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代艺术形式多种多样,通过研究西方艺术史进程及西方当代艺术,学习和借鉴其先进思想理论,发展和完善中国的现代艺术教育,可以发现很多新的思想和独特的见解。艺术没有固定的标准,也没有明确的界限,创新的想法与思维方式的转变,是中国艺术教育需要完善的。
关键词:当代艺术 现代教育 艺术反思 艺术的真实 差异性
艺术在最开始的时候是为了宣传思想,教化人类,是为宗教服务的。绘画和雕塑就像一个服务行业一样,都是为了某种目的去创作,是每个人都能看懂的艺术。开始,艺术是在二维的画布上呈现出立体的空间,文艺复兴的前辈们研究了模拟眼球的透视法,比如达·芬奇。而毕加索把一个平面切分成很多块,每一块都用不同的角度呈现出来,也就是所谓的立体主义。慢慢地,艺术怎么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呢?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艺术家们开始反思,他们集合起来告诉世人:我不再为强权服务,我要为自己而活。“达达”这个词的由来是小孩子玩的木马所发出的“哒哒”的声音,它象征着自由和随心所欲。
在现实中,我们被太多的规则所束缚。我们被家长逼着去练书法,被要求画套路式的东西,我们的画被美不美、像不像划分为三六九等。我们被灌输太多的真假对错的定义,导致我们过于依赖于脑中理性的那部分,而我们感觉的那部分思维却根本不敢相信,可能有时候,我们连小孩都不如。我们被教育把一切行为变得“有意识”时,却忽略了内心最真实的“无意识”感知。而早在100年前的西方,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就打破了这种“有意识”。“有意识”的层面是人们惯有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只有打破这种惯有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才有可能发现内心真正的创造力,即创造力产生于无意识。
20世纪初,杜尚放下了画笔,因为这件事,他加快了西方现代艺术的进程,并开启了人们对艺术感知的无限可能。他也让每个艺术家以自己的方式去感知艺术、表现艺术。
一、艺术的真实性
我们一直以来看待艺术的真实是建立在“相似性”为准则的基础上的,是一种描绘事物意义上的再现。而实际上是,究竟什么是真实的呢?是不是我们眼睛的视力范围内所触及的领域才是所谓的真实。我们看到的事物非常有限,在艺术上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胜过相信自己的感受。我们有太多的事情,太多的体会是用语言和文字不能诉说的,这时候我们就有另外一种语言可以表达,叫作绘画。如果说画画就是单纯地复制我们看到的东西,那为何不直接用现实的物体来代替呢?答案是绘画的色彩、形态、肌理以及空间可以与它本身的内容分离,我们欣赏一幅画不只是看它的内容,形式也是非常重要乃至不可替代的部分。真实在我们被经验告知之前,也可能是另外一种状况。
二、艺术不是强调共同性,而是鼓励差异性
我们从一出生就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拥有各自的特殊性。但是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一样,接受是非善恶的标准一样,我们的个性被视为另类,我们的另辟蹊径被视为歪门邪道。似乎只有平凡普通一致才被认为是好孩子该有的样子。我们在这条求学的路上没有说不的权利,只有接受,接受,再接受,我们接受所有被验证过的所谓正确的结论。而在现代艺术里,这样的桎梏被打破,艺术史是丰富的,就跟人一样,世界艺术在每个历史阶段面对每一种不同的文化都是有差异的。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是各种各样的,艺术家能把他自己感受到的这个世界的面貌画下来让你看。当代艺术击破和超越种种界限,它成了创造的力量,一种解放人的力量,成了人走向自由的一条路。
三、艺术的主观性
我们被教育得要客观,似乎客观的就是个褒义词,主观的就是个贬义词。我们总是在两个极端选择,却没有考虑到黑与白之间的灰色地带是多么漫长又充满价值。人们总是说,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人有意识,却忘记了人本身也是动物。当我们的感性全部泯灭的时候,甚至连动物的本能都不具备了。有意识的东西太多了,无意识却往往被忽略。只有打破这种有意识,才有可能发现内心真正的创作动力。
艺术最终的效果往往是没有办法验证的,我们也永远猜不到我们现在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对未来有什么影响,又会有多少人对你的艺术作品产生共鸣。我们的生活时时刻刻都在受艺术的影响,我们被艺术潜移默化着。艺术教育的意义就是让人们更多地认识自己感性的一面,有独立的判断性,能够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理解艺术,欣赏艺术。
参考文献:
[1]孙矫雁.艺术世界ABC:杜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夏呂姆.解读艺术[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3][英]E·H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
[4]顾铮.真实的背后没有真实[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
[5]莱昂内尔·特里林.诚与真[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呼肖亚,女,青岛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艺术设计)(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