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群体中普遍存在着职业倦怠的现象,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该科目教师的成就感极低。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倦怠感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中学信息技术的课程性质与主科不同,其中还有教师个人人格特征的影响。社会、学校和信息技术教师本人都应该将这个问题重视起来,及时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对策研究
一、 引言
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家长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学科教师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中学教师的教学压力与日俱增,有研究表明,教师占据压力最大职业排行榜中的前三名。教师的工作要得不到科学有效地缓解,其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教师对自身的职业产生一定的倦怠。职业倦怠又称“工作倦怠”或者“职业枯竭”,这主要是因为教师的工作压力得不到及时地疏解而导致的。
二、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近些年来,相关领域学者的关注点都在中学语、数、外教师的工作上,对主课教师的职业倦怠的成因、表现、应对策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较低,但是具有普遍性的特征。信息技术课程较语、数、外主科,其设立时间较短,发展时间更是不及主科,属于后期新兴的教师职业群体。在本人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关于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倦怠感的研究少之又少,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一直没有得到社会以及专家学者的重视。因此,我认为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展开研究有一定的建设性意义。
三、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一) 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特征所致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与语、数、外主课教师一样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对教师期望值太高,教师的工作压力与日俱增。国家将民族发展重任寄托在教师身上,家长把全家的希望压在孩子身上,这样一来,教师的工作要有目共睹。教师在家庭和工作之间两点一线地奔波,将大部分时间奉献给了工作,但是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教师就会产生一定的职业倦怠感,挫败感越来越强。
(二) 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性质所致
国家越来越注重中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对中学生信息技术教育进行改革的工作已经提上日程,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越来越完善。但是因为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的操作性和实践性要求较高,对中学生而言,考查难度较大,另外,受到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不被广大学生和家长重视,很多家长认为中高考不考的科目是没必要进行重点学习的,导致中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越来越受冷落。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自己的辛勤付出得不到家长的认可和及时反馈,受挫感极强,认为自己的岗位存在价值受到了质疑。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男性信息技术教师的这种倦怠感比女教师更强。
四、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倦怠对策分析
(一) 教育部门要加强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监察力度
当前,虽然我国的国家政策中明确规定了学生在中小学就要接受信息技术教学,从小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但是因为部分学校的经济基础薄弱,学生的升学压力太大,我国很多地区对国家政策的执行力不够,还需要当地政府进行全程监督与指导。另外,将计就计,使学生与家长重视信息技术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课程考核。山东、江苏等几个省份的高考中,信息技术课程已经参加了考核。虽然,其中信息技术所占分值较低,但也从侧面说明了信息技术课程已经逐渐受到了学校的重视。这项高考改革政策赢得了很多信息技术教师的一致认可。
(二)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当前时代是数字化时代,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不仅仅是要承担对学生进行教学的任务,还对中学信息化教学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面掌握教材中的信息技术知识点,以此为基础,还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对学生的多媒体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客观的了解,以学生实际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参考,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教师只有具备以上技能,才能在信息教学中,充分体现自身的教学价值,全面發挥自身教学优势,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击退挫败感。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是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必不可缺的科目。教育部应当采取各种措施,使家长和学生重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另外,信息技术教师也要在日常工作中,学会疏导个人情绪,面对挫败感要学会自我调节。多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职工运动会,放松身心,脑子里不要一直绷着工作一根弦。锻炼身体之余,多与同事交流谈心,疏解工作压力,压力在所难免,重要的是要学会疏导压力的方法。总之,面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倦怠,相关部门和学校要给予及时的关注,教师个人也要用积极的心态,驱赶职业倦怠的阴影,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理论与实践能力并存的信息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郑茜.创客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6,26(2):121-126.
[2]黄治群.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下),2016(8):57.
[3]钦林春.思维导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下),2016(2):158.
作者简介:
崔长哲,吉林省延吉市,延边州教育技术装备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