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育中综合的专业音乐课

2019-10-12 16:09叶静
艺术大观 2019年29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

摘要:当所有的实质性音乐角色都可以接触到来进行体验的时候,当所有的文化上有重要意义的音乐以及尽可能多的其他文化的音乐都得到公平的呈现,受到尊重的对待。知行合一的方法探讨音乐教育的哲学,学科教学中基础的“知与行”给所有学生一种综合性教育。这无论对开拓音乐教育的哲学研究的学术视野,还是提升音乐教育的学术高度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专业音乐课;音乐教育;雷默

一、作者介绍

贝内特·雷默(Bennett Reimer)教授著,熊蕾译的《音乐教育的哲学——推进愿景(第3版)》[1]。是作者在长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结合自身的课程研成果逐渐形成的一本音乐教育类著作。作者自1978-1998年一直担任位于伊利诺斯伊万斯顿镇的美国西北大学纽翰比埃蒂终身教授、音乐系主任、音乐教育系主任、音乐教育博士生导师等。教学过程中,作者一直坚持科学研究,撰写或主编了十二本专著,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和文章,内容涉及音乐教育哲学、师资教育、多重文化问题等等,其中二十世纪末,为美国一至八年级编写的音乐科研书籍,更是在过去30年里被广泛使用影响深远。

笔者有幸在研究生一年级聆听到了陈忠松教授讲授的“音乐教育经典文献”课程中学习到了这本经典著作,可谓受益匪浅。因此,根据自己的学习感悟对《音乐教育的哲学——推进愿景(第3版)》九章节的内容进行粗浅的总结和评价。

二、内容介绍

正如作者在“推进愿景:走向综合的专业音乐课”一讲的开篇中指出:“这里的目的,不是像通识教育所必需的那样,要学问广泛而包容,而是要在每个不同角色的范围内密集而有选择性地接受。这就是通识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何以独具特色而又各有必要的原因,它们各有各的目标成果。”因而作者在讨论通过课程模式看专业音乐课问题时,打破了以往研究中所遵循的观念与形势研究,开创了一条具有哲学思想的“综合化、平衡化、有序化”的新道路。

作者首先以七个阶段价值观、概念化、系统化、解释、操作、体验、期望阶段为基础,论述了构成专业音乐课的一般特点。然后,明确专业音乐课不同于教科书一样的音乐课,更不是选修课一样的音乐课。简而言之,是为创造多种多样激发音乐智力和音乐创造力的课程,每一项都以培养业余爱好者为主,同时也对酷爱者和专业人员有益。

八,九章节的对比学习中,可以了解到通识音乐课中培养最宽泛的音乐参与,酷爱者那一种参与。专业音乐课中培养的则是业余爱好者那种参与。首先需要认识到音乐课的存在不单单只是为了培养“音乐人”、和“表演人”。而是,需要被教育者在歌唱和演奏这个版块中认识到表演课虽然拥有丰富的其他学课的参与,它丰富了课堂,却不是通识音乐课。表演课它是一门选修课。通识型的专业音乐课应不同于音乐的选修课程。它不是一个科目类似于叠房子的简单向上累计,而是建构家园中通过添砖加瓦,修整庭院带来的多样性丰富。例如在聆听中,需要去设置不同风格都涉及的音乐,丰富学生的音乐课堂,在课堂聆听中加入音乐文化知识。达到通识课“综合化、平衡化、有序化”的思想。提高自我要求,平衡音乐与其他学科的内容。专业音乐课在通识音乐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理解音乐、其他艺术和艺术以外的学科之家的关系。理解音乐和历史文化的关系。

在上述问题的阐述中,作者不僅从歌唱、演奏、即兴表演、作曲和编曲逐一介绍,更加引导人们认识到历史和文化背景对音乐的影响。音乐选修课和通识音乐课不同,音乐选修课程的存在是被教育者需要和赢得的专业化专场的教育。

专业音乐课不必向通识音乐课那样必须平衡。选择性更强。通识音乐课是培养参与感,专业音乐课时培养具有针对性、学生有某项音乐基础。专业音乐课是一个音乐方向的精通,不是音乐通识课中,一系列不相干的附属于表演的所学到的东西,而是表演和那些学问的融合,通过把他们吸收进表演行为而改造了表演的质量,丰富了课堂。

本书在阐述音乐教育的哲学的相关问题时,始终将音乐教育看作一个整体。作者通过打破以往研究中所遵循的观念与形势研究,开创的一条具有哲学思想“综合化、平衡化、有序化”的新道路。将音乐的九个角色放在音乐教育这个整体结构中进行研究,并指出它们在综合音乐课和专业音乐课中存在的合理方式。其次,紧紧围绕哲学思想这一个点,向外发散。例如,作者在提到靠以往经验进行教学的“老教师”时,一方面对教学中的经验累积给予肯定,一方面希望“老教师”在已有经验中升华提炼出哲学点,发散思维从而举一反三。同时书籍也始终肯定一个观点,即音乐课程需要满足综合、有序、平衡。这是将文化中所有实质性的角色都看成质的培养的时候,无论“为何”“什么”“何时”“如何”,都伴随着七个阶段的期望基础。无论是通识教育层面还是专业教育层面,它都是综合的。

回顾音乐教育的发展,研究者较多的是围绕音乐形式与内容、音乐实践、课堂问题进行研究。本书虽然也是包含了这部分内容,但是作者并没有仅停留在对问题的归纳和介绍层面,而是从综合化角度出发重新审视音乐教育的问题。这些不同角度的研究,一方面促进了音乐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在不同层面影响着人们的音乐教育哲学观念,尤其是“对着我们文化的变革,随着他的音乐现实的变化,我们必须通过吧我们自己定位在最前沿……”

三、总结

因此有效的音乐课程需要满足人们长期认为并且往往明确阐释的三个条件:综合、有序、平衡。当它把一种文化中所有实质性的音乐角色都看作是值得培养的时候,无论在具有包容性的通识教育层面,还是在有重点学习的专业化教育层次,它就是综合的。当每个音乐人中,发展因素和哲学思想方式及相互作用时,便有效地提高了培养能力并提供挑战的时候,它就是有序的。

参考文献:

[1][美]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熊蕾,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叶静,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
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探讨
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传播的必要性
贵州民歌引入音乐教育的策略分析
浅议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与学生创造力培养
新时期音乐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传递的关系及实现策略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