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几十年的声乐舞台实践和声乐教学实践中,笔者对歌唱的声音总结出三个要素,即:一:位置;二、共鸣;三、波音,下面来浅谈一下这“三要素”,将在本文中一一阐述。
关键词:声音;三要素
顾名思义,我们这里要讲的是歌唱的声音,不是一般物理意义上的声音,不是人说话的声音。
虽然在歌唱中提倡自然、放松,但真正歌唱意义上的声音却是在自然人声基础上的艺术提炼,从而成为美妙动听的歌唱发声。
那么,这个美妙的声音到底与一般的自然人发出的自然的声音有什么区别呢?不然人们都长着同样的喉咙,却能在唱歌中体现不同的风格和韵味甚至不同感觉和水准呢?
这些区别也就是歌唱的声音的特殊性到底在哪里呢?
一、要素一:位置
声音的位置是决定不同唱法和不同风格的关键点。
大家应该都知道,在歌唱中存在不同的唱法和风格,基本上分为三大唱法:一是美声唱法;二是民族唱法;三是通俗唱法。而在三大唱法中,又派生出各种不同风格的唱法,而这些不同唱法和风格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就是歌者在歌唱发展中,调节和运用了发声器官中的不同位置。
人们在自然说话中,也会运用自身特点和习惯,发出各种声音,有的位置高,偏鼻腔和头腔共鸣,会形成高亮音和鼻音,有的位置低,会形成沉重音和喉音,这是由不同的发生位置来决定的。
歌唱发声与说话发声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歌唱中,歌唱家们利用了不同的发声位置来演唱,造就了不同的唱法和风格。
相对来说,美声和民族唱法在声音运用中位置相对稳定,特别是在同一曲目中,不会随意变换位置。
在美声唱法中,虽有高音、中音、低音以及还可细分,但都是遵循各自风格的发声位置,否则,风格就得不到保障。
二、要素二:波音
在国内各种“好声音”等歌唱平台的专家评论中,会出现“声线”这个词,而且以“声线”如何来评价声音“优劣”。
“声线”是个什么东西呢?
在专家评议中,“声线”好像只是笼统的在说声音的色彩和质量上,没有提到声音的形态问题,也就是说,声音不但有色彩和质量,而且是有形态的。
声音只能听,又不能看,怎么会有形态呢?
答案是肯定的,声音是有形态的,不过看不出来,是感受出来的。
人们在平常说话中,声音的形态是直线条的,虽然有共鸣,也有位置。有的说话有鼻音,有的说话喉音重,这是位置,有的声音很沉闷,那是共鸣。
初学唱歌的人,还不怎么会唱的人,你会感到他(她)的声音是直线条的,会得出“直嗓子”的结论。
初学二胡的人,大家会说他(她)直来直去,象“杀鸡”似的。什么原因?
人的声音跟二胡的声音能相提并论么?
能。唱歌的声音跟二胡的声音在音乐意义上都是“乐”音,是通过艺术的体现,让人们得到美好听觉享受的。也存在同样问题,直来直去的声音形态,是不能给人的听觉带来美感的。
还是以二胡为例吧。当“二胡者”通过一定的练习,充分掌握“揉弦”的技巧后,再加上熟练的曲子,人们会觉得“好听”了。
二胡的“揉弦”是个什么东西呢?
简单地说吧,“二胡者”通过手指的灵活揉动,使二胡弦产生了波動的声音,原来直来直去像“杀鸡”一样的声音,通过手指的技巧运用,变得柔软、婉约、细腻,并有线条了。相提就可以并论了。
虽然歌唱讲究自然,甚至对过于做作的学习者,老师会提示像说话一样,但真正达到好的境界,却是不能跟说话一样相提并论的,说话的声音跟歌唱的声音是有本质区别的。歌唱的声音是在说话的自然基础上,通过专门训练,超越自然,使声音从说话升华到唱歌的声音的一次脱胎换骨,并产生美妙的波动,这就是歌唱中声音的要素二:波音。
这种声音是可以训练的,这里不赘述。
这种“波音”,应该就是所谓的“声线”。除此以外,唱歌的声音还有一个要素,就是声音的“共鸣”。
三、要素三:共鸣
人们在平常说话中,声音基本是“单调”的,要不在高位置,形成鼻音,要不在低位置形成喉音,一般是口腔音。
而歌唱的声音却不同,虽然在歌唱声音中,也运用了上(头鼻腔)、中(口腔)、下(喉胸腔)等不同的位置,但是都是上下贯通,互相牵连,互相影响,互相润色的一个过程,亦即让不同位置的声音,形成一个共同的声音体,通过人声的管道,一齐发出体外。
在这里,我们来说说“音响”吧。
“音响”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不同时期的不同角色。
在以前,我们听“广播”,虽然清晰,但从音乐意义上来说,显的单薄,而后来听半导体收音机,到“音响”音箱的出现直到现在的现代媒体,声音意义上的感受才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喜欢现在的音响,为什么?一句话,现代媒体的声音“共鸣”好,在影院里,在各个音响存在的地方,人们尽情享受。这与物质丰富无本质关系,与声音的“共鸣”紧密相连。
四、总结
当然,歌唱的声音要练到一定境界,还有很多因素,但因素不是要素,比方说,有的歌者认为“气息”也是要素,声音条件也是要素,但这不是,因为这是普遍性,而不具备特殊性,所谓要素,指的是别的事物可以不存在的,只有这件事物非具备不可。
作者简介:王艳华,荆州市文旅局,荆州市艺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