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俊杰
【摘要】非事业编制职工已成为高校建设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编制内和编制外的“双轨用工”所造成的劳动者经济权益、文化权益、职业发展等不公平的问题,给高校和谐劳动关系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本文以A大学为例针对非事业编制人员权益保障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加强非事业编制人员的权益保障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非事业编制人员;权益;保障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各项事业持续发展,高校原有事业编制教职工队伍已无法完全满足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工作需求。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的大背景下,不少高校紧紧把握突破事业编制的藩篱、打破僵化的用人机制、凸显公平公正的改革方向,不断完善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非事业编制人员权益。
一、A大学非事业编制队伍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以A大学非事业编制人员为研究对象,非事业编制人员通常通过劳动合同、人事代理、劳务派遣等形式,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工作。A大学从2010年起,在已有非事业编制工勤人员基础上,开始统一招聘非事业编制助理人员,形成包括非事业编制教学、实验、科研、管理、政工、技术助理和工勤人员等七个类别的非事业编制人员队伍,已成为学校建设的重要力量。
(一)A大学非事业编制人员队伍的特点
1、年轻职工居多。目前,学校非事业编制人员1698人,占教职工总数近半,35岁以下的为550人,35-50岁的为995人,50岁以上的占153人,年轻职工数量逐年上升。
2、职称学历提高。非事业编制人员队伍职称学历不断提高,目前博士研究生有2人,碩士研究生2 91人,本科2 57人,大专116人;具备中级职称的214人,初级职称的有158人。
3、岗位分布较广。主要集中在行政管理、教学辅助、实验技术、后勤保卫岗位等,其中管理类有219人,技术类有119人,后勤保卫服务类1247人,其他有113人。可以看出,后勤和保卫人员数量占绝大多数,体现学校对建设平安校园、优化育人环境、维护教学科研秩序和安定团结氛围的重视。
4、流动占比趋低。目前工作1年以下的为394人,1-5年的为455人,5-10年的有497人,10年以上的有3 52人。近八年来,有873人辞职,年平均占比5.1%,随学校政策的不断完善,占比逐年降低。
二、A大学保障非事业编制人员权益保障的现状
(一)管理制度较为规范
从2010年开始A大学取消各用人单位自主招聘,建立并不断完善非事业编制人员管理制度,多措并举,努力追求同岗同薪,构建了“双轨制”下较为和谐的劳动人事关系。
1、人事制度不断完善。2010年A大学就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2018年,总结经验出台《非事业编制聘用人员管理实施办法》,对非事业编制人员的入职条件、招聘程序、待遇级别、考核评价、续聘解聘与离职作了详细规定,非事业编制人员管理逐渐规范。
2、入会工作逐步规范。2011年A大学工会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非在编教职工加入工会的管理办法(试行)》,对入会程序、会费收缴、权利义务、教育管理、档案管理等作了规定,经过工会的认真广泛的宣讲,入会率从2010年的9.3%迅速提高到87%,目前,A大学非事业编制会员入会率达99.7%。
(二)工会经费逐年提升
工会工作离不开党委的领导和行政的支持,随着工会会员数量的逐年上升,学校工会经费逐年增加,对会员的福利工作力度加大,并且覆盖到包括非事业编制职工的全体会员。
1、工会经费逐年增加。学校工会拨缴经费逐年增加,同时行政专项补助大幅提高。所有经费经过合理预算,用于文体活动、职工教育、职工福利等方面的开支,为非事业编制人员集体入会提供了保障,也使工会开展各项活动的经费有了充足的保证。
2、职工节日慰问标准大幅提高。根据政策,A大学工会按照1100元/人的标准,给全体教职工发放端午、中秋、春节慰问品,同时为教职工发放生日蛋糕券和生日贺卡,通过各种慰问活动让广大非事业编制会员充分感受节日的喜庆和工会的温暖。
3、部门工会、协会经费全力保障。A大学工会严格规范会员会费收缴工作,收缴的会费全额返拨到各部门工会,作为部门活动经费,充分保证了部门工会各项活动的开展。校工会给各协会划拨日常活动经费,对其重点和特色活动给予经费支持,保证协会活动的数量与质量。
(三)权益保障不断加强
1、保障政治权益。从2009年开始,学校党代会、两代会均有非事业编制人员代表,第九、十两次党代会,非事业编制员工党代表分别有3人(占比1.9%)和7人(占比2.9%),体现了学校对非事业编制人员政治权益的高度重视。
2、保障经济权益。从2012年至今,A大学非事业编制聘用人员已经实现了连续6年、高达10次的待遇调整变化。目前非事业编制人员人均月工资达3015元,远远高于当地的平均工资,与在编教职工的差距不断减少。
3、保障文化权益。A大学工会十分重视开展教职工文体活动,每年固定开展教职工篮球赛、足球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等文体活动,将非事业编制人员纳入其中,丰富了教职工业余生活,加强了会员们的沟通和交流。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协会、部门工会、工会小组活动。
三、A大学在非在编教职工权益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体制的原因,在权益保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进一步发展,具体表现在:
(一)整体收入水平偏低
调查数据显示,A大学非在编教职工的工资水平与在编教职工的工资水平相差较大。少数单位在单位基金分配的时候仍然向在编教职工倾斜,福利待遇出现差距,加上非在编教职工的职业前景渺茫,导致其工作动力不足,直接影响其工作态度和工作效果。
(二)文化生活比较单调
在调查职工的业余生活方式时,大多数非在编教职工选择的业余生活方式由高到低分别为上网、运动、做家务、睡觉、学习等。同时,学校非在编教职工在集体娱乐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对于书画比赛、诗歌朗诵、音乐剧欣赏等比较高雅的文体活动更不感兴趣,也不愿参与。
(三)归宿感和认同感有待提升
在现行“双轨制”人事管理模式下,由于与在编教职工在工资水平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在职称评审、职务晋升上还无法完全与在编教职工一致,部分非在编教职工对学校的归属感不强,缺少主人翁精神,他们没有长期扎根服务的计划,只是把目前的工作当作暂时过渡的跳板而已,随时寻找机会准备另谋出路。
四、职业发展机会不足
近年来,A大学人事制度逐年更新,一定程度上適应了当前双轨制下非在编教职工队伍的发展特点,但在政策的上升空间有限,与广大非在编教职工的期望必然有一定的差距。在岗位晋升、职称晋升和职务晋升的空间有限,在读书进修的政策上依然有不同,工勤人员技能培训机会仍然较少,这样的差距势必会影响非在编教职工对于岗位的认同和学校的归属感。
五、加强非在编教职工权益保障工作的对策
(一)提升福利待遇水平
A大学非事业编制人员的平均工资为3015元,这主要与他们从事的工种有关,非事业编制人员大多从事的是安保、后勤服务等工作,从事薪酬较高的教学辅助和技术类人员相对较少。因此,学校工会应该在保证非事业编制人员的既得利益不受损害的基础上,努力为他们争取更多的福利待遇,促成学校在每次的工资调整方案上尽可能体现对低收入人群的照顾。
(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针对非事业编制人员群体的特点,学校工会在开展文体活动时要定位准确,既要“投其所好”地举办富有趣味性、娱乐性和针对性的活动。可以通过各级工会开展游园、趣味、晚会、联欢等活动来增强其吸引力:对非事业编制人员的兴趣爱好加以引导,利用学校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先进的教学设备,提升他们文化生活的层次和水平。
(三)增强归属感认同感
针对部分非事业编制人员对学校的归属感不强,缺少主人翁精神的状况,工会应积极协调非事业编制人员与学校的劳动关系,要主动关心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
(四)拓展职业发展平台
针对非事业编制人员队伍的特点,学校进一步理顺人事管理体制,创新管理制度,逐步健全非事业编制人员职业发展平台,真正实现在编和非在编教职工“同工同酬”。一是职务晋升通道逐渐一致。调整现有的科级领导管理办法与处级领导管理办法,具备条件的优秀非事业编制人员可以通过竟聘实现处级干部职务的晋升。二开通专业技术职称通道。学校现有的规定非事业编制人员可以特聘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可以考虑放宽到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三是针对非在编人员最大的群体一一后勤和保卫岗位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开展多样化的培训与继续教育工作。