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 银,李 凌,张瑞林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表明公众的消费需求日益升级,由重“量”到重“质”转变[2]。公共体育服务日趋成为公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元素,日益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为适应多元化、个性化发展的公众体育需求,强化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质量与供给效率提升势在必行[3]。然而,受诸多结构性矛盾的影响,公共体育服务的供需矛盾也相继滋生,呈现出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形态[4]。供需偏离、供需错位是公共体育服务矛盾产生的根源,加之受供求关系与市场价格机制的双重影响,公众的体育服务消费动力严重不足。有鉴于此,在继续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同时,应着力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关键在于合理把握供需关系,有效满足公众体育需求和严格控制供给效率,实现供需共生与供需互动发展的格局[5]。当前,学界主要集中于公共体育服务供需矛盾形成的理论溯源层面进行研究,鲜有研究涉及深挖公共体育服务的矛盾表现、成因及结果。基于此,本研究引入产品供需理论,以公共体育服务供需互动关系为主线,从供需矛盾视角切入剖析公共体育服务的矛盾表现形式与样态,在构建公共体育服务的矛盾表现与供需互动影响关系模型的基础上探究模型的内在影响效果,并深挖供给质量在公共体育服务的矛盾表现对公众满意度的影响关系中的中介效果,以探寻公共体育服务供需互动格局形成的核心路径,为促进公共体育服务优化发展形成有效的治理逻辑。
本研究运用SEM路径分析方式探讨公共体育服务的矛盾表现、供给质量与公众满意度的影响关系,在进行文献梳理与评述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并构建出公共体育服务矛盾表现与供需互动的影响关系概念模型图以分析本研究的理论逻辑结果(见图1)。
图1 公共体育服务的矛盾表现与供需互动影响关系概念模型图Figure1 Conceptual Model Diagram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tradictory Performance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公共体育服务的矛盾表现(The contradiction performance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实质根源是供需矛盾,即供给与需求在总量上、构成上、时间上、空间上表现出不对等、不匹配、不适应现象[6],整体上以“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2种样态呈现,具体为不平衡矛盾与不充分矛盾2种形式。不平衡矛盾为总量、结构、品种、规格、质量、价格等要素的不平衡,具体表现为供给结构单一、基础性体育硬件设施种类有限;供给层次较低,以低端服务为主;且供给内容的服务型较少。不充分矛盾广义上为规模、结构、深度、广度、方式、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的不充分,狭义上为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不充分供给,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公众的体育消费需求,不利于体育民生工程建设[7]。在当前公共体育服务矛盾表现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质量(supply quality)严重受到影响,进而公众的体育健身需求无法满足。实质上,供给质量是评价产品性质是否符合规定程度和消费者使用要求的标准,亦是产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直接体现。公共体育服务在硬服务与软服务2个要素层面均对供给质量有一定的评价标准,其中,硬服务主要以标准程度、层次类别、配套设施、构成材质、方便程度5个要素为评价指标,而软服务主要通过供给的频次、持续性、稳定性、效用性、规范性等指标进行衡量[8]。因此,供给质量是迎合公众公共体育服务需求的重要条件,是实现供需互动的根本保障。
不平衡矛盾是产品供求关系变化的具体反映,根源于政府追求最大化利益,通过集体行动来决定公共产品的供给量。政府的公共产品选择是一种资源配置过程的非市场选择,主要通过公共体育政策来引导供给活动的执行,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不充分矛盾表现是政府对公共体育服务实施公共选择的结果,往往会导致“政府失灵”现象,并形成供给质量低下的局面[9]。公共体育服务低效供给的局面根源于不充分矛盾,具体表现为供给程度、深度、持续性等方面严重不足,进而影响公众需求的满足[10]。因此,公共体育服务的不平衡矛盾与不充分矛盾皆对供给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消解公共体育服务矛盾应以公众体育需求满足为前提,强化供给质量为核心,以实现公众满意为目标。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提出假设H1:不平衡矛盾对供给质量存在影响;假设H2:不充分矛盾对供给质量存在影响。
当前,公共体育服务发展中存在供需错位、供需失衡等问题,且供给质量低下日益突出,进而阻滞公众体育需求难以满足和公众满意度无法回应[11]。政府作为公共体育服务执行与供给的行为主体,实质上是“经济人”假设的体现与延伸,具备大众的利益化特征,往往执行结果不佳,造成公共体育服务供需对接不上以及公众满意度无法提升[12]。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具有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特征,实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实质上难以追求社会总体福利最大化目标,导致供给质量难以提升,会影响公众的满意水平[13]。公众满意度是公众感知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质量与服务期望的比较结果,但由于公众受心理特征与体验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对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的评价结果具有异质性与内生性[14]。通常,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质量与供给水平越高,公众感知满意度越佳。因此,为实现公众满意度有效回应,应以强化供给质量为根本遵循,以刺激公众体育需求为导向,不断促进公共体育服务供需有效互动。同时,提高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开放性,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形成竞争性与公平性的运作模式,以促进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效率与公众满意度提升[15]。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假设H3:供给质量对公众满意度存在正向影响。
公共体育服务的矛盾表现为不平衡与不充分2种样态,是供给质量低下的根源,进而影响公众满意度[16]。此外,公共体育服务的矛盾表现会对公众满意度产生直接影响[17]。由于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质量是公众满意回应的前提,进而滞碍公众忠诚度与再购行为的形成。实然,供给质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众的消费行为,同时,亦会滞碍公共体育服务供需互动格局的有效形成。因此,在当前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不平衡与不充分的境况下,应以消解矛盾为前提,提升供给质量为核心,促进公众满意为目标。对此,加强供给质量提升主要从供给种类、供给数量、供给持续性切入,强化公共投入、供给机制创新,挖掘政府实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行为逻辑,突破“供需矛盾”“低效供给”的困境,实现优化供给与公众满意[18]。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提出假设H4:不平衡矛盾对公众满意度存在影响;假设H5:不充分矛盾对公众满意度存在影响;假设H6:供给质量在不平衡矛盾对公众满意度的影响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假设H7:供给质量在不充分矛盾对公众满意度的影响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
本研究以公共体育服务的矛盾表现与供需互动的影响关系为研究对象。研究于2018年3—4月期间,在遵循调查地点、调查对象选取皆符合差异化、层次性特征的基础上,对长春市公共体育场馆的消费群体采取立意抽样方式进行调查以获取相关数据。本研究的预调查主要为3轮,预发放60份问卷,有效问卷为51份,回收率达85%,检验后删除消费者不明晰不充分矛盾维度的第18题、供给质量维度的第21题;再发放80份问卷,有效问卷为72份,回收率达90%,经检验后删除消费者模糊填答不平衡矛盾维度的第5题、公众满意度维度的第31题;正式发放420份,有效回收问卷为401份,回收率达95%。此外,通过对调查对象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性别结构分布主要为男性265人(66%),女性136人(34%);年龄主要集中于23~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岁;从受教育程度上看,初中及以下为31人(7.7%),高中或中专为85人(21.1%),大专或高职为105人(26.1%),大学本科为140人(34.9%),研究生及以上为40人(9.9%),说明调查样本的学历偏高;在职业方面,企业单位人员与个体私营人员居多,分别占37.5%和29.4%;在收入水平上,月收入为4001~7000元的消费者居多。基于上述分析,发现本研究的调查样本主要为学历偏高、中等收入的男性企业单位人员与个体私营人员,通过这类群体进行调查与访谈以发现公共体育服务的矛盾表现与供需互动的影响关系。
本研究以李克特5级评分制量表为基础,研究问卷主要包括人口统计变量和不平衡矛盾、不充分矛盾、供给质量与公众满意度4个变量的设计。
公共体育服务的矛盾表现为不平衡矛盾与不充分矛盾2种形式[19],公共体育服务发展不平衡主要受地域、经济发展、人口结构、收支状况等因素的影响[20],在供给数量、质量、结构、层次、内容、时空等方面表现出不平衡[21],实质为在数量、地域、空间上难以实现均衡状态。为促进公共体育服务均衡供给,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主要从结构、层次、内容3方面进行调整。因此,综合上述分析,本研究选取结构、层次、内容3个维度构成不平衡矛盾变量。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不充分主要是资源体系上的不充分,具体包括指导员与教练员、硬件服务设施、资金投入等内容,可将其归结为人力、物力与财力3方面内容的不充分[22]。相关学者从资源体系的角度出发,亦认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不充分实质为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等资源要素的不充分[23]。基于此,本研究提取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3个维度构成公共体育服务不充分矛盾变量。
供给质量皆是基础型与服务型公共体育服务的评价指标,可以通过标准程度、层次类别、配套设施、构成材质、便利程度、频次等要素体现[6],亦可通过持续性、稳定性、效用性、规范性等指标进行衡量。此外,G.A.BOYNE[24]认为,种类、数量、持续性3个指标公共体育服务的衡量指标,可有效反映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质量。本研究综合上述分析,最终选取种类、数量、持续性3个维度形成供给质量变量。
公众满意度是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成效实现的核心评价因素,S.MARTIN等[25]认为,公众满意度主要包括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2个要素;P.TAYLOR等[26]认为,满意度受服务效率、服务水平与服务规模的影响;MICHAEL等[27]认为,服务效果可以体现公众满意程度。基于上述学者的分析,本研究认为,公众满意度受诸多评价因素的共同影响以反映供给成效,本研究选取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服务效果与服务规模4个维度构成公众满意度变量。因此,本研究量表包括不平衡矛盾、不充分矛盾、供给质量与公众满意度4个变量以及13个维度组成。
项目分析主要采取极端组检验和同质性检验2种方法进行[28]。首先,将问卷按照总分进行排序,在将其分为前27%和后27%的高低2组,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其次,选取因子载荷量、内部一致性α系数等指标检验量表的可靠性[29]。本研究项目分析检验结果为,不充分矛盾量表中第17题与供给质量量表中第19题的因子载荷量小于0.45,应将以上2题删除,以保证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且公众满意度量表中第36题的校正题项与总分相关值均小于0.40,故将其删除。
本研究在遵循Kaiser准则基础上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结果为KMO=0.878>0.6,Bartlett为2745.791(P=0.000),达到了P<0.001的显著性水平,说明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基于此,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法萃取公因子,保留因子载荷大于0.5的项目,以保证因子的单维性。通过2次探索性因子分析后,将不平衡矛盾量表中的第9题和公众满意度量表中的第36题删除,最终,余下24个题项。因此,依次将4个公因子命名为不平衡矛盾、不充分矛盾、供给质量、公众满意度。且以上4个因子分别解释了24个条目23.488%、18.742%、16.736%、8.027%的变异量,总共解释了66.993的总方差,题项的累计贡献率大于60%,以保证量表良好的构念效度。
2.4.1 信度检验 通过对量表进行内部一致性检验,以验证量表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检验结果为:不平衡矛盾维度的α系数为0.850、不充分矛盾维度的α系数为0.893、供给质量维度的α系数为0.885、公众满意度维度的α系数为0.814,且量表总体的α系数为0.894。据此,说明本研究量表的α信度系数均达到0.7的标准。为进一步检验量表的内部一致性,本研究计算出CR值和AVE值,结果显示,均符合CR>0.6,AVE>0.5的标准,说明量表信度较佳(见表1)。
表1 变量信度分析表Table1 Variable reliability analysis table
2.4.2 效度检验 (1)内容效度。通过邀请公共体育服务领域的2名教授、体育管理学领域的2名教授,以及体育企业营销管理领域的1名场馆总经理对量表设计的内容进行深入访谈,并对问卷内容、结构的完整性、题项与内容的适切性、反向题等要素进行评估。结果为,将量表中不平衡矛盾维度的第2、7题删除;不充分矛盾维度中第13题删除;供给质量维度的第23题删除;公众满意度维度的第32、39题删除,以保证问卷的代表性和有效性。
(2)结构效度。本研究主要通过聚合效度和区别效度以检验结构效度。CFA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模型1的拟合指标CFI=0.990,NFI=0.976,NNFI=0.984,GFI=0.980,x2/df=1.664(P=0.003);模型2的拟合指标CFI=0.977,NFI=0.970,NNFI=0.960,GFI=0.968,x2/df=3.804(P=0.002),且模型3和模型4的各项指标亦达拟合标准,4个模型均符合P<0.05的显著水平,区别效度良好。据初始模型的各测量指标显示,x2/df=5.816,GFI=0.886<0.9,CFI=0.856<0.9,RMSEA=0.111>0.08,以上指标均未符合模型适配标准。研究的4个修正模型的路径λ值、CR值均大于1.96,模型1中AGFI=0.961>0.900,RMSEA=0.071≤0.05~1;模型2中AGFI=0.926>0.900,RMSEA=0.084≤0.05~1,且模型3、模型4的AGFI、RMSEA指标亦显著,4个模型的聚合效度较佳。说明,本研究量表的结构效度较好。
本研究运用Amos23.0统计软件构建出公共体育服务的矛盾表现、供给质量与公众满意度的影响关系模型,经路径分析后检验模型的拟合效果。研究在参考模型标准适配值的基础上分析模型适配度[30],结果显示:4个模型的GFI值分别为0.987、0.987、0.990、0.993(GFI>0.9);RMSEA值分别为0.089、0.071、0.081、0.066(RMSEA≤0.05~1);NFI值分别 为 0.976、0.989、0.987、0.976(NFI>0.9);NNFI值分别为 0.931、0.970、0.950、0.953(NNFI>0.9);CFI值分别为 0.929、0.992、0.991、0.984(CFI>0.9);IFI值分别为0.982、0.992、0.991、0.985(IFI>0.9);AGFI值分别为0.929、0.933、0.930、0.966(AGFI>0.9);模型的x2/df分别为4.116、3.889、3.574、2.735(≤3~5),因此,4个模型的拟合度较为理想(见表2)。
表2 研究模型拟合度指标表Table2 Study the index table of model fitting degree
本研究依据理论模型构建了公共体育服务的矛盾表现与供需互动影响关系的4个结构方程模型以探讨路径影响关系(见图2)。模型1为不平衡矛盾与供给质量的影响关系模型;模型2为不充分矛盾与供给质量的影响关系模型;模型3为供给质量与公众满意度的影响关系模型;模型4为公共体育服务的矛盾表现与供需互动的影响关系模型。研究通过构建4个影响关系模型,旨在揭示“不平衡矛盾、不充分矛盾→供给质量→公众满意度”的影响关系路径,在保证模型拟合的基础上探析不平衡矛盾、不充分矛盾与供需互动的影响效果。透过模型,发现供给质量是联系公共体育服务的矛盾表现与公众满意度关系的核心变量,是模型构建的关键要素与研究亟需探讨的核心问题,本研究进一步验证整体模型的内在影响效果。
图2 公共体育服务的矛盾表现与供需互动影响关系修正模型图Figure2 Public Sports Service Public Satisfaction Influence Relationship Correction Model Diagram
本研究在参考温忠麟模型拟合标准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拟合优度评估[31],进而采用极大似然法估计模型的路径效果。模型1为不平衡矛盾表现与供给质量的影响关系路径,主要为供给结构、供给层次、供给内容等不平衡矛盾要素,与供给种类、供给数量、供给持续性等供给质量要素之间的影响关系路径分析。结果显示:假设H1供给结构→供给数量的C.R.值为1.817(P>0.05);供给种类→供给数量的C.R.值为1.276(P>0.05);供给层次→供给持续性的C.R.值为-0.965(P>0.05);供给结构→供给持续性的C.R.值为1.826(P>0.05),上述路径均未达到P<0.05显著水平,其余路径均符合P<0.001的显著水平(见表3)。
表3 公共体育服务的不平衡矛盾与供给质量的影响关系路径的实证结果表Table3 Empirical Results Tabl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mbalance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s and the Impact of Supply Quality
通过模型路径回归系数标准化后分析因素负荷量,且回归系数应介于0.50~0.95之间,以保证模型路径影响关系显著。模型1的实证结果显示,供给结构→供给数量的路径系数为0.099;供给种类→供给数量的路径系数为0.069;供给层次→供给持续性的路径系数为-0.051;供给结构→供给持续性的路径系数为0.094,以上各路径不存在显著的影响效果,其余各路径均显著,说明不平衡矛盾表现与供给质量具有显著的影响效果。
模型2为不充分矛盾与供给质量的影响关系分析,具体包括不充分矛盾层面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与供给质量层面的供给种类、供给数量、供给持续性等要素之间的影响关系。模型2结果显示:假设H2物力资源→供给种类的C.R.值为0.189(P>0.05);财力资源→供给数量的C.R.值为0.584(P>0.05);物力资源→供给持续性的C.R.值为-0.271(P>0.05);人力资源→供给持续性的C.R.值为-0.105(P>0.05);财力资源→供给持续性的C.R.值为0.515(P>0.05),以上路径未达到P<0.05的显著水平,而其余路径均达到P<0.05的显著水平(见表4)。
模型2实证结果显示,模型适配结果良好,且各影响关系路径较为显著。模型加权回归结果为:物力资源→供给种类的路径系数为0.013,财力资源→供给数量的路径系数为0.026;物力资源→供给持续性的路径系数为-0.014,人力资源→供给持续性的路径系数为-0.004;财力资源→供给持续的性路径系数为0.023,以上各路径影响关系不显著,而其余路径的影响关系较为显著。据此结果说明,公共体育服务的不充分矛盾表现对供给质量具有显著的影响效果。
表4 公共体育服务的不充分矛盾与供给质量的影响关系路径的实证结果表Table4 Empirical Results of the Path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adequate Contradiction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s and the Quality of Supply
模型3为供给质量层面的供给种类、供给数量、供给持续性与公众满意度层面的服务规模、服务质量、服务效果、服务效率等要素的影响关系。模型3研究结果为:假设H3供给数量→服务规模的C.R.值为0.491(P>0.05);供给持续性→服务规模的C.R.值为0.192(P>0.05);供给数量→服务质量的C.R.值为0.095(P>0.05);供给持续性→服务质量的C.R.值为-0.959(P>0.05);供给数量→服务效果的C.R.值为1.160(P>0.05);供给持续性→服务效果的C.R.值为0.396(P>0.05);供给持续性→服务效率的C.R.值为0.275(P>0.05);供给种类→服务效率的C.R.值为1.936(P>0.05);供给数量→服务效率的C.R.值为-0.714(P>0.05),以上路径均未达到P<0.05的显著水平,其余路径均符合P<0.05的显著水平(见表5)。
表5 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质量与公众满意度的影响关系路径的实证结果表Table5 Empirical Result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pply Quality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s and Public Satisfaction
据供给质量与公众满意度的影响关系模型的加权回归结果显示:供给数量→服务规模的路径系数为0.046;供给持续性→服务规模的路径系数为0.016;供给数量→服务质量的路径系数为0.007;供给持续性→服务质量的路径系数为-0.066;供给持续性→服务效果的路径系数为0.030;供给持续性→服务效率的路径系数为0.020;供给数量→服务效率的路径系数为-0.059,以上路径不存在显著的影响效果,其余路径的影响关系较为显著。
模型4为公共体育服务的不平衡不充分矛盾表现、供给质量与公众满意度的影响关系路径的实证结果,即分析不平衡矛盾、不充分矛盾→公众满意度的具体影响效果(见表6)。通过路径分析揭示假设H5:不充分矛盾→公众满意度的C.R.值为0.347,P=0.729(P>0.05),未达到显著,说明不充分矛盾表现对公众满意度不存在直接的影响效果。而假设H1~H4路径的C.R.值分别为5.728、6.302、10.183、2.276,且模型路径均达到P<0.05的显著水平。此外,通过模型4的回归结果发现,不平衡矛盾→供给质量的路径系数为0.265;不充分矛盾→供给质量的路径系数为0.292;供给质量→公众满意度的路径系数为0.482;不平衡矛盾→公众满意度的路径系数为0.102;不充分矛盾→公众满意度的路径系数为0.016。上述结果表明,研究模型整体适配良好,研究假设H1、H2、H3、H4皆成立,假设H5不成立。诚然,研究模型中不平衡矛盾对公众满意度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而不充分矛盾对公众满意度不存在直接效应,整体模型的影响关系路径较为显著。供给质量在公共体育服务的矛盾表现对公众满意度的影响关系中可能存在间接效应,对此,进一步验证模型的中介效应。
表6 公共体育服务的矛盾表现与供需互动的影响关系路径的实证结果表Table6 Empirical Result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tradictory Performance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s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本研究对假设H6和H7:供给质量在公共体育服务的不平衡、不充分矛盾表现对公众满意度的影响关系中起中介作用的理论逻辑进行验证。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的选取上,本研究参考了MACKINNON等[32]提出的因果逐步回归法和Sobel检验方法,但发现以上2种方法皆存在弊端。进而,通过比较TAYLOR等[33]提出的Bootstrapping检验方法,最终,本研究选取了Bootstrapping检验法以检验供给质量在公共体育服务的矛盾表现对公众满意度的影响关系中的中介效应。Bootstrap检验结果为,X1→M、X2→M、M→Y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42、0.496、0.253(X1为不平衡矛盾、X2为不充分矛盾、M为供给质量、Y为公众满意度),均达到了P<0.001的显著水平(见表7)。在95%置信度下,Bias-corrected和Percentile Method的间接效应信赖区间均不包含零,表明供给质量的中介效应显著。由于不平衡矛盾对公众满意度具有直接效应,说明供给质量在模型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而不充分矛盾对公众满意度不具有直接效应,故供给质量在模型中具有完全中介效应。在“X1→Y”路径上M的中介效应为0.120;在“X2→Y”路径上M的中介效应为0.125。综上,供给质量在公共体育服务的不平衡矛盾与不充分矛盾对公众满意度的影响关系中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与完全中介效应,因此,假设H6和假设H7均成立。
表7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Table7 Results of Mediating Effect Test
本研究首先证实了不平衡矛盾是供给质量低下的根源,公共体育服务的不平衡矛盾表现对供给质量具有显著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供给结构、供给层次、供给内容的不足会影响供给质量的变化。该结果证实了前人研究的观点,即公共体育服务“总量不足”“结构失衡”问题凸显,政府供给能力有限是供给质量低下的归因[34]。加之,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不平衡、供给低效加重,无法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元化的体育需求,进而公共体育服务供需渐趋偏离、难以实现有效互动。在此境况下,公众体育需求激增,但消费动力严重不足。为刺激广大公众参与体育消费和满足其健身需求,应从供给层次、供给结构、供给内容等要素上强化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质量提升。在供给种类上实现服务多元化;在供给数量上,实现产品与服务总量的增加与转变;在供给持续性上,实现供给力度与深度并肩提升。切实将供给质量提升放在首位,并实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优化策略,以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衡供给[35]。诚然,公共体育服务要实现供给质量的提升应遵循均等化供给,在财政能力、供给体制、运营模式、服务内容等方面充分发展,且在供给结构、供给层次、供给内容上实现深化补充[36]。此外,公共体育服务供需两侧应建立良性互动机制,以公众需求为导向,将公共体育服务“软”的部分做“硬”,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衡、协调、高效供给[37]。
不充分矛盾即公共体育服务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体系等供给上的不充分、不全面、不完善等现象,亦是供给质量低下的根源。本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的观点基本一致。相关研究认为,资源作为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基础性、根本性保障,资源的充分程度决定了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质量的高低。由于供给总量受供给模式、公众体育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催生了产品与服务“供不应求”问题,加之,基于非竞争性、垄断性的供给模式下形成了盲目供给、低效供给状态[38]。并且,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过程中,政府与市场作用不明晰的矛盾较为突出,是供给不充分的内在缘由,明晰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关系至关重要。应转变政府职能,激活体育市场主体,将公共体育服务融入市场化运作,促进市场竞争与供给质量提升,刺激公众的体育消费需求[39]。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公共体育服务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形成供给优化发展的局面。此外,增加集聚效应能产生服务溢出和服务共享效应,有利于促进服务提升与创新,完善供应链有效管理与调整,进而促进消费方式创新和消费体验升级[40]。
供给质量在公共体育服务的矛盾表现对公众满意度的影响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相关研究认为,公共体育服务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双重矛盾样态日渐凸显,严重滞碍了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改革的有效推进,进而影响了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成效。本研究突破了已有研究的理论局限,进一步将矛盾表现与供需互动关系有效结合,证实了供给质量是供需互动难以实现的成因。此外,公共体育服务的服务规模、服务质量、服务效果、服务效率等指标能有效判断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深度和广度,进而影响公众满意度。本研究揭示了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模型的观点,即供给质量保障、供给内容品质是公共体育服务的客观评价指标,服务期望、服务态度、服务感知差异、政府服务形象、公众信任等是公众满意度的主观评价指标,实质为供给要素对感知要素产生影响,以通过满意度回应效果来体现供给质量[41]。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日趋深入,公众体育需求不断扩张,政府实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应满足公众意志,缩小各方利益诉求的差异化,以强化供给效率的提升[42]。事实上,供给质量以供给要素整合与优化为前提,以公众需求刺激为导向,应从需求导向切入挖掘供给导向中的现存问题[43]。由于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质量直接与公众的认知偏差有关,会通过感知绩效来影响公众满意度[44]。因此,相关研究与本研究的观点不谋而合,认为政府是供给质量实施主体与行为主体,而公众对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质量具有发言权,公众感知满意度越高,政府就越容易实施相关政策和提高执政能力来促进供给质量提升[45],在实现服务供需契合的前提下改善公众感知绩效,以提升公众的满意度。
公共体育服务不平衡与不充分矛盾的双重表现是供给质量低下的内在究因,亦对公众满意度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基于此,本研究引入产品供需理论,通过理论论证与逻辑推演,打破了从供给层面研究的局限思维定势,进一步从公共体育服务的供需互动视角切入,发现公共体育服务的矛盾表现与供需互动存在显著的影响效果,且供给质量的中介作用明显。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与优化提供了清晰的理论逻辑,在遵循“公共体育服务矛盾有效消解与供需有效互动”治理思路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以强化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质量提升为治理核心,以不平衡不充分矛盾消解为治理动力,以需求满足为治理方向,以公众满意为治理目标”的核心治理路径。应保证公共体育服务在供给结构、供给层次、供给内容等方面实现均衡供给;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上实现有效配置,进一步促进供给种类、供给数量、供给持续性不断提升,以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供需有效互动的格局。基于此,本研究对后续研究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展望,认为后续研究可进一步从公众的微观消费心理与行为层面出发,主要以公共体育服务的参与动机、参与行为、满意度与幸福感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以探索公共体育服务微观消费层面的治理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