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绒菊
中图分类号:D4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8-007-02
摘 要 困难职工是企业的一个特殊群体,同时也是企业的一员,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但因一些因素导致他们生活困难、经济拮据。而企业工作作为职工的组织群体机构,在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全面实施的当下,应加强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以精准帮扶帮助困难职工走出生活困境,改善生活质量。基于此,本文立足企业工会层面,分析了企业工作帮扶存在的薄弱环节,并从精准识别帮扶对象、构建针对性帮扶计划、帮扶信息精准化管理、拓展精准帮扶领域以及建立健全帮扶长效机制五个方面提出了优化策略,以期能够推进“精准帮扶”在企业中的落实。
关键词 企业工会 困难职工 精准帮扶
习总书记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各级企业工会必须要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落实精准帮扶,维护企业和谐发展。而精准识别是开展困难职工精准帮扶的前提与保障,通过精准管理能够使得帮扶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帮扶资源的优化,进而提高帮扶成效。近些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力推进企业工会帮扶政策的落实,结合各行各业的发展实际,始终关心困难职工的生活状况,在贯彻习总书记重要指示、落实文件精神的同时,对企业工会精准帮扶困难职工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传统企业工会帮扶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帮扶精准有待提升
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企业所开展的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来看,多是通过工会领导与企业基层职工的交流,在获取困难信息后,确定帮扶对象。但是这一过程,职工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即职工需要主动向工会干部反映自己的困难情况,工会干部并未深入到基层去了解真实的情况。这样一来,就极易出现反映问题的职工得到帮扶,对于一些不愿意让别人知晓或是因其他原因没有反应的职工则未获得帮扶的情况,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会帮扶的精准性。
(二)帮扶方法略显单一
企业工会开展帮扶的目的在于帮助困难职工走出当前生活困境,提高生活质量。对此,帮扶工作的开展应当以此为最终目的,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针对不同困难职工的情况,制定差异化、个性化的帮扶计划。但是,从实际执行来看,工会帮扶基本都局限于物质这一块,虽然能解一时燃眉之急,但却无法改变贫困本质,帮扶方式过于笼统、略显单一[1]。比如,有的职工或其家庭成员患病,需要大量的资金救治,工会就会选择组织捐款,却并没有考虑到如何增加职工收入来源,一旦所获捐款用尽,其生活依旧会陷入贫困。
(三)帮扶管理力度不足
企业工会在开展困难职工帮扶时,应当借助精细化的管理体系,确保帮扶工作顺利开展。但是,就现阶段具体实施来看,工会帮扶管理模式过于粗糙,极易导致帮扶工作出现遗漏、错误等。如:在逐級上报、传输困难职工信息时,因档案调动不及时,使得困难职工情况漏报或是多报,影响帮扶救助金的发放。同时,还可能会引发职工内部矛盾,严重阻碍帮扶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推进“精准帮扶”工作的实践探索
(一)坚持“以人为本”,精准识别帮扶对象
一方面,精准掌握困难职工致困信息。工会每年定期组织摸底调查、排查工作,掌握困难职工致困的原因,全面掌握困难职工的家庭情况、可支配收入等信息。工会干部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深入基层,及时捕捉职工的思想动态,借助科学的心理沟通技巧,以真心实意的关爱去打开部分隐性困难职工的内心,让他们能够敞开心扉。与此同时,需要加强对困难职工隐私的保护,对因突然事件造成家庭困难的,及时进行帮扶。每季度对企业离岗困难职工进行走访,建立困难职工联系卡,多与他们沟通,倾听他们内心的感受与期望,真实了解他们的帮扶需求,并如实记录其情况,解决现实需求。企业工会应做到对困难职工年年普查、季季走访、月月追踪、时时了解。建立困难职工帮扶档案,通过“建档立卡”实现精准识别,真正帮助到有困难的家庭。
另一方面,认真审核、实事求是记录困难职工情况。首先,企业工会干部要学会甄别是否符合帮扶条件,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保障水平,以及困难职工家庭变动情况,客观评估其困难程度;其次,对困难职工情况要第一时间进行反馈,对相关部门提交的困难职工子女录取通知书、大病登记等材料的真实性进行核实,及时记录新发现的困难职工,并定期更新其家庭变化情况,完善精准帮扶退出机制。
(二)构建针对性帮扶计划,提高帮扶有效性
要想解决困难职工帮扶单一化的困境,就需要根据困难职工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帮扶策略,确保真正能解决职工困难,从本质上改变困难处境。因此,工会需要在对困难职工信息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致困的原因。针对困难职工精准帮扶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切入:一是,疾病帮扶。疾病帮扶主要是针对职工或家属因重大疾病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工会应当根据疾病帮扶流程,调查评估困难职工帮扶的等级,确定帮扶标准,并从多渠道募集帮扶基金,确保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医疗救治,此外,工会还需要挖掘困难职工潜力,为其制定后续帮扶计划,在不影响企业发展的同时,为其解决后顾之忧[2]。二是,助学帮扶。对于单纯低收入家庭而言,孩子上学往往是最大的问题,上有老下有小,经济压力非常大。对此,工会可以成立企业助学帮扶计划,主要解决困难职工子女就学问题,为其提供连续性的助学金;第三,心理援助。有部分职工由于主观问题,如生活行为、赌博等主观行为,导致家庭困难,对于这部分困难职工就应当以心理帮扶为主,通过说教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他们积极面对生活。
(三)借助档案信息化,实现帮扶信息精准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实现精准帮扶的关键,工会在客观、真实、详尽记录困难职工信息的同时,还应当根据时代发展需求,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困难职工档案信息化管理,并逐步建立健全的困难职工帮扶“申请-登记-审查-建档-转移-退出”的管理机制,通过精准化管理提高帮扶实效性。一方面,推动建档立卡信息化。认真贯彻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会关于困难职工帮扶工会方案要求,对企业内部现有建档立卡的困难职工情况进行重新摸排调查,完善职工档案,建立《困难职工解困脱困联系卡》,明确帮扶责任人,做好每位困难职工都有对应的帮扶人,避免漏报、多报、重报[3]。同时,在摸清困难职工帮扶需求的同时,需要及时更新和完善其致困原因及困难程度,落实帮扶政策,并实施动态管理;另一方面,信息管理动态化。针对困难职工必须要做到帮扶对象必须建卡、帮扶内容必须记录、信息变动及时更新。
(四)拓展精准帮扶领域,满足职工多元需求
一是,加大困难帮扶力度,缓解职工经济困境。工会应当积极拓展困难职工帮扶救助通道,定期以困难职工为主体开展定额补助、子女上学资助、重大节日慰问走访等活动,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困难职工都能感受到企业的关怀;二是,挖掘困难职工潜力,根据其特长优势,结合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开发能够满足其就业需求的岗位;三是,关爱农民工,营造温馨的大家庭氛围。企业工会应当协同当地各级工会、行政部门,对企业内部困难职工、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让他们能够掌握一技之长。对工作中表现优异、有突出贡献的外地双职工家庭提供宿舍;在提供一般医疗帮扶外,每年组织开展平安返乡活动,帮助困难职工订购车票,或是组织包车返乡,组织留守困难职工召开新春晚会,共进年夜饭,让他们能够在异地他乡感受到温馨,从而能够更加安心工作;四是,改善职工后勤保障。工会组织设立职工食堂,在提供餐補的同时,长期免费提供一餐一果;坚持开展重大节日文艺汇演活动,组织职工踏青、登山、运动会、歌唱比赛等素质拓展活动,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创办职工活动中心,提升职工身体素质;建图书馆,丰富职工精神内涵,定期组织女职工进行免费体检。此外,工会还应当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要敢于跳出固有的圈子,借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协调各方帮扶力量,整合资源优势,形成社会合力,做大、做强工会困难职工精准帮扶工作,切实维护全体职工合法权益。借助新媒体平台,加大帮扶宣传,弘扬传统美德,提高企业社会影响力,真正做到一家有难、八方支援。
(五)建立健全帮扶长效机制,精准实施帮扶措施
要想确保困难职工规范救助、科学帮扶、精准扶贫,就必须要建立健全的困难职工帮扶长效机制,明确帮扶责任主体,大力推进工会干部与困难职工结对帮扶工作,落实结对帮扶,将包保责任落到实处。对于条件许可的企业,可以实行一对一帮扶,由一名工会干部与一名困难职工结对子;对于困难职工数量较多的企业,则可以实行一对多帮扶,由一名工会干部直接对接2-3名困难职工[4]。“一对多帮扶”方式,由工会专职干部担任责任人,同时要落实责任人的权责。工会每月、每季度、每年定期组织访贫问苦走访,工会各小组对困难职工家庭情况、工作情况以及经济情况进行走访调查,了解和掌握实际情况,同时企业党组织需要定期对困难职工进行电话回访,了解工会走访机制是否落实。此外,还应当将困难职工帮扶纳入工会干部日常培训中,将帮扶成效纳入年终绩效考核体系,从而约束和激励工会干部认真开展困难职工精准帮扶。企业还可以借助官网、自媒体平台等渠道,实时发布精准帮扶信息,确保困难职工帮扶公开、公平、公正,让职工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帮扶动态。
三、结语
总而言之,困难职工精准帮扶是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是企业工会组织着力推进“实打实服务基层”的战略举措,是增强工会凝聚力、向心力的前提和保障。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工会应当要着力于困难职工精准帮扶工作,从根源上解决贫困境地,探索以普惠制为切入点,完善的职工保障体系,致力于从部分困难职工帮扶向惠及更多基层职工的服务机制,共同打好这场“脱贫攻坚”战役。
参考文献:
[1]斯月英.关于做好困难职工思想疏导及帮扶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商情,2017(44):258.
[2]张晓燕.探析工会如何创新思路精准帮扶困难职工解困脱困[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35(4):22-26.
[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师工会.找准定位精准施策分类帮扶多措并举解困脱困[J].兵团工运,2017(1):13-13.
[4]王涛.企业工会组织联系员工群众长效机制的探索实践[J].现代企业文化,2017(20):4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