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桔
三季度,摩根大通旗下的摩根资管成功竞拍上投摩根基金2%的股权,一旦交易批准,上投摩根也将成为首家被外资绝对控股的基金公司。近年来,外资大量涌入内地公募圈,此前已经参股了多家内地公募,从而诞生了多家“混血”基金公司。随着《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出台,混血基金公司的外方股东们,未来或许会争相谋求控股权。
Wind显示,现137家公募和券商资管中,不包括来自港澳台地区的股东,前三大股东有来自国外股东的基金公司约35家,占比约为四分之一。其中,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参股的工银瑞信排名最为靠前,而韩国未来资产基金管理公司参股的华宸未来则排名垫底。此外,《红周刊》记者还注意到,也有曾经的混血基金公司脱离了这一队伍,现在的金元顺安、西部利得、中融基金,昔日也都曾归属于“混血”基金公司的阵营。
Wind显示,目前35家混血基金公司中,排名前10位的基金公司有3家,排在11-20位的基金公司则有6家,排在21-30位的基金公司则有8家,这就占据了大约半数;与此同时,排在70位以后的基金公司则仅有6家。由此可见,或许也是借助了外方股东的强劲实力,混血基金公司的排名大多靠前。其中,排名前10公募中,只有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是自成立开始就参股工银瑞信的,其余则是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陆续进入的。
在排名最后的6家公募基金公司中,成立于2003年的摩根士丹利华鑫时间最长,但是目前的规模尚不到200亿。
而混血基金公司垫底的华宸未来,成立于2012年6月,成立7年仅有1只债券型产品,目前公司所管理的公募资产规模约为1.3亿,其在全部公募公司的大排行中,仅排在倒数第二位。该公司的外资股东未来资产基金管理公司是韩国最大的基金公司,且高管团队一直处于动荡之中。
据公司公告,今年稍早时公司公告董事长于建琳因届满离任,现任的总经理宋小龙则代任了公司董事长,这在内地公募圈中较为罕見;宋小龙出任公司总经理也仅仅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其上一任同样仅在总经理的职位上任职了大约1年时间。此外,近几年来,公司旗下的基金经理仅有应晓立一人。
其次看后六位中成立时间最长的摩根士丹利华鑫,发展似乎也陷入停滞。Wind统计,从2016年4季度以来,该公司的规模经历了一路下滑到小幅反弹再到平台整理的过程。公司的公募资产管理规模约为295.1亿,彼时其排名来到过第59位,但这两个数值也是迄今多个季度以来的最高点了;而今年三季度末,该公司的公募资产管理规模约为199.6亿,排在大约第75位。
作为如今持股最多的公司大股东——摩根士丹利国际控股公司,实际上其早在2008年就进入到了公司的股东序列。但根据《红周刊》综合采访, 摩根士丹利方似乎一直对发展固收业务情有独钟,这也间接导致了公司权益产品占比大约仅为3成;同时,外方股东似乎在投资上的风控把关甚严,而且对内地热衷的年度排名战并不感冒,从而间接导致了公司权益类产品多年长期“中庸”。(本刊此前也曾刊发报道,根据基金中报的测算,该公司多只产品年中的规模较去年同期下降,但交易佣金却出现了“逆势”上升。)
前者或许是外方股东插不上手,后者则或许是外方股东干涉过多,上海证券基金分析师李颖指出,海外成熟金融机构都有对风险控制较强的需求和历史土壤,特别是参与公司运作的金融机构。这种风格对于具备一定发展实力的基金公司,有利于公司稳健发展,但是对于起步较艰难的小型基金公司,很可能就会因此错过中国市场跌宕起伏的市场机会。
实际混血基金公司重债轻股现象较为普遍,主要原因与其有多家的银行系基金公司有关。且除去阵营中的几家头部公募外,兴全、海富通、汇丰晋信等几家外资占比较高的中等规模基金公司中,实际基金产品的数量都不是特别多。
其中股债产品失衡最为夸张的例子莫过于中加基金了,这家坐拥北京银行和加拿大丰业银行的基金公司产品结构却呈现一边倒。Wind表明,中加基金旗下的固收类产品总数为30只,合计规模约为864.65亿元;但权益类基金仅为5只,且其中没有一只股票型基金,合计的规模约为17.13亿元。
据悉,自公司于2013年成立后,先以货币基金打头炮,到2015年才成立了两只混合型基金,之后公司再次把发展的重心校正到固收类基金产品上去了。直到2018年,中加基金才又发行了三只混合型基金,但又遭遇市场再次下行。
以较早成立的两只基金为例分析,中加改革红利在此前两年业绩表现欠佳,2017年、2018年全年仅录得净值增长率分别约2.44%、-26.45%,今年迄今的表现则相对中规中矩,目前大约排在同类基金的中游位置。且该基金的规模仍在0.5亿之下,处于迷你化生存状态。权益类基金中目前规模最大的则是同年成立的中加心享A,该基金今年遭遇了滑铁卢,开年迄今的净值增长率仅不到7%,排在同类产品中相对靠后的位置。
综合《红周刊》记者采访,混血基金公司相对合规且更为严格,从而也导致了决策程序较慢,其对国内投资市场了解不深和经营过于稳健的特点,可能也是限制合资基金投资、扩大规模的因素。那么,解决这一问题的症结或许就是外资股东控股基金公司了。
三季度,摩根资管收购了上投摩根基金2%的股权,一旦这桩交易最终被监管批准,上投摩根也就成为内地第一家外资控股的公募。
“外方控股的基金公司,最需要注意的是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本土化,第二个是和中方股东的磨合问题,很多合资基金公司都是由于本土化不成功,导致发展不起来。”天相投顾基金分析师贾志一针见血地指出。
虽然混血基金公司的数量在增多,但是并非所有混血基金公司都发展顺利,如今已褪去混血基金外衣的金元顺安、西部利得、中融,也曾是昔日的混血基金公司。
Wind表明,金元顺安当初成立时的名字实际是金元比联基金,比利时联合资产管理公司曾经持股达到49%;西部利得当初成立时的名字实际是纽银梅隆基金,纽约银行梅隆资产管理国际有限公司曾经持股达到49%;中融基金的前身则是道富基金,道富环球投资管理亚洲有限公司彼时的持股达到过49%。
其中,目前排名最低的金元顺安,公司的名称从最初的金元顺安变成了金元惠理,最后又更名为金元比联,相对应的是公司也从与外资合资公司变成了与港企合资公司,最终还是变成了本土公司。
从混血基金公司阵营中退出的金元顺安基金近几年却实现了小步前行:2016年四季度时,公司管理的公募资产规模仅为73.4亿元,但是随后的连续多个季度却基本保持稳步上扬态势,今年三季度末的规模约为215亿,排名也从80多位前进至70多位。据《红周刊》了解,当初比利时联合资产管理公司实际的想法是重点发展保本基金,但在坚持六年无果后,最终以较为低廉的价格脱手股权亏损收场,黯然离开内地公募圈。
王骅也举例分析这一现象:“西部利得基金的外资股东前几年就完成了股权的转让,其背后的原因主要还是公司的连年亏损,彼时连续三年,纽银梅隆净亏损分别为4248.49万元、1331.27万元和4338.04万元。当时A股整体不温不火,外资机构也因为虧损而萌生退意,但是后来A股很快出现了一波牛市,如果持续经营也可能在牛市中有一定斩获,这也体现出外资机构对国内市场并不太熟悉。”令人扼腕的是,纽银梅隆坚持了四年,最终也未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而与上述两家主要因为亏损导致的外方股东离开不同,昔日的道富基金退出混血阵营更多是因为中外股东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成立不久后,积累的矛盾火山爆发,最终外方股东完全撤出,道富基金变成了一家信托系的内地公募中融基金。然而,经历了近几年分级基金和量化基金带来的规模提振效应后,如今的中融基金已经稳居内地公募的50强之列。
从三家公募的发展可见,资管领域“外来和尚好念经”的现象似乎并不明显,无论是本土还是混血基金公司,重中之重还是要提升基金公司的盈利水平,给其真金白银的回报。
而从这一点来论,阵营中排名靠后的6家基金公司或许都要或多或少地担忧自家的盈利能力了:除华宸未来之外,方正富邦上半年净利润为负,当然其余几家盈利能力也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