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晓媛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8-115-01
摘 要 本文紧紧围绕企业培训课程体系设计这一主题,提出一个科学、系统、合理、有效的培训课程体系,关键在高度“匹配”。这种“匹配”可划分为三种模式——基于胜任力的“人岗匹配”、基于职业化的“人职匹配”和基于组织人的“人企匹配”。
关键词 企业培训 课程体系 匹配 三种模式
企业培训课程体系开发,一直是现代企业培训的热点之一,也是企业人力资本增值和人力资源效能提升的重要环节。本文认为,要构建合理有效、符合企业、岗位以及员工个人发展需求的培训课程体系,关键在实现高度“匹配”。以“匹配”为核心,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完善的企业培训课程体系,可以划分为三种模式。
一是基于胜任力的“人岗匹配”模式。基于岗位层面的课程培训,是针对员工的岗位需求,识别员工自身能力与所处岗位所需能力的差距,通过一系列课程培训,不断提高员工对岗位的适应与胜任能力。
第一,要认真分析该岗位所处的职位序列,根据岗位特征,逐级分析每一个独立的岗位所需要的“胜任力”,深入剖析各胜任要素的内涵、外延、行为特征等,从而罗列出该岗位所涉及的能力与行为要素,形成一个系统的“岗位胜任能力要素列表”。
第二,要有效完成岗位能力需求与培训课程的转换,即立足于能力要求分析,将能力模块转换为课程,落实具体的培训内容。特别要针对行为要点的描述内容和关键点,并根据岗位层级,对培训课程进行符合逻辑的排序,初步形成“岗位胜任能力培训课程体系”。
第三,要根据岗位需要进一步开发培训课程,制定具体方案,包括课程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周期、培训方法、培训计划安排等要素,如知识性培训课程与技能性培训课程如何安排,知识性培训中的常规知识、行业知识、岗位知识等培训如何分布,内部与外部培训如何合理搭配等。
二是基于职业化的“人职匹配”模式。基于职业层面的课程培训,是帮助员工实现职业化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将员工的“学习路径图”转化为“职业发展图”,帮助员工从新手向能手、熟手和高手转变,培养企业人才。
第一,要明确企业每一类职业发展的基本路径,了解职业发展过程中每一阶段所需要的能力、素质与相应的支持环境。同时,要对员工开展职业生涯的解疑答惑,为员工量身定做“职业发展路径图”。
第二,要圍绕职业化开展阶梯型的课程体系设计,比如既要关注知识类课程,如管理序列的员工要学习管理类知识,适宜采取讲师面授、网络学习的方式;也要关注技能类课程,如专业技术序列的员工要向着成为中级、高级人才目标前进,适宜采取行动学习、跟岗学习、教练辅导等方式。
第三,要分阶段对课程培训效果进行评估、调整与改进,如建立培训课程考核制度,制定培训积分管理办法,对于课程考核通过或积分达到要求者,方可参与企业的岗位晋升和评优评先工作;如建立课程培训效果反馈机制,多增加那些培训效果好、受到员工欢迎的课程。
三是基于组织人的“人企匹配”模式。培训课程体系的设计,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因此,培训课程体系设计的终极模式,即实现“人企匹配”,让员工成为“组织人”,让组织成为员工价值认同的“共同体”。
第一,要强调培养员工对组织文化的认同,实现员工的自我与组织文化的统一。因此,企业首先要建立富有个性特征的组织文化,并将这种文化自觉贯穿于组织全部活动,通过“隐性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员工的正面影响。
第二,要仔细分析员工融入组织的四个阶段,即知晓、磨合、进入、融合,并针对每个阶段的心理特征,合理设计相应的培训课程。在知晓阶段,着重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符合心理预期;在磨合阶段,着重培养初任岗位的胜任能力、逐步建立职业发展的期望;在进入阶段,着重增强参与感、自主感,提升工作的满意程度;在融合阶段,着重强化对组织的价值认同,并将个人发展与组织绩效、战略实现联系起来。
第三,要将不用阶段的培训课程系统化、体系化,如培养员工的奉献精神,就要对应开展职业精神、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培训;培养员工的沟通意识,就要对应开展沟通技巧、团队精神等方面的培训等。要建立一套与员工的价值观念相符合的培训指标体系,将“隐性课程”转化为量化的培训指标,将价值观培训课程的“虚功”做“实”。
参考文献:
[1]李燕萍,吴欢伟.培训与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雷蒙德·A·诺伊著,徐芳译.雇员培训与开发[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李弟财,吴庆.价值引领下的企业培训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2009.5:59-60.
[4]尚鹏.基于胜任力的员工培训与开发[J].人才资源开发,2006.12:55-56.
[5]柯丽菲.学习路径图在培训课程体系优化中的应用[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9:50-53.
[6]强海波.也谈企业培训课程体系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11(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