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幼儿深度学习

2019-10-10 07:03武洁
甘肃教育 2019年16期
关键词:主题活动引导深度学习

武洁

【关键词】 幼儿;主题活动;深度学习;引导;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6—0186—01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幼儿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深度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引导幼儿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互学、教师助学等学习过程,帮助幼儿达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最终学会学习、热爱学习。下面以大班主题活动“受伤的小燕子”为例,探讨教师如何在主题活动开展的不同阶段引导幼儿进行深度学习。

一、主题活动开展前,教师以开放性问题追随幼儿兴趣导向,引发幼儿主动学习

主题的生成,一方面需要教师追随幼儿的兴趣,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敏锐地捕捉幼儿兴趣中的课程价值。

雨后,幼儿在操场上发现了一只全身乌黑、体型比麻雀大的小鸟。有的幼儿说“它全身是黑色的,所以应该是乌鸦”,有的幼儿说“它的尾巴像剪刀,应该是小燕子”,剩下的幼儿比较关心“这只鸟怎么会在操场上,怎么飞不起来了”。

教师看到幼儿对此很感兴趣,及时介入其中,启发幼儿:“小鸟飞不起来是否因为受伤?我们如何处理呢?”在大家积极的商议下,最终幼儿决定把这只鸟带回教室,一起帮助它。教师及时关注事件的发展并引导幼儿,主题活动也由此生成。

在活动初期,教师采用开放式的提问来引发幼儿进行探究。“它是谁?为什么飞不起来了?我们可以怎么办?”运用这些话语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为幼儿开展探究提供了一定的信息。

把鸟带回教室后,幼儿对这只鸟的生物学名称非常感兴趣,三三两两围在一起讨论这只鸟是否是乌鸦。幼儿还请老师帮助查看网络,通过图片对比,幼儿知道这只黑鸟不是乌鸦,推翻了原来的假设。

大班幼儿的探究意识越来越强,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寻找答案。教师用开放性的提问:“怎么知道它是不是乌鸦?”“我们一般会怎么办?”来引导幼儿迁移已有的知识经验解答问题,进而自己提出假设,再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这些过程培养了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在主题活动开展中,引导幼儿自己收集主题的过程性资料,支持幼儿主动探究

文本的计划、收集、整理可以让幼儿来尝试,因为实施过程既能让幼儿深入地思考要做什么和怎么做,又能逐步学习如何进行活动探究计划。

活动中幼儿对“小燕子能否重返藍天?如何喂养小燕子?”等充满了好奇,要解答这些疑惑就需要幼儿进行持续观察、调查和学习。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调查是一种资料收集与分析活动,它们都是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是幼儿获取科学知识的途径。

幼儿持续观察小燕子伤情以及调查喂养小燕子的方法,收获了有关燕子的许多知识。观察与调查之后还需要做好记录,这也是在收集主题活动的过程性资料。

记录伊始,幼儿容易将想象和实际混淆,并且难以按照条理进行记录。基于此,教师通过教学活动给幼儿展示了科学合理的记录表格,引导幼儿了解并掌握客观、连续、重点突出的科学记录方法。教师还利用碎片时间,如晨间活动、饭前准备等环节,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记录。这样不仅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帮助他们逐步学会记录的方法。

随着幼儿记录的次数增多,教师还帮助幼儿制作了一本小书,一方面对小燕子的伤愈情况和喂养过程进行了总结,另一方面展现了幼儿观察、调查能力的发展过程,及其生命科学关键经验的建构过程。

三、主题开展后期,抓住新的生成点,发挥主题活动的整体教育价值

主题活动推进过程中随时都可能生成新的主题,这时,教师可以追寻幼儿的新兴趣点,引发一个和原来主题相关联的新主题。

终于等到小燕子能够重新飞行了,幼儿却又发现小燕子在教室试飞时总是撞击在教室墙壁上。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们找了很多资料在班级分享,得知原来燕子的尾巴是它们飞行时掌握平衡的关键。通过仔细检查发现,这只燕子尾巴底下还有一些伤。经过讨论,幼儿决定再照顾它一段时间,等它的尾巴痊愈后再放回大自然……

教师追随幼儿的兴趣,开展了“放飞燕子”的系列活动。幼儿对燕子的基本需求、燕子与环境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用自己的行动爱护小燕子,同时知道大自然才是最适合小燕子生存的地方。经过这样的探究过程,幼儿萌生了关怀生命之情怀。

这说明,幼儿的深度学习不是单一维度的,而是各领域彼此关联、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一张网络。在主题活动中,教师必须意识到儿童的经验在“加深”,同时也在“变广”。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主题活动引导深度学习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