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幼儿纵跳动作发展特征研究

2019-10-10 09:29李志远刘金富朱小烽虞松坤陈为玮杨铁黎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月龄小腿显著性

李志远,刘金富,朱小烽,虞松坤,陈为玮,杨铁黎

幼儿期是走、跑、跳、投、攀、爬等多种身体基本动作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在敏感期没有掌握和开发这些基本的动作模式,完成由基本动作技能所构成的不同动作组合能力就会受到影响[1]。2012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简称《指南》)[2],其中健康领域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动作发展提出了具体目标并附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为幼儿动作的学习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与建议。而幼儿动作发展基本模式是教师教授、家长指导幼儿动作学习与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构建适宜性幼儿体育课程体系、提升幼儿体育活动教学策略的基础。因此,对幼儿各种身体动作发展基本模式的研究十分必要。

关于我国幼儿身体动作发展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幼儿动作发展基本规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跑步动作[3]、投掷动作[4-5]、协调能力[6]、本体感觉能力和平衡能力与粗大动作发展水平[7-8]等方面,而纵跳动作的研究鲜有涉及。国外对纵跳动作已有初步研究,如T.ENDO等[9]分析了纵跳能力从小学到高中阶段随年龄、体能或运动能力的变化特征;K.KATO等[10]认为,连续跳跃是幼儿从行走到快速跑的关键环节,在这种跳跃运动中向上蹬伸和落地缓冲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如果可以连续完成这种跳跃运动,就会产生连续反弹跳(Rebound Jump)这种“拉长-缩短周期”(Stretching-shorten cycle,SSC)的运动形式;K.KOREN等[11]认为,动作的协调性是影响幼儿跳跃能力的重要因素;L.D.ISAACS等[12]认为,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获得了更多的相关经验,同时肌肉和运动神经元的发展也促进了跳跃技能的精细化,从而改善了跳跃能力。另外有研究表明,幼儿期个体发育显著,身体形态的变化对运动能力产生较大影响[13]。

纵跳是一切跳跃运动的基础,在体育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跳跃又是《指南》中健康领域要求幼儿掌握的一项基本动作,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发展起到重要影响。因此,本研究选取3~6岁幼儿185名,探讨年龄、月龄与纵跳动作发展、身体形态发育的相关性,进一步丰富幼儿动作发展研究,使幼儿园教师、幼儿体育工作者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纵跳动作学习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更好地指导并实现《指南》中幼儿跳跃动作发展目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测试对象

随机选取嘉兴市S幼儿园大、中、小班各2个自然班共185名3~6岁幼儿为测试对象(见表1),测试时间为2017年12月10日,受试幼儿的年龄和月龄的计算都以此时间为节点来计算。测试前,向幼儿园园长和幼儿教师详细说明安全注意事项及应急方案,测试对象的家长均填写知情同意书。正式测试时,再次确认幼儿下肢无受伤的情况下才进行测试。

表1 测试对象基本信息Table1 Basic Information about Test Objects

1.2 试验仪器

身高、体重测试仪,纵跳测试仪(健民牌GMCS-II型,北京信恒公司产),足底压力开关(Novel Pedar-X,Novel公司产),超声波画像诊断装置(P08063-02 Sonosite公司制),游离直钢尺,足长测量器,皮尺等。

1.3 测试方法

1.3.1 跳跃动作 采用着地时间相对较长的下蹲跳(Counter Movement Jump,CMJ)和着地时间较短的反弹跳(Rebound Jump,RJ)。采用连续5次反弹跳来评价RJ的完成能力,预测试中由于存在连续跳跃不到5次就停止动作和5次以后还在进行动作的幼儿,针对这些幼儿采用10 s连续反弹跳的方法,让受试者在测试前观摩标准示范动作同时加强练习。将连续5次反弹跳中RJ-index最高的一次动作作为分析对象,RJ-index为反弹跳指数,它可以反映连续反弹跳过程中每一次跳跃的高度与脚着地时间的比值,是反弹跳能力的重要指标。可采用足底开关,获取滞空时间和脚着地时间,计算出跳跃高度:h=g(t/2)2/2,(g=9.81,t=滞空时间),RJ-index=跳跃高度/脚着地时间[8]。CMJ采用跳跃高度作为评价指标,在纵跳测试仪上进行,采用2次跳跃中最高的一次动作作为分析对象。同时,为了测验幼儿完成CMJ和RJ的可信度,将8名幼儿作为对象进行预测试,计算实施间的组内相关系数,CMJ:ICC(组内相关系数)=0.989,RJ:ICC=0.965,两者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1.3.2 小腿和足部形态 通过测量足长、小腿长、跟腱长以及小腿围,了解足部和小腿形态的发育状况。采用足长测量器和游离直钢尺分别测量足长和小腿长。小腿长为大小腿屈曲90º时胫骨点至内踝点之间的垂直距离,足长为足跟点至趾尖点间的直线距离。小腿围用皮尺经过腓肠肌最粗处水平环绕一周,量其围度,精确至0.1 cm。小腿跟腱长的测量采用超声波画像诊断装置测量小腿腓肠肌内侧肌腹下缘至跟腱点之间的距离。测量均在右脚进行,采用直立位(见图1)。

图1 跳跃测试动作示意图Figure1 Jump Test Movement

1.4 数据处理及指标

在SPSS22.0统计软件上建立数据库计算各指标值,用M±SD表示。身体形态指标为身高、体重;足部形态指标为足长、小腿长、跟腱长、小腿围;纵跳指标包括下蹲跳跳跃高度(CMJ-H)、反弹跳跳跃高度(RJ-H)、反弹跳着地时间(RJ-T)和反弹跳指数(RJ-index)。针对月龄的增长对纵跳能力的影响,将纵跳动作发展水平类型分为优先群(good群)、均衡群(equal群)和迟缓群(poor群)。

1.5 统计分析

全体、男幼儿和女幼儿不同年龄段的身体形态特征指标、小腿形态特征以及CMJ和RJ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进行差异性检验,F值有显著差异的项目根据Games-Howell进行多重比较,显著性水平P<0.05。相关系数采用Pearson法计算出。月龄与CMJ和RJ发展水平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回归分析。同时,对月龄与纵跳动作的发育类型进行X2检验和残差分析(Residual Analysis)。对纵跳动作的发育类型间的跳跃高度、着地时间、形态特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性检验,F值有显著差异的项目采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显著性水平P<0.05。

2 研究结果

2.1 3~6岁幼儿身体形态发育和纵跳发展水平的年龄变化特征

2.1.1 3~6岁幼儿身高、体重发育特征 全体、男、女幼儿的身高和体重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全体幼儿的身高在3~6岁各年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男、女幼儿的身高在3~5岁各年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全体、男、女幼儿的体重在3~5岁各年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3~6岁幼儿身高和体重特征Table2 Characteristics of Height and Weight in 3to6 Years Old Children

2.1.2 3~6岁幼儿小腿与足部形态发育特征 全体幼儿的足长、小腿长、跟腱长和小腿围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且足长和小腿长在3~6岁各年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跟腱长在3~5岁各年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从性别来看,男、女幼儿的足长、小腿长、跟腱长、小腿围呈现出不同的年龄发展特征(见表3)。

2.1.3 3~6岁幼儿CMJ与RJ动作发展水平特征 全体幼儿的CMJ-H、RJ-index和RJ-H逐年增加,且分别在3~5岁、4~6岁和3~6岁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RJ-T呈现逐年缩短的趋势,但在3~6岁各年龄间差异性均不显著(P>0.05);男女幼儿间的CMJ和RJ动作发展水平存在年龄上的发展差异(见表4)。

表3 3~6岁幼儿小腿和足部特征Table3 Characteristics of Shank and Foot in 3to6 Years Old Children

2.2 3~6岁幼儿身体形态发育、纵跳发展水平的月龄变化特征

2.2.1 身体形态发育与月龄间的关系 在全体、男、女幼儿组别中,月龄与各种身体形态特征之间都存在非常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或P<0.001)(见表5)。

2.2.2 纵跳发展水平与月龄间的关系 在全体幼儿、男幼儿以及女幼儿中,CMJ-H与RJ-index之间呈现出非常显著性正相关(P<0.001)。同时,从右图各年龄组别的关系中显示出,全体幼儿中的3~6岁间、男幼儿中的4~5岁间以及女幼儿中的4~6岁间CMJ-H和RJ-index两者之间存在非常显著(P<0.001)或显著正相关(P<0.05)(见图2)。

2种纵跳动作都与月龄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01)。而且,其回归直线的决定系数在全体幼儿的CMJ-H中为0.418,男幼儿中为0.343,女幼儿为0.510;在全体幼儿的RJ-index中为0.392,男幼儿为0.331,女幼儿为0.458。CMJ和RJ动作发展水平均随着月龄增加呈现出发展的倾向,但是从50个月开始,CMJ-H和RJ-index散点图呈现出逐渐分散的趋势(见图3)。因此,本研究将以各自的回归直线残差±1SD为基准将幼儿纵跳动作的发展类型进行分类。针对月龄的增长,纵跳动作发展水平可以分为优先群、迟缓群和均衡群3组。

表4 3~6岁幼儿CMJ和RJ动作发展水平特征Table4 Characteristics of CMJ and RJ Motor Development in 3to6 Years Old Children

表5 3~6岁幼儿身体形态与月龄间的关系Table5 Relationship Between Age in Months and Body Morphological in 3to6 Years Old Children

图2 3~6岁幼儿CMJ-H与RJ-index的相关关系Figure2 Relationship Between CMJ Height and RJ-index in 3to6 Years Old Children

图3 3~6岁幼儿月龄与CMJ-H和RJ-index间的关系Figure3 Relationship Between Age in Months and CMJ Height,RJ-index in 3to6 Years Old Children

50个月龄以上和以下的2组CMJ-H中,3组群的人数偏差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RJ-index中,3组群的人数偏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见图4)。

残差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哪种情况,随着50个月龄以下中对同属equal群的人数增加的同时,全体幼儿和男幼儿中good群的人数显著性增加(P<0.05);另外,随着50个月龄以上的全体幼儿中同属equal群的人数显著增加的同时,全体幼儿中good群以及poor群的人数也在显著增加(P<0.05)。同时,对于男幼儿中的good群和女幼儿中的poor群的人数也随之增加(见表6~表8)。

图4 3~6岁幼儿CMJ-H与RJ-index发展类型的人数偏向变化Figure4 Numerical Deviation Change of CMJ Height and RJ-index Development Type in 3to6 Years Old Children

表6 全体幼儿月龄与CMJ和RJ发展类型的交叉列表Table6 Crosstabulation of Age in Months and CMJ、RJ development style of all Children

表7 男幼儿月龄与CMJ和RJ发展类型的交叉列表Table7 Crosstabulation of Age in Months and CMJ、RJ development style of Boy Children

表8 女幼儿月龄与CMJ和RJ发展类型的交叉列表Table8 Crosstabulation of Age in Months and CMJ、RJ development style of Girl Children

2.3 50个月龄以上的3组群间身体形态特征和纵跳发展水平的比较

2.3.1 50个月龄以上的3组群间身体形态发育特征比较 50个月龄以上的3组群间全体幼儿、男幼儿和女幼儿的身体形态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图5~图6)。

图5 50个月龄以上的3组群间身体形态特征的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Body Morphological Among Three Group over 50 Months of Age

2.3.2 50个月龄以上的3组群间纵跳发展水平的比较 50个月龄以上的幼儿中,月龄与RJ-index的相关关系散点图呈现出逐渐分散的倾向(见图3)。为此,将RJ-index的构成要素RJ跳跃高度和着地时间进行3组群间的比较。结果显示,在全体幼儿、男幼儿和女幼儿中,good群的跳跃高度都明显高于equal群和poor群(P<0.001),触地时间明显低于equal群和poor群(P<0.001)(见图6)。

图6 50个月龄以上的3组群间RJ跳跃高度与着地时间的比较Table6 Comparison of RJ Height and Contact Time Among Three Group over 50 Months of Age

3 讨论与分析

3.1 3~6岁幼儿CMJ和RJ动作发展的年龄特征

通过评价3~6岁幼儿CMJ和RJ动作发展水平,分析与纵跳动作相关的年龄和发育特征。幼儿CMJ跳跃高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见表3)。同时,RJ-index和RJ跳跃高度也有逐年增长的趋势,但着地时间并没有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显著性变化。由此可知,幼儿期RJ动作发展水平的提高,主要是由于RJ跳跃高度的增加,而着地时间则无显著变化,所以,可以将着地时间看作成“特性”,而RJ跳跃高度则是“发展水平”,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特性”保持不变,“发展水平”则逐年增长。图2表明,男幼儿和女幼儿在RJ-index和CMJ跳跃高度上存在显著性正相关。K.ZUSHI等[14]和T.ENDO等[9]分别以体育系大学生和6~18岁中小学生为对象,讨论RJ-index和CMJ跳跃高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0.584(P<0.001)和r=0.765(P<0.001),由此可以看出,RJ-index与CMJ跳跃高度在幼儿、中小学生和成年人中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3.2 3~6岁幼儿CMJ和RJ动作发展的月龄特征

图3表明,全体幼儿、男女幼儿的RJ-index和CMJ跳跃高度与月龄间都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得出回归直线方程,从回归直线附近的散点图分布可以看出,RJ-index和CMJ跳跃高度在50个月龄后分散程度有逐渐增大的倾向。因此,参考T.ENDO等[9]的方法,以各自回归直线残差±1SD为基准,将幼儿随月龄增长下的RJ-index和CMJ跳跃高度的发展水平分为good群、equal群和poor群3类组群,同时将月龄分为50个月以下和50个月以上2组分别进行探讨。图4、表5显示,在CMJ跳跃高度中,男女幼儿的人数偏差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RJ-index中存在显著性差异。50个月以下的equal群的人数明显大于good群和poor群;同时,50个月以上的equal群的人数明显增加。另外,男幼儿good群和女幼儿poor群的人数也明显增大。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在3~6岁期间CMJ跳跃高度的发展波动倾向不显著,而RJ-index则在50个月龄以后出现优先发展和迟缓发展的倾向,且波动较显著。

随着月龄的增长,身高、体重等身体形态指标随之增加,CMJ跳跃高度同时也随之增加。另外,RJ-index的发展水平在50个月龄后出现快速发展和迟缓发展的现象,除受CMJ跳跃能力的影响外,个体发育速度或形态变化也是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幼儿期是身体形态发育敏感期,本研究中也证实了月龄与形态特征之间存在相关关系。T.ENDO等[9]得出,10~17岁中小学生RJ-index与小腿跟腱长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跟腱长较长的学生具有较高的RJ发展水平。图5可知,在全体幼儿和男女幼儿中good、equal和poor 3组群间的身高、体重、足长、小腿长、跟腱长以及小腿围均无显著性差异。由此可以看出,50个月龄以后RJ能力出现波动的倾向,一定程度受到形态发育的影响,另一方面可能受到肌纤维数量增加以外的因素影响。下肢形态特征对个体纵跳动作发展水平的影响较小,影响机制可能在于肌肉机能方面。前桥明等[15]的研究同样表明,肌肉力量的发展是影响幼儿运动能力的因素。因此,RJ能力的发展出现波动倾向可能与神经-肌肉传导机能的影响有关。

图5中,将RJ-index的构成要素跳跃高度和着地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跳跃高度逐年增加,good群要明显高于equal群和poor群;着地时间变化不明显,good群要明显短于equal群和poor群。因此,随着月龄增长纵跳动作发展水平较高的幼儿有着较短的着地时间和较高的跳跃高度。吉田拓矢等[16]研究表明,RJ-index越大,下肢肌肉SSC发展水平越高,会产生较强的爆发力。而李志远等[17]得出,肌肉SSC运动发展水平主要受神经-肌肉-肌腱产生适应性变化,以及运动神经元间的传导和协调配合能力影响。R.E.SCAMMON[13]的发育曲线表明,3~4岁是神经系统发育的敏感期,此时大脑运动中枢也在迅速发展。幼儿期是神经网络间相互联系、神经元间传递急速增加的时期。同时,中枢系统的调节功能发育完成,也是中枢和末梢之间关系形成的时期[18]。另外,J.IWATAKE等[19]研究认为,幼儿期是神经系统控制的灵敏性、平衡性、协调性等能力显著发育的时期。支配着地前肌肉的预备紧张或神经系统是影响RJ动作发展的主要因素[12]。由此可以看出,上述3组群间的纵跳发展水平受神经系统因素影响较大,good群发展水平较高的原因是神经-肌肉系统传导和配合等机能发达,包括在空中前庭器官对姿势的支配或着地前动作的支配能力比较发达。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幼儿RJ动作从4周岁开始发展水平出现差异,发展显著的幼儿跳跃高度较高且着地时间较短;同时,随着身体形态的发育,RJ与CMJ动作有着不同的发展倾向。本文仅探讨了足部和小腿形态特征对纵跳动作发展水平的影响,但对纵跳动作发展水平也有影响的髋、膝关节及大腿形态特征需在今后进一步探讨。

4 结论与建议

3~6岁幼儿身体形态、纵跳动作发展水平随着年龄和月龄的增长,均呈现增加的趋势;跳跃高度的增加是反弹跳发展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且反弹跳指数与下蹲跳跳跃高度间存在显著正相关;50个月龄是幼儿纵跳发展的分化期,由于受到神经或运动调节系统发育等因素的影响,50个月龄(约4周岁)以后,纵跳动作发展水平开始出现个体差异,发生优先和迟缓现象,优先发展的幼儿具有较高的反弹跳指数值;建议从4周岁开始,鼓励幼儿积极参加跑跳结合的体育游戏,促进其身体形态发育的同时,提高纵跳动作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
月龄小腿显著性
初产月龄对奶牛泌乳性能及长寿性的影响分析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贫血及生长发育现状研究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视频序列中视觉显著性图像区域自动提取仿真
认识和了解HIV感染诊断和疾病进展的预测指标——CD4+T细胞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商标显著性的司法判断(一)
小腿抽筋不简单
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