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阳汉画像石内容涉猎题材广泛,艺术表现写实与写意结合,画面布局立势丰富多样,不仅反映了汉代南阳地区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而且运用经营位置、布局立势和意象造型等手法,展现了汉人的自信活泼,粗犷自由,朴拙古雅的审美特征,充满了趣味性和象征性,对研究中国传统艺术的发端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关键词:构图;线条;意象;传统艺术
林风眠曾慨叹:“汉画像石是中国绘画之大宗也”。南阳汉画像石作为汉代墓室有雕刻装饰图案的建筑构件,实质上是带有丧葬礼仪性质的石刻艺术,不仅在汉代艺术上处于重要地位,而且对汉代以后中国传统艺术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突出主题的布局特点
汉画像石是一种精美的雕刻装饰艺术,社会生活题材在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社会活动主要围绕主体人而产生,所以说人物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汉画像石中人物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权高位重的达官显贵,另一类则是地位卑微的侍从奴仆。人物刻画的大小在汉画像石雕刻中有明显的差异,体现了人物的身份尊卑。南阳汉画馆乐舞百戏展厅中《舞乐斗兽》分为上下二层,下层表现两只长有角的猛兽在争斗,上层则刻画的是人物。贵族地位显赫刻画在画面的中心位置,人物体积较大。贵族占据上层的三分之二的画面,剩下的三分之一刻画的是两人舞乐表演,人物体积较小,并且偏离画面中心。这一种通过人物位置大小所表示人物地位的方式也体现在了中国传统人物画,在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唐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都是主大从小,主繁从简。
也有不是按照这样主从的位置表现来表示人物关系的。例如《许阿瞿画像石》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层的最左边儿童许阿瞿坐于榻上身后站一仆人,其余地位较低下的随从和艺人等依次向后排列。北宋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同样运用了这一表现形式,道教帝君位于画面最左其余人物一字排开。综上,南阳汉画像石的主题布局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主次分布提供了参考。
二、画面分割构成的多样性
南阳汉画像石大部分采取的像中国画横卷轴一样的形式,在画面上一字排开,人物雕刻只有正面和侧面两种形式。构成形式多为,分离,叠交和相接。
如南阳东汉石刻《跳丸吐火》,画面雕刻六位艺人依次平行横列排开,六人都是独立的并且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便是分离的构成形式。在《投壶》这幅汉画像石上画面最左边一位侍者侧立双手搀扶一位醉酒的男子,两人的衣服身体重叠,形成了一个整体,这便是叠交。除了在上述中较有规律的类似于横卷轴画式平行排列,还有一些不规律的构图形式。人物,器物等物象随意的点撒,大大小小,有疏有密,表现点线面之间的对比。使得画面呈无规律,具有变化的美感。例如《舞乐百戏》这一石刻,其中三人一组观看表演,三人肩并肩而坐其间酒器散落或上或下有聚有散点缀着画面。使得画面富有节奏韵律的美感。这样三人之间没有距离坐在一起被称为相接。
南阳汉画像石的雕刻多采用剔地浅浮雕的方法,把必要物象之外的背景全部摒除,构成实与虚的辩证关系。《画筌》中言:“虚实相生, 无画处皆成妙境”,一虚一实, 彼此呼应、渗透,构成了简淡空灵的画面氛围。这是中国传统艺术通过留白表达空间意识的最好实践,对中国画艺术、戏剧艺术、园林建筑等传统艺术中“空”的处理有深远意义。
三、意象造型的艺术风格
南阳地区曾作为楚国的领地,楚人好巫,在受到楚国文化的影响下南阳汉画像石雕刻中的人物,动物等物象出现了一定夸张,抽象,变形的艺术手法,有些部分被特写放大,有些又被忽略不计。虽然经过夸张抽象这一艺术手法的修饰,但是南阳汉画像石雕刻艺术的艺术形象要比真实的物象更加的具有神采奕奕的艺术效果,在艺术形象上要比真实的物象更加突出,更加生动有趣。例如《投壶》在画面的中间放置一个壶具,壶具两边各站一人进行投壶比赛,画面的最左边一个身材消瘦实物侍者双手搀扶醉酒的男子,男子被刻画的体积比侍者要大两倍,与瘦小的侍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南阳汉画像石对物象的刻画不只是停留在形似上,画像中的物象来源有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鸟兽、蛇鱼、牛羊等,但究其具体形态特征又不完全一样, 而是对多种现实事物的形体、品性加以主观意识合理拼接而形成的理想物象。这些物象被赋予了各自不同的生命寓意和文化內涵。 整个画面没有雕绘满眼的细节图像, 而是着眼于物象的生命体征, 将现实中的形象化作理想的主观意识形象, 显现出丰富的内涵。这个特点既反映了汉代社会的蓬勃现实生活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也表现了汉代先民们博大的内心世界。
南阳汉画像石所具有的写意精神的表现,主要源于它是楚风汉韵审美与精神的结晶,体现了形神兼备的“意象”造型,反映了中国艺术很早就具有写意象征特征的审美根源。南阳汉画内容包罗万象,囊括了汉代社会生活和精神思想的方方面面,其艺术手法和审美趋向都表现出了很高的艺术追求,是先秦以来中国艺术的又一高峰,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简介:王炎(1994.01-),男,汉族,籍贯河南驻马店,硕士学位,郑州大学美术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专业为美术学,研究方向为中国画理论与创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