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云飞
摘要:在审美意识普遍提高的当今社会,对建筑类图书艺术品位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试图用建筑美学广义与狭义的“二层化”的基本原理,来阐述对建筑类图书整体策划和设计的指导与启发。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总结相关方向和原理。
关键词:建筑美学;构图原理;形式服务内容;技术创新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信息的快速传播,大大削弱了纸质图书的传播性功能。消费者对纸书的需求已经从简单的传播知识与资讯,慢慢地向提升阅读体验,感受文创美感的方向发生转变。在此浪潮下,建筑类专业图书作为建筑领域主要的展示工具,它也不仅仅是建筑师获得最新行业资讯、汲取设计灵感的必备资料,其本身包括图文整合、平面设计、装帧工艺等在内的整体设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该类图书的作者与读者均是善于设计,热爱设计,具有很高审美情趣的人群。如何策划、设计符合这类人群的审美需求的图书是建筑类专业图书编辑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将尝试着从建筑美学的角度,对建筑类图书的整体策划与设计提出部分可参考的导向原则。
一、建筑美学的基本原理
“艺术的终极目标是建筑”,该句宣言来自由格罗皮乌斯起草的《包豪斯宣言》(1919年)。包豪斯学院是现代主义建筑的诞生地,其倡导的三大设计理论:艺术与技术的统一、设计为人、设计遵从功能需求。这些代表着理性与科学为主导的建筑美學观,从审美的角度来阐述建筑所具有的基本属性,被认定为广义建筑美学。[1]
建筑作为人类历史上体量最大,存在性最长的人造物,其演变与发展代表着人类在物质层面改造自然能力,以及精神层面的进步与追求。从原始社会的穴居、树屋,到埃及金字塔,再到中西方古典建筑,直至今日的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建筑,对单一建筑体的美或艺术特色的评价与研究,即狭义建筑美学的标准基本未变,建筑形式构成四大准则为:均衡与稳定、韵律与节奏、比例与尺度、工艺与材料。[2]
二、狭义美学的导向
(一)基本构图原则
狭义建筑美学是具体设计方案所遵循的基本构成法则,建筑作为一个三维空间概念上的对象,在现代主义出现之前的很久一段时间中,平面和立面的构图,是建筑师设计的主要方向。而以“包豪斯”为代表的现代主义出现后,建筑被引入了空间的概念,建筑设计的本质也只是从平面构成转向了空间构成。建筑是以图说明问题的学科,因此建筑类图书大都图文并茂,版式构成元素丰富,这就给了版面设计极大的发挥空间。但是与时下流行的很多平面设计作品相比,建筑类图书版更注重整体版式的均衡性和稳定感,即很少出现同版面中字体大小各异,图片非网格化布局的等刻意营造视觉冲击的平面设计方式。简洁整齐的版式能对书中建筑物的自身美感的展现,起到很好的衬托作用,同时也符合相关读者的审美趋向。同时版面中根据内容的需求,采用适当的留白或添加隔页等手法,也是构图原理中节奏与韵律的体现。
(二)立体化设计思路
在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理念中,空间被认为是设计的核心。被构筑物围合的空间是实体空间,而被实体空间围合的无构筑物限定的是虚空间。虚实空间的相互交叠,互相渗透,构成了现代建筑多姿的形态与变幻。而图书长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平面展示物体,虽然有些立体图书,但一般也以对开页内设置可折叠纸玩为主要表现形式。图书作为现实世界的物体,都有其三维属性,其的厚度长期被忽略。但将建筑的空间概念引入此中,将书看作是被填充满的实体空间,通过采用“阴刻”或“阳刻”两种不同的手法理念,可赋予图书特殊的形态样式。例如曾有本建筑师作品集,整本书的版面中心模切了一个贯穿圆孔,以此体现本书阐述的建筑理念中深邃的空间感,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究。
(三)比例与尺度
比例与尺度,也是建筑美学领域重要的探讨方向。同样,图书的比例尺度也应进行精心的思考与设计。从图书的承载内容和受众群体出发,确定其开本和装帧方式。例如大尺寸的建筑项目采用超大开本,展现全副画面;小型或通用建筑采用较小开本,便于携带与翻阅。同时还应充分关注整体厚度,使得最终成品图书的长宽高在比较宜人的比例范畴内。同时页面内图纸和图片的排布也需按建筑的实际尺度进行。如不同尺度建筑构件,在同一页面就需进行层级调整,符合其实际逻辑关系
(四)工艺与材料
建筑创造了近人的物质环境,因此其材料与工艺也是建筑美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建筑类图书对图书材料的选择有其特殊偏好。例如,封面常选用带有特殊肌理的、颜色较为自然的特殊纸张或其他如木板之类的天然材质。整体形象低调但材质细腻是近年来建筑类文创图书常有的表现形式。对于精装类图书,切口包边等能体现工艺精准程度,细节干净利落也是该类图书追求的美感体现。
三、广义美学的导向
(一)形式为内容服务
“形式追随功能”“以人为本”是现代主义建筑的核心概念,科学与理性是广义建筑美学的基础。虽然图书本身的功能性与建筑完全没有可比性,但是建筑类图书作为总结建筑实践项目经验,展示最新工程技术成果,以及表现建筑艺术之美的图书,其内容是图书的核心价值。因此在图书整体策划和设计中,应摒弃为形式而设计、视觉唯上[]的思路,明确“形式应为内容服务”的思路,以为读者提供舒适的阅读体验为目的,以留存和展示优秀建筑设计项目和理念为宗旨。
(二)工艺材料可复制
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产生基础是工业化,有别于之前的手工艺术,可大批量工业化生产是对设计的本质需求,因此摒弃不必要的装饰,造型简洁明了,是现代主义审美的基本取向。因此大多数建筑图书的整体设计也应以此为原则,其制作工艺与流程,要适应工业化制作,体现现代科技与技术之美。
(三)紧跟创新技术
建筑作为多种艺术形式集大成者,其空间性和时间性很难通过平面的纸质图书得以完全展示。而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的表现能力日新月异。建筑类图书应积极拥抱新技术与新方式,通过图书附带视频、相关图纸下载、VR场景体验等多种方式,增强图书使用价值,满足新时代读者的多种需求。
四、总结
人常说“艺术是互通的”,建筑也常常被誉为“凝固的音乐”。因为音乐里起承转合,序曲高潮,韵律与节奏,与建筑的空间不谋而合。图书也一样,无论是文章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符合以上的审美情趣。因此,建筑类图书可以借鉴“双层次”建筑美学的基本概念,从整体设计的角度出发,创造出品位高雅、内容丰富、创意无限的,受专业甚至大众认可和欢迎的图书。
参考文献:
[1]李雯彦.建筑设计中的美学原理[J].艺术教育,2018(13):214-215.
[2]李彩艳,陈晓辉.建筑设计中的美学原理[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11):14-15.
[3]张鹭.新媒体背景下现代视觉艺术中的版式设计[J].新媒体研究,2019,5(13):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