神根脉和朗朗风骨之所在。一根贯穿全剧的扁担,挑起了沉甸甸的民族精魂,等待更多的王庆三们用毕生心力将它扛起——刚毅坚卓地扛起。

作者简介:石彦伟,《民族文学》杂志社;王洋,东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科学精神西南联大爱国主义
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三)
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二)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西南联大研究的现状及反思
例谈小学阅读文本解读的角度
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初中理科教学养成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的研究
电大教务管理中科学精神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