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瑞玉 高静静
(西安市儿童医院神经外科,陕西 西安 710003)
团队协同干预(MDT)是指根据各自的角色和任务不同,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效果,达到患者和家属满意的效果为目的,由临床医生、护士、心理师、营养师、药师、康复师等组成的专家小组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为患者提供综合、系统的治疗护理干预[1]。儿童由于自身条件的特殊性,颅内肿瘤围术期患儿更需要护士有较高的护理水平。本文主要探讨团队协同干预在小儿颅内肿瘤围术期中的临床应用与配合。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手术治疗的颅内肿瘤患儿73例,其中男47例,女26例,年龄5~14岁,平均(8.4±1.8)岁,平均病程(1.0±0.2)年。将患儿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6),观察组患儿年龄(8.7±2.3)岁、病程(0.9±0.3)年,治疗方案:部分切除13例、大部分切除6例、全部切除7例;对照组患儿年龄(8.1±1.6)岁、病程(0.8±0.2)年,治疗方案:部分切除10例、大部分切除8例、全部切除8例。纳入患儿均经临床确诊为颅内肿瘤患者,年龄5~14岁,病程在2年之内,能够进行交流沟通,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出院后能够保持信息通畅,及时了解到患儿的状况。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儿监护人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围术期给予一般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采用MDT模式进行护理,即组建协同干预小组,小组成员由一定经验的主治医师(1人)、护理人员(4人)、临床药师(1人)、营养师(1人)、心理师(1人)、围术期患儿的家属等组成,通过集体和院内外学习的方式对团队内部成员进行培训,团队每位成员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及优势,结合患儿自身的个体情况,共同制定个体化护理计划。具体实施计划如下:术前由主治医生评估患儿的病情,了解患儿的饮食、睡眠等生活习惯,结合临床指征制定合理治疗计划,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用药问题临床药师始终参与其中,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儿的瞳孔、呕吐、意识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同时由
心理师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干预。在营养方面为患儿提供有营养且易消化的食物,于手术前4~6h禁食水。术前进行深呼吸、床上使用大小便器等适应训练。术后对患儿进行动态监护,对于气管插管的患儿要避免气管中的痰液阻塞,保证患儿呼吸通畅,清醒后鼓励其咳痰和深呼吸,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儿童的自制力不高,要避免头部剧烈的扭动,引流管要妥善固定,同时做好心理疏导,避免烦躁情绪的产生,医生要及时的处理引流不畅或敷料渗液的情况,并严密观察预防并发症的出现,如若出现及时处理。营养方面刚清醒时给予流质饮食,慢慢过渡到易消化、高蛋白、高营养的饮食。患儿出院后进行随访,并提醒家属进行复查。
1.3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儿的抑郁程度及焦虑情况,该表格共20项,算出总分再乘以1.25,即为标准分(T),T值>50为阳性。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两组患儿自入院到出院的时间,记录分析平均住院时间。统计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为每组前三项总数除以每组的总数。于患儿出院时向其家属发放问卷,统计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采用WHO 生活质量评价核心量表(WHO QOL-BREF)评价患儿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该量表共有四个维度(生理、心理、环境、社会),26个项目,评分有5个级别,最后统一转为标准分,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质量高。
2.1SAS、SDS评分 术前两组患儿及家属分值较高,均有焦虑和抑郁的情况,术后均有好转,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SAS、SDS评分
2.2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发生脑积水4例(11.11%)、感染4例(11.11%),总发生率为22.22%;观察组发生脑积水3例(8.11%)、感染1例(2.70%),总发生率为10.8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84,P<0.05)。
2.3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团队协同干预使患儿及家属更加满意(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患儿及家属满意度调查结果[n(%)]
2.4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30.5±5.1) d,对照组为(45.7±6.3) d,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42,P<0.05)。在健康知识得分方面,观察组为(53.5±5.1)分,对照组为(40.1±6.3)分,观察组患儿家属的健康知识掌握得分更高,情况更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27,P<0.05)。
2.5WHO QOL-BREF评分比较 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患儿的评分均有所升高,干预后观察组的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81、7.234、8.906、8.692,P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WHO QOL-BREF评分比较
对于儿童阶段来说,颅内肿瘤是一种较常见的肿瘤类型,5~8岁为高发阶段[2-3],有研究[4]表明,患病的概率与性别也有关系,一般男性的几率要高于女性,所以儿童的监护人在此期间一定要多加注意。与成年人相比,儿童颅内肿瘤的位置、大小、性质也有所不同,成人主要位于大脑半球,而儿童则主要位于中线部分和颅窝脑干[5-6],这些不同使得患儿临床上的表现也有所不同,目前临床上的主要治疗方式为显微外科手术,由于肿瘤所处的位置比较特殊,所以手术难度大且时间长,再加上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对于颅内肿瘤围术期的患儿更需要精心的护理,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循证医学逐渐发展,治疗肿瘤由也外科手术逐渐发展为多学科综合干预,此时MDT治疗模式随之产生[7],团队协同干预是多学科人员共同参与疾病的治疗,根据学科的优势提出专业的方案,并定期开展商讨会,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给予人文关怀、营养指导等[8]。本研究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MDT治疗模式,由不同领域的专业医疗人员组成,观察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SAS、SDS评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健康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研究的结果显示采用MDT治疗模式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下降,且低于对照组,患儿焦虑抑郁情况有所好转,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相比住院时间缩短,患儿及家属更为满意,生活质量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